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2025年ARM架構伺服器滲透率估達22%

報導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近年企業對於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數位轉型需求加速,帶動雲端採用比例增加,全球主要雲端服務業者為提升服務彈性,陸續導入ARM架構伺服器,預期至2025年ARM架構在資料中心伺服器滲透率將達22%。而ARM架構處理器過去數年在行動終端、物聯網等領域發展已愈趨成熟,但在伺服器領域的進展卻相對緩慢,惟近年企業對於雲端工作負載轉趨多元,市場開始關注ARM架構處理器在資料中心能產生的效益。TrendForce認為,ARM架構處理器有三大優勢,其一,得以支援資料中心多元且變化快速之工作負載,具備較佳的擴展性與性價比;其二,對於不同的利基型市場提供更高的客製化,生態系統也更為彈性;其三,體積相對較小,符合現今微型資料中心的需求。受地緣政治及各國加強數據主權(Data Sovereignty)影響,各大雲端服務和電信業者都積極發展微型資料中心,此將進一步帶動ARM架構處理器在資料中心的滲透。與此同時,從目前導入的雲端服務業者來看,以AWS為首的Graviton最具市場規模,並於去(2021)年開始逐漸滲透市場。TrendForce也觀察到,AWS在去年ARM架構處理器的部署已達其整體伺服器建置的15%,並將於今(2022)年超過20%。從而刺激其他主要的雲端服務供應商跟進,開始在晶圓廠開案,若測試順利預期於2025年開始批量導入。此外,據ARM先前發布的Neoverse Platform規劃裡,Platform Roadmap也將是帶動滲透率的關鍵之一,該產品線是鎖定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和邊緣運算基礎設施而設置。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目前x86仍為市場主流,且現階段ARM架構server CPU供應商僅維持小批量的接單生產,並以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為主,在企業資料中心之導入又更為緩慢,故TrendForce認為,2025年前ARM架構伺服器要與x86架構伺服器抗衡仍有一定難度。

車用/伺服器客戶成長,凡甲Q1毛利率估年增

車用、伺服器客戶受通膨與封城影響不大,法人預期,連接器廠凡甲3月營收將持穩去年同期2億元以上,首季營收年增率約15%,毛利率也會同步年增;公司則表示,車用與伺服器客戶訂單看來受大環境變動的影響都還不大,在相對輕資產的營運模式下,未來每年維持高股利配發政策可期。凡甲前二月營收年增亮眼,達到近三成水準,除去年同期基期較低外,主力應用的伺服器與車用客戶訂單都有明顯成長,帶動營收成長。而此波大陸疫情波動連帶的封城政策,公司指出,因上海客戶不多,衝擊有限,預期3月營收還是能維持一定水準。法人估計,公司3月營收仍會有2億元以上,與去年同期相當,第一季營收年增率約15%,且因伺服器與車用佔比持續成長,公司的營運模式受短期銅價的波動影響也相對較輕,毛利率相對去年同期有機會同步成長,帶動獲利增幅優於營收。凡甲指出,雖大環境變數多,但目前看來,伺服器與車用市場都屬於相對剛性需求,訂單與年初預期的變化不大,供應鏈還是偏向盡力提高產出,以滿足終端需求的情況,後續則要持續關注市況。凡甲去年每股稅後盈餘11.19元,董事會通過,每股將配發11.16元現金股利,在目前已公布股利政策的連接器同業中,僅次於股王嘉澤,換算現金殖利率超過5.5%。

仁寶:大陸工資漲得太離譜

仁寶副董事長陳瑞聰3月29日表示,大陸疫情升溫,多處封城/封省,人員移動與物流受阻,導致缺工與成本上漲,尤其缺工導致當地工資漲得太離譜,「是很麻煩的事」,製造業成本壓力很大,仁寶會視客戶要求,加速越南等非大陸布局。談到近期通膨導致電子業有壓力,甚至傳出蘋果大砍iPhone等產品訂單,陳瑞聰指出,通膨確實會造成物價上升,資通訊(ICT)產業的產品也會漲價因應,但據他所知,iPhone需求沒有放緩,甚至因為缺料導致現在還在缺貨。仁寶子公司奔騰智慧生醫昨天捐贈阿帕契手持無線超音波給衛福部,以提升台灣71家偏鄉衛生所醫療設備水準,陳瑞聰身兼奔騰智慧生醫董事長,出席昨天活動會後受訪,釋出以上看法。近期大陸封城/封省消息不斷,打亂電子業節奏,又傳出手機、筆電等終端裝置需求不振的消息,仁寶產品線涵蓋筆電、智慧穿戴等當紅電子產品組裝業務,陳瑞聰以代工大廠高階領導人的視野,暢談對景氣與總經環境變化的看法。針對外界普遍看壞今年筆電市況,陳瑞聰坦言,今年的市況確實沒去年強,客戶通常是一季一季給展望,如同先前法說會總經理翁宗斌說明,今年隨著疫情趨緩、遠居教學需求放緩,教育用 Chromebook 出貨量將下滑,商用、電競需求則仍保持成長,整體而言,由於教育衰退比率較大,預期今年筆電需求量將不如去年強勁。受到缺料、俄烏戰爭與疫情三大因素影響,仁寶日前已下修今年筆電出貨目標,由原先預估較去年持平到小幅成長,修正為持平到小幅衰退,並預期本季筆電出貨將季減兩成,第2季可望雙位數或高個位數成長。談到大陸接連封城/封省擾亂供應鏈,並且導致缺工,陳瑞聰直言,大陸工資漲得太離譜,雖然當地官方不斷鼓勵製造業回流,但在他看來「只是呼口號啦」。

美查陸企洗產地…太陽能台廠 迎轉單潮

美中紛爭延燒,美方再拿大陸太陽能業開刀。美國商務部證實,已立案調查大陸太陽能廠透過東南亞四國「洗產地」規避輸美高關稅的行為,有意重懲違規陸廠。業界研判,大量訂單有望轉向元晶、茂迪、安集、聯合再生等台廠,相關業者喜迎轉單潮。大陸太陽能廠長期透過在東南亞生產的「洗產地」方式,規避輸美高關稅,早已引起美國境內太陽能製造商不滿,要求官方出面調查的聲浪不斷。隨著美國商務部證實已立案調查相關內容,意味陸資太陽能廠已進入美國官方「雷達」,層次由「業界意見式反對」進入「官方實質調查」,未來可能出手干預並制裁,意義重大。業界認為,大陸長期透過洗產地方式造成不公平競爭,破壞市場機制,美方「硬起來」調查陸企,未來太陽能陸廠無法再走模糊地帶,失去低價優勢。在美方積極提升再生能源裝置量,必須採購為數可觀的太陽能產品下,台灣是全球第二大太陽能生產國,相關訂單勢必轉至元晶、茂迪、安集、聯合再生等台廠。針對美國官方正式出重拳制裁大陸太陽能廠,元晶表示:「樂見其成」。業者私下透露,美方此舉將為台廠開啟重返國際市場之路。據悉,美國為保護本土太陽能產業,在2018年川普主政時,啟動為期四年的「201條款」,對陸製輸美太陽能組件徵收30%的關稅,其後每年遞減5個百分點。「201條款」原在今年2月屆滿,但拜登政府宣布再延長四年,引發大陸商務部不滿,美中太陽能貿易戰火也自此延燒至今。由於美國對大陸製造輸美太陽能產品課重稅,不少陸企為了規避高關稅,近年來開始在柬埔寨、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四國設立新公司,並將太陽能模組、電池等半成品,送往上述國家進行組裝,再將成品輸往美國。美國商務部28日表示,應加州Auxin太陽能公司的請求,對大陸業者的疑似「洗產地」行為發動調查。這也是商務部首度正式立案調查,過程可能延續一年多,結果可能導致在柬埔寨、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的陸廠所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和模組,遭課徵高額關稅,適用時間回溯至28日,也就是啟動調查之時。商務部說,可能會在150天後發布初步判決,最終判決則預定300天後發布,但可延長一次、期間為65天。

回應PC市場需求減緩 華碩董座施崇棠:大家繼續努力

華碩衝刺超級電腦商機,3月29日宣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輝達策略結盟,共同打造台灣首座生醫專用AI超級電腦,華碩看好國衛院此案具指標意義,藉此將吸引到更多醫療領域超級電腦布建商機,擴大華碩AI雲端系統解決方案海外市場。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昨天親自出席與國衛院、輝達的策略結盟儀式。此前,台灣多家品牌廠捲入俄烏戰爭公開抵制俄羅斯事件,華碩遭點名並未停止出貨俄羅斯,施崇棠在該事件爆發後,昨天首度公開現身。媒體詢問華碩遭耶魯大學點名未撤出俄國的看法、停止出貨俄羅斯對華碩營運影響,施崇棠皆未回應,僅重申華碩先前已對外發布聲明,停止出貨俄羅斯。至於市場關注PC市場需求可能減緩等問題,施崇棠僅簡單回應「大家繼續努力吧!」談到此次與國衛院、輝達的合作,施崇棠指出,疫情讓台灣發現發展生醫的重要性,其中超級電腦是成功關鍵,華碩投入AI、雲端領域多年,且在超級電腦建置到服務營運上,已累積最完整的經驗,並有數百名工程師團隊,期待與國衛院合作的AI超級電腦,對台灣接下來的疫苗開發、新藥探索等國家級任務有所貢獻。台灣首座生醫專用AI超級電腦預計將於今年7月上線,資金建置約1億元,營運及維護將交由華碩集團子公司台智雲負責。

低軌衛星商機起飛 3檔概念股噴漲停

全球最大衛星展 (Satellite 2022) 本周登場掀起熱議,與此同時,NCC 通過低軌衛星頻譜草案,最快 6 月開放申請頻段,隨著國際大廠 SpaceX、亞馬遜、OneWeb 加速佈署衛星,相關地面接收站零組件供應商可望大啖商機,3月25日買盤持續追捧低軌衛星概念股,台揚 (2314-TW) 噴出第二根漲停,建漢、耀登盤中連袂亮燈,明泰、昇達科、事欣科、金寶等也都表現不俗。Satellite 2022 今年回歸實體展,21 至 24 日在華盛頓特區登場,國際太空及衛星業者 SpaceX、OneWeb 等 300 家廠商共襄盛舉,台廠包括昇達科、事欣科、鐳洋等也都來參展,展現台灣技術能量,此外,近來俄烏戰事膠著,烏軍對 SpaceX 的星鏈網路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可望加速低軌道衛星佈署,台廠供應鏈營運成長可期。台揚今天再度衝上漲停板,達 70.5 元,站上季線,為 2 個多月來新高,午盤成交量爆出 1.4 萬張;同為鴻海集團成員的建漢,盤中也一度爆量攻上漲停,達 28.95 元,收復所有均線,但漲停隨即打開;耀登也吸引資金進駐,站上 200 元大關並強登漲停,達 201 元,重返季線之上。其他台廠近年也積極布局低軌衛星商機,包括明泰、昇達科、事欣科、金寶、宏捷科、康舒、華通等,隨著國際大廠加速建置地面接收站,低軌衛星相關營收占比可望進一步擴大。台揚為少數通吃比爾蓋茲投資的 Kymeta 及 Space X、OneWeb 的網通廠,隨著 OneWeb 近期通過印度通訊衛星全球人移動通訊規定 (GMPCS) 的許可,5 月可望在當地部署低軌衛星及終端設備,並推出相關服務,台揚具備小型衛星地面站 (VSAT) 的技術,市場看好營運表現。昇達科受惠衛星通訊元件訂單商機,去年第三季底起營運動能轉強,昇達科掌握全球主要低軌衛星通訊業者通訊元件訂單中,包括對 SpaceX、OneWeb 及 Amazon 已開始出貨,至於對 Telesat 則在進行規格討論中。昇達科衛星通訊元件去年產值約 4000 萬元,今年可望因客戶需求大幅增加,預估出貨呈倍數成長。

台達Force-GT系列電源 通過白金牌認證

全球電源與散熱管理領導廠商台達,3月29日宣布其最新導軌型電源Force-GT系列480W/24V及48V機型,率先取得80 PLUS工業級115V白金牌認證,領先全球導軌型電源產品。Force-GT系列具備高功率密度、超薄等特色,功率範圍涵蓋120~960W,整體轉換效率最高達95%,機體寬度較前代系列縮小最多50%,-30℃~70℃寬溫設計能在嚴苛的工業環境穩定供電,適合如半導體設備、高階精密工業、工業機器人等高階設備應用。台達電源及系統事業群副總裁暨總經理尹鏇博表示,台達深耕電力電子領域多年,致力於電源產品的品質及效能表現,朝向碳中和目標,開發創新綠色高效能電源產品,與客戶一起為環境永續盡一分力。在工業電源方面,憑藉著多年累積的電力電子核心能力,不僅在資通訊領域提供高效率的電源方案,更開發先進工業和醫療電源,累積研發實力及市場經驗,不斷提升產品的用電效率與性能,提供客戶多元的產品選擇,滿足市場需求。台達高功率密度超薄導軌型電源Force-GT系列功率涵蓋從120~960W,並擴展12V~48V的輸出選型。突破技術創新開發,讓整體轉換效率最高達95%,且輸出功率不減額,減少能源消耗,降低客戶額外成本支出,同時友善地球。精實製程提高產品可靠度,能延長機台使用壽命,專為高精密設備而設計,尤其適合半導體設備、高階精密工業設備、工業機器人等應用。Force-GT系列具備工業級-30℃~70℃寬溫設計、-40℃負溫開機特性,高溫滿載時,工作環境溫度最高可達60℃,並且採用防護塗層,能抵抗常見粉塵及化學污染物,在嚴苛工業環境仍可維持穩定運作。此外,產品機身相較前代產品縮小30%~50%,讓工業設備空間配置更有效利用。內DC O繼電器乾接點,可連接設備中的感測器,符合現代智能設備的應用需求。此外,Force-G系列更通過多項國際安規認證,符合重工業及半導體行業標準,為設備提供高性能、高安全性的電力來源。

汽車銷售大減 日本零售額陷萎縮、遜預期

燃料銷售雖大增,不過因汽車銷售大減,拖累日本零售額5個月來首度陷入萎縮、遜於市場預期。日經225指數今日開盤走跌。根據MoneyDJ 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截至台北時間30日上午8點37分為止,美元兌日圓貶值(即日圓升值)0.01%至122.85;美元兌日圓29日貶值0.80%、3個交易日來第2度走貶。日本經濟產業省30日公佈經濟數據指出,燃料銷售雖大增,不過因汽車銷售大幅萎縮,拖累2022年2月份日本零售業銷售額(速報值)較去年同月下滑0.8%至11兆5,370億日圓,5個月來首度陷入萎縮,遜於路透社事前所作調查年減0.3%的預估值;經季節因素調整後的零售額月減0.8%,連續第3個月減少。經產省將日本零售額基準評估維持於前一個月份的「呈現持平傾向」不變。就業種別零售額來看,2月份日本9大業種中有6業種銷售額陷入萎縮、3業種增加。其中,2月份日本「燃料零售業」銷售額較去年同月大增21.6%、包含口罩/殺菌產品在內的「醫藥品/化妝品零售業」銷售額成長3.2%、「無店鋪零售業」銷售額成長0.8%。另外,2月份日本「汽車零售業」銷售額大減14.8%、減幅居所有業種之冠;包含冰箱/PC等家電在內的「機械器具零售業」銷售額下滑8.3%、「成衣/織物/飾品零售業」銷售額下滑2.7%、包含百貨公司在內的「各種商品零售業」銷售額下滑1.6%、「其他零售業」銷售額下滑1.0%、包含泡麵/冷凍食品在內的「飲料食品零售業」銷售額下滑0.6%。經產省表示,2月份日本大型零售商(百貨公司+超市)銷售額較去年同月成長0.5%至1兆5,038億日圓,連續第5個月呈現增長;其中,百貨公司銷售額下滑1.8%至3,516億日圓(5個月來首度陷入萎縮)、超市銷售額成長1.2%至1兆1,522億日圓(4個月來首度呈現增長)。就同店(營業滿1年以上店面)銷售額來看,2月份日本大型零售商銷售額成長0.1%,其中百貨公司下滑0.8%、超市成長0.4%。2月份日本便利超商銷售額較去年同月成長0.6%至8,721億日圓,連續第3個月呈現增長;截至2月底為止,日本便利超商家數為5萬6,353家。根據日本汽車經銷商協會(JADA)及日本輕型汽車協會連合會(JMVA)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因全球晶片短缺,加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擴散、零件供應持續停滯,各家車廠持續進行減產,拖累2022年2月份日本國內新車銷售量(排氣量超過660cc的登錄車+排氣量未滿660cc的輕型汽車)較去年同月大減17.9%至35萬4,668台,連續第8個月陷入萎縮,就歷年2月情況來看、為過去20年來新低紀錄。

互聯網人才大遷徙

在中概股股價跌宕下行,互聯網業也出現人才大遷徙。最新統計顯示,6.3%互聯網從業者的求職期望轉向製造業,比2019年提高兩個百分點。隨著大陸官方對互聯網企業加強監管、祭出教育「雙減」政策等影響,求職者長年趨之若鶩的互聯網企業,也悄然褪去了光環,出現人才大遷徙現象。自2021年下半年起,線上教育企業就成裁員重災區。至2021年底,有更多互聯網公司傳出架構調整、人員優化、裁員等消息,包括百度、字節跳動、愛奇藝、快手等企業均先後傳出要大規模裁減人力。進入2022年,互聯網企業仍未度過裁員寒冬。3月中旬,傳出騰訊將在接下來幾周大舉裁員,主要涉及PCG(平台及內容業務事業群)、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業務,且裁員幅度高達10%~30%。阿里巴巴也傳出裁員30%,主要涉及MMC(社區電商)、飛豬等業務。即便兩家公司都未對此公開回應,但互聯網龍頭裁員消息仍引起市場熱議。

智慧車業 高薪搶人

事實上,不僅「北上廣深」的互聯網企業開始裁員,二、三線城市的互聯網公司更難以抵擋壓力。與此同時,智慧車、晶片等新製造企業卻如火如荼發展、求才若渴,有不少互聯網人才決定「急流勇退」,轉戰到製造業打拚。根據調研機構智聯研究院調查顯示,目前大陸互聯網人才轉行最想去製造業。在春季調研中,6.3%互聯網從業者的求職期望轉向製造業,比2019年提高2個百分點。在新能源造車風起雲湧的情況下,各相關企業為擴充產能,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爭搶人才。在家鄉工作且年薪人民幣(下同)10萬元,幾乎已成這些新製造業攬才標配。以大陸新能源車電池大廠寧德時代來說,2021年初時員工約為2.6萬人,至今約為4.7萬人,短短一年增加近一倍員工。此外,大陸汽車大廠比亞迪,由於橫跨晶片、電池以及整車研發製造,加之旗下幾款新能源車款在市場大賣,不少消費者訂車都要等三個月以上,產能擴充迫在眉睫。比亞迪除了上海寶山、上海松江、廣東惠州等幾個工廠,比亞迪湖北襄陽產業園正在進入工廠建設階段,在職員工將超過1萬人;而在山東濟南臨空經濟區設立的比亞迪整車和電池廠,則需要2.5萬人。根據比亞迪公布的招工需求,普通員工月薪6千元起跳,基層的管理崗位收入也在1萬元左右。

新工作型態 轉行大考驗

儘管薪資誘人,能否適應製造業的工作型態又是一大考驗。有位從互聯網公司跳槽到寧德時代的業內人士指出,除了24小時的兩班生產制度,讓他必須適應可能日夜顛倒的作息,且因投產壓力大,工作強度遠超他預期。唯一讓他甘願繼續作下去的,是扣完社保後的薪水還有7,500元到8千元。另一位同樣離開互聯網企業、選擇進入新製造軟體發展領域的業內人士則說,他的月薪和原本行業差不多都在1.5萬元左右,但現在從事的是晶片行業末端的封裝測試環節,也就是用代碼檢測成品品質。和原本具備挑戰性的工作相比,新工作對他最大的痛苦是「缺乏挑戰、沒有出頭的日子」。但他繼續留下的原因也和上述那位相同,「想追求穩定」。

企業導入AI 加速運營效率

蜂行資本(Hive Ventures)29日發布2022年台灣企業AI趨勢報告,蜂行資本創辦人暨管理合夥人李彥樞表示,受疫情影響,過去一年來台灣的企業AI程度有「飛躍性」的提升,近六成的受訪企業開始急迫導入AI,網路、媒體和遊戲公司最急迫導入新科技,來進行自動化和加速運營效率。而疫情讓企業加速擁抱AI,台灣更第一次出現了AI成熟度進入6級的企業,包括高科技製造業、金融業以及健康醫療產業,已開始推動AI成為企業DNA與AI民主化。李彥樞說,去年台灣本土疫情爆發,讓企業意識到導入AI的重要性,去年一半的受訪企業導入AI的程度約落在2級或以下(開始跑數據測試來建立各案例的PoC),到了今年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企業進入3級或3級以上的水準,顯示這些企業已經完成了基礎設施的建立,開始轉向實驗商業案例,以推動AI的商業價值。更有近五成(48.7%)的受訪者正處於AI應用的成長階段(4~6級),去年這個數據僅約25.7%,僅一年時間成長幅度達89.5%。而在高企業AI成熟度中,大企業佔比較高,與前一年相比,大企業在AI部署4~6級的企業中占40%以上,而此數據在前一年僅為26%。而對企業來說,哪個部門將率先導入AI?李彥樞說,蜂行資本原本預測台灣企業投資AI將從創造營收的部門轉向後端(如倉庫、物流等),今年這樣的趨勢仍然持續,但以整體來說,製造、銷售和行銷部門仍是今年台灣企業投資AI導入的重點。李彥樞表示,今年的調查中發現幾項有趣的趨勢,例如AI技術逐漸大宗商品化,近兩年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AI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NLP)等基礎技術已經成為企業導入最多的AI科技,另外,針對特定應用案例的專屬軟體(如RPA)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更加速了AI科技在各產業的普及程度。若以產業來看,網路、媒體和遊戲公司最急迫導入新科技,而醫療保健行業也是最活躍的產業之一,主要是因為醫療產業站在抗疫前線,疫情造成醫療體系巨大的壓力,因此醫療行業需要更多的數位化來快速應對流行病毒局勢的變化。另一方面,在一些較早導入AI並取得成果的行業(包括製造業、銀行業和電信業),對於去年的疫情事件就沒有受到那麼大的傷害。部分原因是因為先前的AI工作已取得成果,因此能夠較有效地應對疫情變化。

科技人才缺 薪資增幅衝30%

歐洲在台商會和華德士顧問公司29日提出「華德士薪資調查報告」,預估台灣2022年半導體、5G、AI、AIoT、軟體工程師等科技人才將會有更多的需求,跳槽或留在原公司的薪資加碼幅度在15%到30%不等。華德士指出,雖然2021年中台灣爆發本土疫情,但是就業市場仍具競爭力。而疫情中各國封鎖邊境,全球化和在地化帶來人才需求,尤其技術、供應鏈、銷售與經銷領域。2022年台灣薪資所得增幅將因各產業而異,平均增幅約為10%到15%。科技產業方面,預計大多數技術領域會持續保持高職缺,特別是AI、5G、AIoT等應用端持續成長,使得半導體和汽車工業領域對人才有高度需求。根據調查顯示,65%技術專業人才對工作機會充滿信心,特別是IC設計工程師和資深軟體工程師都很搶手。就業市場也對電訊、雲端服務等專家要求標準有所提高,對於擁有相關技能求職者,薪水增加幅度可能達到25%以上。根據華德士台北辦事處總經理John Winter指出,2021年台灣職缺成長約50%,成長最快的是科技產業。因全球需求增加,台灣半導體相關職缺最多,過去18個月都擴大產能、人員擴編,需要更多有經驗的人才,加薪幅度也提高到30%。因為台灣人才的CP值很高,很多軟體業者來台設立研發中心。由於疫情帶動遠距上班趨勢,海外公司設置遠端工作團隊,在台灣招募更多人才。
在電商方面,相關工作職缺和過去不同,因此擁有電子商務和電子行銷技能的人才更為吃香。能夠整合所有銷售管道和線上營銷、線下消費模式者,相關數位領域人才太少,許多公司考慮從海外招募具台灣背景的人才。華德士建議,企業為招攬更多人才,可以提供複合式工作環境,除了到現場上班外,還可以在家遠距上班,彈性的工作方式可以吸引更多人才。而求職者部分,則需要具備多門語言能力,尤其是要與國外經營團隊互動較多高階經理人,更需要語言能力。

上海封城 4月出貨恐擠爆

上海封城發酵,物流供應鏈大亂,將造成海、空運的價格再度飆漲。國內的航運業者認為,短期內許多貨無法運到港口,海運的即期市場運價下跌是正常情況,但解封後搶出口的貨量,恐將擠爆港口,屆時運價漲勢再起。彭博資訊分析,原本今年初已緩解的全球供應鏈瓶頸,正再度惡化,因為俄烏戰爭和中國大陸新一輪防疫封鎖措施,可能拖慢全球經濟復甦,並助長通膨升勢。貨攬業者中菲行總經理邱鈞榮分析,就目前的市況推估,大量出貨期將遞延至4月第三周才開始,在海、空運供給有限下,貨主搶艙位問題再度浮上檯面。邱鈞榮表示,受到香港疫情及大陸上海地區分區封城,現在艙位的確沒有之前那麼緊;海運運價短期內受到上海物流大亂影響下跌,這是正常情況,艙位稍微鬆一點,反讓其他地區排隊的貨可儘快出貨。國內海運業者分析,目前北美港口的塞港情況還是很嚴重,洛杉磯港口取得進港資格的船舶,排隊天數僅比之前的15天僅略減2天,13天的等待期還是很長;也因為不少船舶現在改往美東,近期美東主要港口的排隊天數也拉長到13天。北美塞港情況仍嚴峻,短期內塞港問題無解。此外,近期是美國線的換約高峰期,5月要全部完成美國線長約的新年度新約,今年最特別,長期有固定需求的大型直客,都開始跟海運公司要求二至三年長約,關鍵在於,美國為了年底節慶消費季已開始備貨,大型貨主又開始搶艙。上海封城對業界來說是始料未及,在應該出貨的時間無法出貨,這樣的變動,對於海、空運都將造成極大干擾,整體的出貨量將遞延至4月第三周開始出貨,這時候需求一起湧出來,又會造成海、空運的供、需失調,運價漲勢再起。彭博的供應鏈限制指數顯示,美歐的供應鏈壓力在2月加劇,許多初步證據也顯示,供應鏈吃緊在整個3月都未緩解。俄烏戰事開打衝擊美歐企業營運,供應鏈風險管理業者Interos的數據顯示,超過2,100家美國企業、1,200家歐洲企業都在俄國至少有一家直接供應商,若算上間接供應商,受影響的美歐企業數量達到30萬家。彭博彙整的數據顯示,德國漢堡港和布萊梅港的塞船數量本月創新高,鹿特丹港本月初的等候進港船舶數量也衝上11個月最高。

良得電3箭頭搶市 本業轉佳

連接器廠商良得電2022年鎖定Type-C、電動車、5G CPE移動路由器等產品,力拚營收表現持穩,並透過產品組合持續優化、提高利基型產品比重,讓獲利、毛利表現較去年改善。良得電2021年營收49.26億元、稅後淨利1.17億元、每股盈餘0.83元,董事會通過決議預計配發現金股利0.6元。良得電去年營運受益於疫情推動居家辦公,筆電及周邊產品需求成長,但整體獲利表現仍受到匯率、原物料大漲、長短料等不利因素,及結束東莞廠產生相關費用等影響。放眼2022年良得電看好成長動能來自Type-C普及化、電動車急救包貢獻成長、5G CPE移動路由器電源線能見度明朗等。Type-C方面跟隨愈來愈多IT產品導入,後續需求看漲,預期2022年Type-C將占DC線比重60%以上。電動車方面,良得電主攻隨車配備急救包,電動車加速成長,如美國目標2030年EV滲透率提升至50%,是公司預期今年最好的產品線,目前已產品出貨給歐系、美系車廠,同時有多項開發案進行。5G CPE T1移動路由器是中國5G大廠的無線CPE產品,作為家庭等場景的核心入口和關鍵設備,已於去年7月正式量產,其電源線的訂單能見度明朗,規劃已經看到2023年初。其他產品如家電公司預期今年維持平穩,NB、PC研調機構預估今年出貨量將出現修正,不過良得電對於2022年整體電腦展望不悲觀。法人預期,良得電今年營運轉佳可期,首季營運將較去年同期呈現轉虧為盈。除了本業漸入佳境,良得電業外也傳喜訊,觀瀾舊廠土地與建商合作進行資產活化案,日前已取得地方政府審核,由於整體建案需耗時3~5年,公司有意視價格狀況,提前處分部分股權回收利益。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