會員動態
新能源、車用 信音今年2大主力
貿聯推出全球第一獲VESA認證DP80 Enhanced mDP連接線
詮欣2月營收年增71.21% 受惠網通等產品成長
俄烏戰火 燒到車用電子
總體經濟
2月出口 有望寫連20紅
財政部8日發布2月進出口統計,觀察資本設備進口持續維持強勁正成長,以及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需求持續暢旺等有利因素下,財政部預估2月出口可望連20紅,規模約在314億至320億美元之間,年增率則估在13%至15%之間。隨全球經貿活動持續穩步復甦,5G 通訊、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與數位轉型商機活絡,加上國際原物料行情仍居高檔,出口表現亮眼。2月雖遇春節連假,但出口成績仍值得期待,很可能是史上第一次在春節月份,出現跨越300億美元大關的出口規模。財政部上月公布元月出口時,以「虎虎生風」形容出口表現,持續創下好成績,今年第1季出口預料也將延續雙位數正成長。財政部表示,2月進口表現,可初步從元月進口見端倪,首先元月進口電子零組件規模85.1億美元,是歷年單月次高,其次,進口資本設備也連續13個月正成長,是金融海嘯以來最佳表現,這些都將成為後續出口動能。產業面釋出正面訊息,包括台積電等龍頭廠商,仍看好第1季營收;另外資通與視聽產品缺料狀況改善,全球5G基礎建設加速運作等利多因素,可望呈現淡季不淡。在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方面,國際原物料仍處高檔,對鋼價形成支撐,加上各國持續進行基礎建設、近期亞洲鋼廠減產等,預料第1季結束盤整,第2季開始進入旺季。表現相對弱勢的光學器材,雖然電視面板價格跌幅有所收斂,但仍處於淡季,供過於求的壓力仍舊存在。財政部表示,展望未來,雖全球新冠疫情尚未平息,以及美中經貿抗衡、供應鏈瓶頸均帶來不確定性,但主要國家陸續推動基礎建設,疫後買氣及新興商機看好,國際機構預測今年全球經濟仍將延續成長步調。電子資訊
俄烏戰 未損蘋果供應鏈
蘋果春季發表會即將在台北時間三月九日凌晨兩點舉行,外傳平價五G iPhone SE也有望在這次發表會中亮相,組裝廠早就從二月份就開始招人趕工,市場預料組裝廠二月營收都會有不錯表現;果不其然,鴻海昨天公布二月營收達四五五○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也凸顯代工廠供應鏈未受俄烏戰火影響,業者也透露,目前出貨順暢,將持續密切注意未來發展。蘋果iPhone十二、iPhone十三都是五G手機,然而價格卻愈來愈高,規格與運用卻難有重大突破,不少消費者一心等待新款iPhone SE問世,期望能購買一支平價版的五G iPhone;據傳,iPhone SE即將在本周三亮相,且不畏通膨影響,價格有望與前一代相同,皆從三九九美元起跳,這也讓市場看好iPhone SE整體銷售表現。在蘋果春季發表會之前,鴻海也公布二月營收四五五○億元,月增百分之二點○八、年增百分之十三點二二,為歷年同期新高;累計前二月份營收為九○○八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減百分之〇點一五,為歷年同期次高。早在農曆年關前,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就在二○二二線上嘉年華活動中表示,「我一季的季節性表現可能比過去幾年都來得好,所以在幾個重要的廠區,有可能只能有兩天的春節假期,這是過去未曾見過的榮景。」鴻海農曆廠區積極加班的結果也反映在二月營收表現上,交出淡季不淡走勢,主要是消費智能產品有顯著成長。一般預料,其他同性質的代工廠也可望交出亮麗成績。事實上,今年第一季全球國際情勢充滿變化,尤其俄烏克戰爭開打後,帶來許多影響因素,智慧型手機大廠蘋果、三星紛紛表態,蘋果宣布暫停俄羅斯銷售業務,蘋果在俄羅斯的網路商店中,已標明所有蘋果產品「無法在該國購買或交貨」,三星隨後也表態指出,考量當前地緣政治發展情勢,已暫停向俄羅斯發貨。對於俄烏戰爭是否對鴻海集團帶來影響,劉揚偉日前表示,「我想一定會有影響,但現在影響看起來不顯著,我們有些客戶也已經宣布不要出貨到那邊去。但有些原物料,例如Cable(電纜線)線束,這個都還要持續密切注意未來發展。」
摺疊手機起飛,台廠受惠股搶先看
根據研調機構預估,今年摺疊手機出貨總量將三倍跳升,可望挑戰2千萬台,除了去年兩款銷售超乎預期的三星產品外,陸系品牌也將加入戰局,整體摺疊手機將步入高速成長期;台灣軸承廠去年算是摺疊手機應用開始出量的一年,但初期良率還不盡理想,今年走過學習曲線幽谷,獲利可望豐收。從平面手機走向摺疊手機,軸承是不可或缺的關鍵零組件,不過從筆電軸承走向手機軸承,工法卻大不相同,台灣供應鏈包括奇鋐子公司富世達、兆利都已有出貨實績,新日興挾產能與技術實力,市場預期也不會缺席。至於蘋果,在摺疊手機的專利佈局完整,業界預期,加入戰局將是遲早的事,時間點會落在明年還是後年,關鍵在於供應鏈成熟度與成本是否達到可接受水準,將是未來幾年智慧型手機最重要的有感變革之一。
台減碳幅度緩步 企業藉物聯網技術提升節能成效
Research分析師黃耀漢觀察,全球節能減碳趨勢一致,而產品節能減碳評估以統計碳足跡為指標,碳足跡計算包含產品製造全流程與生命週期所有活動,並在這些流程導入物聯網技術,有助於優化設備用電量。以台積電為例,將物聯網方案導入製造流程監控設備用電,預期於2030年使台灣廠區機台平均節能效益達到20%。觀察各國提出的節能減碳法規與政策,黃耀漢指出,目前產品碳足跡國際技術規範ISO 14067處於新舊版本並存狀態,舊版即將於2022年4月30日終止,預留緩衝期係為協助企業有充足時間調整與變更統計方式。DIGITIMES Research指出,產品碳足跡統計全製造流程與生命週期所有活動,涵蓋範圍包含原物料、製造流程、配送、產品使用、廢棄回收,其中,製造流程碳足跡統計實施步驟依序為界定目的與範圍、建立製造流程圖、數據收集、碳足跡統計、分析與改善,碳足跡量的多寡將影響產品國際貿易競爭力。工業導入智慧電表管理能源可達成節能減碳目標,傳統電表只能統計每月使用總電量,用電數值無法數位輸出,且記錄頻率固定,智慧電表可彈性定義統計記錄的頻率,易於改善設備用電的統計分析。DIGITIMES Research表示,以台積電為例,已建立碳管理平台,並逐步實踐節能減碳目標,2020年已完成272項節能減碳方案的驗證,台灣廠區產品生產機台平均節能效益達14%。
鴻海囊括蘋果新品組裝 還有戲
蘋果春季發表會將在台灣時間9日凌晨登場,外界猜測,蘋果將推出首款平價5G iPhone、iPad Air和Mac電腦等系列新品,鴻海因跨足所有新品組裝,成為最大贏家,支撐淡季業績不淡。市場認為,本次蘋果春季發表會重頭戲在首度支援5G通訊的iPhone SE 3,預估定價399美元,與前代機種相同,但處理器、鏡頭等規格大幅升級,更將導入5G通訊技術,有機會掀起一波換機潮。據悉,iPhone SE 3主要由鴻海、緯創負責組裝,大立光、玉晶光供應鏡頭,台積電為處理器代工廠,穩懋負責PA放大器,載板方面由欣興、景碩、南電供貨。根據供應鏈消息指出,iPhone SE 3今年2月初就進入量產階段,鴻海鄭州廠春節時也留守10萬大軍,目的就是為了順利量產iPhone SE 3。法人表示,雖然過往iPhone SE系列手機年出貨量約2,000多萬支,無法與下半年的iPhone旗艦機系列動輒6,000萬至8,000萬支相提並論,但在淡季仍可提升供應鏈產能稼動率,加上iPhone SE價格親民,對部分價格較敏感的市場而言,具有相當不錯吸引力。另一方面,蘋果也盼透過iPhone SE大舉揮軍印度市場,鴻海在印度也有布局,新機若能在印度市場銷售亮麗,對蘋果、鴻海都有正面幫助,甚至有機會強化當地蘋果供應鏈的完整度。
鴻海電動車大夢 將拉升毛利率
鴻海的電動車大夢正在落實,隨著電動巴士Model T正式出貨,擴大下游出海口,再進一步擴大自製零組件的出貨量,因為零組件的毛利率,遠高於整車製造,透過國創壯大後,鴻海自製零組件比重將大幅提升,將能協助鴻海集團盡快達成毛利率7%的目標,並在2025年達成10%毛利率的里程碑。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分析,製造零組件的毛利率是20%到30%,模組的毛利率10%,系統組裝毛利率低於3%,未來將持續增加零組件營收,以提升毛利率;要把鴻海整體毛利率提升到7%,要靠零組件與數位轉型;要提升到10%,就要靠新事業例如電動車。2021年鴻海集團在汽車零組件的營收將超過100億元,年增40%,2022年有望突破200億元。目前鴻海在汽車零組件以機構件和塑膠件為主,不含群創的車用面板。另外,鴻海與國巨合資的國創半導體,國創將提供鴻海集團電動車和電子代工服務(EMS)客戶穩定的類比和功率元件,預計今年可看到效益。鴻海預期,集團整體半導體營收去年近千億元,今年將成長10%到20%。
網通廠攻歐美5G市場 報捷
台灣網通廠在歐美大放異彩,鴻海、緯創、華碩三大集團旗下網通業者攻歐、美5G市場報捷。緯創轉投資啟碁奪下美國前兩大電信商AT&T、Verizon大單,可望貢獻逾百億元營收,表現最亮眼;鴻海與旗下台揚也傳捷報。華碩轉投資亞旭則打入美國衛星暨電信業者Dish等指標廠商。近年台灣網通廠商積極從消費端跨向電信產業鏈,直接供貨電信業者有成,除光纖及寬頻整合接取設備以外,行動網路4G、5G布局也愈來愈深,從用戶端設備、小型基地台,更擴大到開放架構O-RAN。全球行動電信積極布建5G網路,進入5G,網路也走向開放架構O-RAN,驅動台灣廠商的新商機。啟碁靠旗下5G FWA(無限顧網接取設備)打入美國前兩大電信營運商AT&T及Verizon,成為今年推升5G出貨成長重要動能。市場傳出,啟碁奪下的大單初期訂單超過百萬台,可望貢獻百億元營收,但未獲啟碁證實。台揚從過去的4G RRH產品,積極跨向5G的開放網路架構,更發揮在衛星客戶累積的基礎,開放網路RU產品打入美國衛星暨電信業者Dish。鴻海小型基地台打入國際電信營運商,而代工客戶UfiSpace基地台閘道器打入AT&T供應鏈。亞旭提供小型基地台給Verizon及美國系統整合廠商。智邦也拓展5G產品,並搶進電信營運商旗下品牌業者Edge-Core,提供基地台端閘道器(Cell site Gateway)給Vodafone。正文、中磊、明泰也布局5G整體產品線,已陸續出貨小型基地台歐洲、美國及日本業者。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分析師蘇偉綱認為,電信網路從封閉式走向開放網路架構,包含雲核網、CU、DU、RU,網路架構區塊化,也帶給台灣廠商新的機會。蘇偉綱分析,台灣產業鏈最大優勢在從電信核心網路、交換器、路由器、5G基站的無線電單元(RU)、分布單元(DU)、中央單元(CU)、用戶端設備,到晶片、模組、PA等關鍵零組件,5G產業鏈非常完整。蘇偉綱表示,尤其在伺服器、路由器、CU、DU、RU跟小型基地台等設備,台廠將成為全球電信產業的重要夥伴,且已打入關鍵電信營運商。
國創研發備戰 搶車用元件大餅
車用、工控等終端應用成長態勢確立,功率元件、類比IC等成為缺一不可的關鍵材料,國創積極研發備戰,就是要搶食車用功率半導體元件每年高達55億美元(約新台幣1,540億元)的龐大商機。國創在公司簡介中明確宣示,該公司在鴻海與國巨兩大集團半導體事業藍圖扮演重要戰略角色,初期國創將聚焦於小IC產品整合與發展,目標提供類比及功率IC關鍵零組件穩定供應。此外,國創也將針對兩大母公司集團全球客戶在現有半導體領域與未來重點發展的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領域提供完整的元件一站式供應,以滿足全球客戶的多元需求,並提供優質且供應穩定的一站式購足服務為目標。業界人士表示,功率元件在電動車驅動扮演舉足輕重角色,其應用在電動車內包含控制馬達的逆變器(Inverter)、升/降壓轉換器(DC/DC Converter)及車載充電器(On Board Charger) 、電池管理系統及馬達控制器。業界引用市調機構預測的數字指出,2020年至2026年車用功率半導體元件市場規模將由15億美元快速成長到5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將近26%,遠高於整體功率半導體元件市場的增長力道,可以看出車用需求是驅動功率半導體元件市場成長的最主要力量。
資料中心 四大關鍵技術報告 節能效率 / 混和架構 / 資訊安全 / 人工智慧
綜觀2021年全年,受全球COVID-19疫情影響,遠距上班、遠距上課需求興起,雲端服務等需求提升,促使亞馬遜、微軟、谷歌等雲端服務商積極興建資料中心,資料中心儼然成為推動全球數位化、雲端化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傳統資料中心的研發重心多集中在主機的布置以及機櫃擺放的密度,期望在有限的空間內擺放最多伺服器,以提高整體運算效能。而對當前的資料中心而言,特別是在「節能減碳」的綠色訴求下,可擴充性、電力調配、AI計算及注重資安,則成為2022年後資料中心建造、部署的重點。資策會MIC彙整資料中心處理器提供商、設備提供商、解決方案提供商、雲計算網路公司、技術交流平台、基礎設施投資商及認證機構等不同產業鏈的觀點,歸納出不同角色定位的廠商,對2022年資料中心之四項重大議題,包含「可持續性與能源效率」、「混和雲與邊緣運算」、「強化資訊安全」及「人工智慧持續導入」進行分析說明。
一、可持續性與能源效率
節能減碳趨勢下,各資料中心建造者對資料中心碳排等議題關注提升。距離巴黎氣侯協定所設定「2050零碳排」目標逐漸接近,跨國企業紛紛響應淨零碳排的趨勢,對於雲端服務商而言,如何降低資料中心所造成的能源損耗及降低碳排放量,成為重要目標。當前伺服器中央處理器(CPU)之最大功率已經開始超過氣冷散熱最大值(300w),在圖形處理器(GPU)方面更是早已經超越此數據,下一世代的「液冷散熱技術」成為協助企業強化能源效率的關鍵。
二、混合雲與邊雲運算
隨著5G、AI及IoT等技術開始成熟,雲端服務之數據傳輸速度及資料分析效率,成為雲端服務廠商競爭客戶的指標。各資料中心建造者更加注重,從雲端到資料中心到邊緣端的連結,主要目的則是為讓使用者能夠更方便運用自身的雲端服務,以及考量企業端地點、機密性資料等之限制,推出混合雲產品協助企業進行上雲。反觀,伺服器品牌商則推出多項邊緣伺服器產品,而伺服器代工廠則透過O-RAN開放式網路聯盟來切入市場。
三、強化資訊安全
全球網路攻擊頻率與手段不斷增加,對資料中心而言要防止機密資訊外流成為重要議題。駭客攻擊的手段從軟體、韌體到硬體皆有可能,因此需要花費更多心力進行資安檢測。舉例來說,2021年12月7日,Apache軟體基金會揭露紀錄工具Log4j中具有重大風險之的資安漏洞,對伺服器及資料中心的資安,產生極大影響。除此之外,各雲端服務提供商、伺服器品牌商開始要求廠商關注資安合規議題,在伺服器產品上增加安全卡並密切關注工廠營運資安。
四、人工智慧持續導入
在數據量巨幅增加的時代,AI成為資料中心數據處理的重要技術。AI做為從終端裝置、邊緣伺服器、資料中心至雲平台中,每個階段都需要的重要工具,協助對數據進行處理。對於資料中心而言,負責處理更異質化、大量的數據。此外,當前與資料中心相關的AI應用十分廣泛,除了處理器廠商持續布局之外,雲端服務商透過自研的方式,或是與新創合作導入新的AI晶片,藉此來加速資料中心的運算效率。資料中心四大關鍵議題將從不同層面對台灣產業形成影響,在可持續性與能源效率方面,雲端服務商及資料中心託管商將持續關注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將更積極導入液冷散熱技術及相關應用。在此趨勢下,台灣散熱廠商將可獲得市場發展機會,同時伺服器代工廠也開始布局液冷技術,整體市場競爭將更加劇烈。雲端服務商推出之混合雲產品,也會擴大與台灣代工廠合作範疇,並直接推出相關的硬體混合雲產品;在邊緣運算方面,國際伺服器品牌商持續切入,我國白牌/自有品牌廠商也將複製「ODM Direct」商業模式,嘗試與電信業者進行交流,藉此布局市場。然不可避免的,會與伺服器品牌廠由「客戶關係」轉為「競爭關係」。在資安方面,不論雲端服務商或伺服器品牌商,均會加強對資安方面的要求,如要求客戶在安全場域製造產品(打造安全的場域);安全的產品開發流程,從軟體、韌體到硬體皆須進行資安檢測,並通過如資訊安全管理ISO 27001、工控安全管理標準IEC 62443等相關的國際認證。人工智慧導入方面,Intel、AMD、Nvidia、Arm等處理器廠商推出各類搭配AI加速功能的CPU以及GPU、FPGA、ASIC等加速晶片,協助加強AI特化伺服器運算能力。除此之外雲端服務商開始自研晶片、新創廠商也開始切入此市場。這也形成各家廠商紛紛在搶晶圓代工產能的局面,對當前在全球領先的我國半導體晶圓代工產業持續產生利多。資料中心為虛擬、網路與雲端的基礎,由各雲端服務商對其的重視即可見一斑,當前全球資料中心的建置數量仍在持續攀升,如何從產業鏈的各端來搭上這波順風車,將成為我國資通訊產業廠商關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