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供貨因應得宜,湧德3月營收再拚新高
供貨因應得宜,法人估計,連接器廠湧德3月營收有望突破1月,再創新高,第一季營收季增一成、年增兩成,在營收規模與產品組合都趨向正面下,毛利率有較高機會呈現季增,第二季雖有大環境不確定性,但營收至少可望不亞於第一季水準。湧德1月營收已創下新高,當時有農曆年節前的提前拉貨,原先市場憂心,大陸華南與華東陸續傳出封控管理,會影響電子供應鏈出貨,但據法人訊息指出,因其客戶端庫存因應得宜,公司物流調配也還算順暢,3月營收有機會突破1月,再創新高。以法人的估算,湧德第一季營收將有16.5億元水準,季增一成,年增兩成,且因台幣走貶、營收擴大且消費性產品佔比下滑等因素,毛利率季對季有機會成長。展望第二季,湧德坦言,還是會擔心整體供應鏈是否受大環境影響,不過考量工作天數恢復正常與往年營運走勢,保守看待本季營收應該至少不亞於第一季,法人也預期,公司今年營收有望挑戰兩位數成長,獲利增幅優於營收。公司先前董事會也通過每股將配發2.3元現金股利,對照目前股價,現金殖利率超過4.5%;為留才考量,湧德發行員工認股憑證計畫,也已申報生效,將擇機發行。
 
詮欣3月營收雙升 Q1寫近5年同期高
詮欣3月合併營收為1.61億元,月增34.11%,儘管俄烏戰爭及大陸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在新技術、新訂單、新產能挹注下,詮欣可望帶動營收獲利持續創高。網通、IPC與車用產品的需求穩定,詮欣3月合併營收為1.61億元,月增34.11%,年成長41.63%,累計2022年第1季合併營收為4.82億元,年成長43.62%,創近5年同期新高。詮欣表示,網通產品因深耕多年美系新客戶營收貢獻與新產品放量出貨,且IPC產品在市場整體缺料狀態逐步改善下,推升公司3月營收年成長超過40%,特別是在AIoT、5G、Cloud center相關應用在市場成長趨勢明確與滲透率逐漸提升下,相關基礎建設與硬體設備需求強勁,帶動伺服器(server)、交換機、路由器、基地台與資料中心(data center)之相關高速類傳輸訊號及影像需使用之連接器與線束相關產品訂單持續增加,公司在產品組合調整、成本轉嫁效益及製程改善下,營收及獲利可望進一步創高。在車用部分,詮欣表示,傳統汽車傳輸分為電力及訊號傳輸,公司深耕訊號傳輸多年,連接器品質深受各大廠肯定,隨著美系車廠第1季交車數量創下新高,除原有供給美系的車廠外,近來多家歐系 Tier1 的廠商紛紛要求公司送樣,未來可望取得多家車廠採用,公司車用產品可望進一步提升。詮欣近來開發車用相關線束產品也受到客戶青睞陸續送樣,一旦取得認證後,未來連接器及線束將一同交貨,公司非常看好這部份的成長,可望成為未來整體營運之最大動能;受到俄烏大戰影響,部分歐洲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出貨受到衝擊,紛紛轉向亞洲供應商提出需求,對公司營運也帶來正面的效果。

總體經濟

2050淨零碳排概念股

政府推動2050淨零碳排的政策,其中能源以及運輸的轉型,更是兩個最重中之重的指標項目,有了政府政策撐腰,相關的概念股肯定不會寂寞!

二○五○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繼去年四月二十二日世界地球日上總統蔡英文向全世界承諾台灣也要在二○五○年達成淨零後,千呼萬喚,今年三月三十日國發會終於公布了「台灣二○五○淨零排放路徑」規劃,首次全面揭露台灣在二○五○年達到淨零的方法與目標。隨著全球各國陸續將淨零碳排列為國家主要發展目標,台灣勢必也要跟上全球的腳步,近年來,也確實可見政府加大力道推動相關政策,而這次的二○五○淨零排放路徑政府更是進一步從各個層面著手,向產業界、企業界乃至於一般大眾宣示台灣淨零轉型的決心。

台灣淨零排放路徑規劃出爐

攤開規劃書來看,台灣二○五○淨零排放路徑選定「建築」、「運輸」、「工業」、「電力」及「負碳技術」五大路徑著手,依階段里程碑設定目標,並會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四大轉型策略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來推動;依照路徑圖,從低碳邁向零碳分為兩階段,自現在到二○三○年以現有技術落實減碳,二○三○到五○年則以新技術漸進走向零碳。為了達成二○五○淨零的目標,亦將輔以氫能、節能、碳捕捉、電力系統與儲能等「十二項關鍵戰略」來實行,其中,包括二○二五年不興建新燃煤電廠、二○三○年風力光電累積裝置容量達四○GW,二○四○年燃煤、燃氣電廠依碳捕捉與封存(CCUS)發展進程導入運用,且二○四○年電動車、電動機車市售比達一○○%等,同時力拚二○五○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超過六○%、智慧變電所布建率達一○○%。此外,政府也規劃未來八年(二○三○年)內將編列近九千億預算以協助產業、各部門轉型,這是台灣有史以來,針對氣候、淨零最龐大的預算規模,而國發會也估計,至二○三○年淨零計畫將可望帶動近四兆元以上的民間投資,同時可減少對石油及煤的依賴,預計至二○五○年進口能源依存度可望由二一年的九七.四%降至五○%以下;此外,二○三○年空汙量也可望比一九年減少三成。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減碳是維持出口競爭優勢一定要做的事。」確實,近年國際對於碳排要求越來越嚴格,像是蘋果宣布要在二○五○年前百分之百轉用再生能源,並於二○二○年七月宣示,將在二○三○年達成淨零碳排放,而蘋果的供應鏈潔淨能源計畫也讓許多台廠供應鏈積極響應;另外,歐盟將實施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也讓不少業者如臨大敵,紛紛啟動綠色轉型。台灣從政府到民間企業正全力朝淨零碳排邁進,尤其能源轉型更是重中之重,也同步推升綠電相關概念股成為市場寵兒,加上近期俄烏戰爭、全台大跳電等事件,亦都使綠電概念股熱度不滅,包括安集、元晶、茂迪等太陽能股,上緯投控、世紀鋼、新光鋼等風電概念股,以及伴隨再生能源趨勢浪潮快速起飛的儲能及電力系統相關個股如台達電、中興電、華城等亦都可見買盤進駐跡象。值得一提的還有綠色運輸,為減少運輸部門的碳排放,政府也規劃公共運具先行,預期城市公車將會在二○二五年就要有三五%的電動化,二○三○年全面電動化;另家庭代步用車則訂出二○三○年電動車及電動機車新市售占比要達到三○%及三五%,二○四○年兩者皆要達一○○%。電動車本就是大勢所趨,亦是台股中投資主流之一,如今政府再次重申電動車發展方向,無疑再度為電動車概念股注入一劑強心針,相關個股如二極體的德微、強茂、台半,導線架的順德、界霖,電池材料的康普、美琪瑪等股價也多有反應利多上漲。

陸出口不暢 恐加深全球通膨

三月以來,大陸爆發新一波本土疫情,中國大陸歐盟商會指出,一些大型外資企業生產活動仍可持續,但貨品的(大陸)國內及跨境運輸、人員流動等成為外資企業普遍面臨的難題,這使得全球供應鏈進一步承壓。財新網報導,中國歐盟商會華南分會主席Klausk Zenkel六日在中國歐盟商會圓桌會上表示,深圳七天封控後的重啟還順暢,不過依然有一些限制存在,工廠可以閉環管理繼續生產,但很難將產品運送到各地的客戶手中。中國歐盟商會瀋陽分會主席Harald Kumpfert則指出,瀋陽BMW是當地納稅大戶,生產未因封控受限,但供應鏈中斷讓生產無法繼續,因無法獲得材料、中間品供應。中國歐盟商會南京分會主席Andreas Risch表示,一些德國企業總部要求中國子公司加緊生產,出口到德國。南京企業生產並未中斷,但供應鏈存在障礙,例如,從蘇州運送到南京運輸受限。而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援引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近期估算,一個典型的全球產品中,中國中間品占到百分之卅。中國出口困難意味著其他國家市場上的產品減少、價格上漲,會加劇海外通膨狀況。由於俄烏局勢及其他多種原因,一些地區通膨率已經很高,這也會影響到中國大陸的通膨,因中國大陸國內汽車、化工等行業都需要海外的原物料和中間品。另一方面,上海疫情嚴峻,上海港近期營運狀況成為海外企業的關注焦點。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上海分會主席Bettina Schoen-Behanzin提到,能進出上海港的卡車司機匱乏,使得產品運輸受限。當地一些歐盟商會成員企業估算,上海港近期貨物處理量比往常下降了百分之四十,儘管寧波港填補一部分缺口,但加總後平均缺口估計約為百分之十五至廿。改用飛機運輸也很困難,因可以送貨到上海兩個機場的司機很少、機場辦公人員也稀少。

電子資訊

Meta擴大在美投資 台鏈利多

Meta宣布投資8億美元(約新台幣231億元)在美國德州設立新的超大型資料中心,隨著Meta持續擴張,雲端伺服器供應商包括廣達、緯穎與英業達等將受惠大單,推升雲端業務增長。
外電報導,Meta在德州規劃新的資料中心,建設總面積約90萬平方英尺(約2.5萬坪),項目建設於今年春季啟動,預計建成投入運營時間為2024年。 該資料中心可能使用100%可再生能源提供支援。

目前Meta已在德州投資超過700兆瓦的新風能和太陽能。

近期緯穎獲經濟部投審會通過,以4億美元(約新台幣115億元)增資美國子公司,從事伺服器相關銷售業務,該筆資金主要用來在北美雲端伺服器市場充實營運資金。緯穎表示,因應遠距工作、教學與各種AI應用需求,2022年雲端資料中心產業持續成長,但整體供應鏈風險仍在,緯穎透過與上下游客戶供應商合作,並在未來二、三年持續擴展全球據點,以達到目前五至六倍的產能規模。廣達方面,AI伺服器占整體雲端伺服器的比重達20%到30%,受到AI與5G等應用驅動下,廣達在台灣、泰國、美國與德國四地持續擴產。其中台灣與泰國將同時擁有SMT線與後段組裝線,美國與德國是後段組裝線。廣達預估,2022年SMT線要增加十條以上,台灣廠去年下半年的新增產能已經滿載,今年持續擴產。泰國今年要新設伺服器廠,美國加州與田納西州兩個廠也滿,正在找尋租賃廠房。德國伺服器後段廠也將擴產。英業達表示,在英特爾及超微伺服器新平台的世代交替之下,搭載新平台的新產品可望下半年逐步放大出貨。另外,採用ARM架構的伺服器產品,以及市占持續擴大的超微架構伺服器產品,都將因雲端服務商的需求擴增,推升公司雲端業務增長。英業達預估,今年伺服器會以雙位數年增長,成為帶動整體營運成長的最大動能。因應業務需求,公司持續在台灣、墨西哥及捷克等地擴增產能。其中墨西哥新廠今年第1季底前完工、第2季投產,以因應客戶的新專案大單需求。

雲端伺服器熱 鴻海沾光

全球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四大咖除Meta外,亞馬遜、微軟與Google也全力衝刺雲端服務事業,並在各地建設資料中心,同步推升鴻海、廣達、緯穎與英業達等雲端伺服器業者未來的業績持續暢旺。以微軟來說,台灣首座、全球第66座資料中心最近宣布動工,微軟同時會打造「雲端硬體與基礎建設團隊」,將台灣做為亞洲營運中心,這次將耗資13億美元(約新台幣369億元),是微軟來台31年的最大投資案。而緯穎與微軟合作的雲端伺服器沉浸式冷卻系統已在美國的資料中心測試,若適合台灣資料中心,未來也會引進台灣。不只是在台灣,微軟3月初宣布在印度設立第四個資料中心,提供雲端服務,將有利鴻海與緯穎兩大雲端伺服器供應商。市調機構預估,今年整體雲端資料中心需求續強,以亞馬遜AWS、Google對伺服器動能最強勁,估兩者合計拉貨量將年增逾三成,整體伺服器出貨量在新的處理器平台助攻下,較去年1,700萬台再增6.8%,上看1,800 萬台。Google2013年於彰濱,2019年在台南設立兩座資料中心,2020年9月又宣布在雲林斗六成立第三座資料中心。據了解,鴻海旗下鴻佰是AWS最大的雲端伺服器供應商;Google雲端伺服器主力供應商是廣達與英業達。

低軌衛星與電動車,俄烏戰爭強化趨勢

俄烏戰爭中,SpaceX執行長馬斯克為烏克蘭提供星鏈(Starlink)衛星網路服務,以低軌衛星搭上5G基礎建設的網路應用加速發展,讓低軌衛星通訊話題再次引爆。2022年被設定為低軌衛星商用服務發展元年,台灣已有多家廠商切入低軌衛星供應鏈,低軌衛星與5G概念股有機會卡位商機。俄烏戰爭也造成能源價格大幅飆升,歐美國家考慮封殺俄國產品,更使天然氣漲上歷史天價,讓全球投入綠電,加速能源轉型。其中,德國更擬提前在2035年前達成100%綠電目標。同時,油價大漲也將使全球汽車產業加速電動化,各國為了擺脫對於石油的依賴,也將推出更多強化電動車的產銷政策。可慮的是,電動車鋰三元電池關鍵材料鎳和鈷等受戰爭波及,供貨風險大增,其中俄羅斯鎳礦佔全球總產量約9%,鎳價狂飆更墊高了電池成本。三月以來,全球已有超過二十家電動車廠宣布漲價,成為電動車發展變數。由於資訊戰成為俄烏戰爭決勝關鍵,全球網路資安產業地位扶搖直上,相關指數與個股股價也逆勢上漲。

市場需求火熱,營收獲利持續成長,散熱四傑,今年大豐收

台灣散熱元件專業廠建準,去年第四季EPS○.六九元,季增率高達九六%,年增率一四%,優於市場原先預估,主要因為營收表現優於原先預期,加以零組件供應充裕度明顯改善,NB、伺服器散熱風扇營收季增相當強勁,因而推升單季毛利率、營益率走高。

伺服器、網通市場需求續強  建準今年營收拚二位數年增率

法人機構分析,Intel將推出Eagle Stream新平台,伺服器成長趨勢強勁、規格持續升級,而車用、通訊產品出貨亦不斷增溫,皆有利建準營運亮眼表現。去年建準因廣東廠租約到期,毛利率因此受到壓抑。不過,隨著遷廠作業告一段落後,加以不利因素相繼消除之下,建準毛利率已逐步回升。去年十一月時,毛利率已順利站回二○%水準。展望今年營運,伴隨伺服器、網通市場需求持續強勁下,今年營運料將有感轉佳,首季表現可望優於去年同期水準,全年可望見到二位數年增率成長榮景。展望後市前景,建準今年營收有望交出雙位數年增率佳績,主要成長動能將來自網通、伺服器、汽車、工業等應用業務。其中,伺服器平台的升級商機,將帶動產品平均單價走高;因Intel、AMD新伺服器平台CPU熱力功率上升,可望推升散熱風扇產品均價。同時,WiFi 6路由器、400G交換器滲透率拉高下,也將進一步帶動產品均價走升,網通、伺服器相關應用業務,營收有機會見到一五%至二○%年增率。

交換機、伺服器布局發酵效應 法人看好奇鋐營收雙位數成長

台灣散熱元件專業廠奇鋐(3017),今年一、二月營收表現呈現明顯「淡季不淡」,尤其二月份,儘管因受到農曆春節長假因素,暫時性影響營運,但單月營收仍舊成功坐穩四十億元大關,達四○.四八億元,年增率多達四九.二%,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紀錄。奇鋐二月營收業績表現亮眼,順利維持四十億元以上高檔水準,優於市場原先預期,今年首季合併營收有望優於上一季實績,強勢挑戰歷史新高紀錄。奇鋐基本面題材持續紅火,投信法人愛不釋手之下,幾乎是只買不賣。受惠投信作帳行情鼓動推升應用,奇鋐股價持續創下新高。奇鋐為台灣散熱解決方案供應廠,今年前二月累計營收達八四億元,年增率達三四.○九%。法人機構分析,奇鋐今年因受惠美系、中系伺服器客戶散熱元件及模組訂單,需求持續暢旺,伺服器、通訊應用板塊為公司重要成長動能,目前生產線產能稼動率已達滿載水位,第一季營運料將淡季不淡。同時,預料伴隨著基地台、交換機、伺服器佈局效應明顯發酵後,今年度營收有望較去年二位數年增率成長。奇鋐今年料將持續受惠5G基地台加速建置、手機熱板應用潮起飛、伺服器市場不斷升溫等基本面利多因素,營運可望持續加溫,加以資通訊產品規格繼續升高下,伴隨著耗能的提升,對於散熱元件的應用需求將更加殷切,同時有利奇鋐營收獲利走高。奇鋐去年全年合併營收達四七三.三三億元,成功創下歷史新高,年增率將近二○%水準;市場法人預估奇鋐全年稅後盈餘可望挑戰三十億元大關,年增率多達五○%至六○%;全年EPS將可上探八.五元,同創新高紀錄;今年營運更上一層樓之下,看好奇鋐營收獲利有望力拚達一個股本。奇鋐二月營收順利維持四○億元以上高檔水準,超乎市場原先預期,今年首季營收業績有望提前成功挑戰新高。

雙鴻手機、伺服器成長動能強 獲利可望創高EPS上看十八元

台灣散熱元件專業廠雙鴻,今年前二月合併營收為二四.五億元,年增率一一.二一%,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紀錄。於成功過工作天數較少二月份谷底後,雙鴻營運可望自三月份起,明顯回溫。雙鴻表示,儘管俄烏戰事仍未告歇,但目前看起來,公司營運並未受到影響,第一季營運表現可望優於去年同期水準,順利挑戰歷年同期新高。今年營運前景展望不變,有望見到逐季成長榮景。因受二月份工作天數縮減影響,雙鴻二月合併營收九.六五億元,月減三五%,年增率一一.九七%,寫下歷年同月新高紀錄;累計今年一到二月合併營收為二四.五億元,年增率一一.二一%。於度過二月份營運谷底後,雙鴻看好自三月開始,營收將回復一月份水準,今年第一季營收業績可望優於去年同期水準,順利挑戰歷年同期新高。就旗下各產品線而言,雙鴻今年最大成長動能,將來自於「伺服器」產品。除了既有的Amazon、Meta訂單外,Whitley平台亦增加HP、Dell二大品牌廠訂單。由於Whitley平台ASP與上一代相較下,增加二○%,而且今年Intel Eagle Stream、AMD Genoa新平台應用產品將接續上市,Eagle Stream平台將有部分會導入液冷散熱模組,法人機構預估,雙鴻今年伺服器業務營收,將有望見到三五%至四○%年增率。
因為主板客戶成功新增加國內PC品牌大廠,雙鴻今年出貨展望可放量,且手機熱板也獲得韓國、中國品牌廠客戶擴大採用,筆電、顯卡市場需求熱度超乎預期,加以伺服器轉換平台後,成長動能轉趨強勁,公司內部上調今年營收業績目標成長五個百分點,達二○%以上。其中,主板業務年增率二○%;手機生產線稼動率,將自去年的三○%跳增到五○%,業績倍增;筆電、顯卡產品線看回不回,今年可望分別成長七%至一○%增幅;伺服器業務成長率,更將高達三○%至五○%。多家法人相繼釋出對雙鴻後市前景樂觀看法,今年EPS上看一六至一八元。先前因受俄烏戰爭衝擊、台股重挫影響,雙鴻近期頻遭投信賣超,股價因此快速拉回。不過,外資站在買方、積極加碼,雙鴻表示,目前公司整體營運並未受到俄烏戰爭影響,今年營運表現可望「逐季成長」。不僅營收可望較去年度成長,毛利率、獲利表現,也將因漲價、產品出貨組合優化加持效應,可望優於去年水準,續創歷年新高紀錄。

健策Intel、AMD雙平台散熱商機 車用水冷散熱模組通過客戶認證

台灣散熱模組大廠健策,據法人機構表示,健策今年第一季伺服器需求,主要來自美系資料中心,以及部分遞延訂單出貨所帶動。由於Meta、Amazon所釋出的加單拉貨需求,整體營運力道料將可延續不輟,市場預估健策首季營收業績表現將淡季不淡。另外,美系大型資料中心今年資本支出展望目前仍未有變,且Intel、AMD平台轉換持續進行中,全年伺服器出貨總量可望成長近一○%水準,有利健策整體營運表現。受惠美系客戶DT新平台轉換效益,開始挹注健策均熱片出貨成長動能。今年新客戶新平台伺服器均熱片量產供貨下,料將帶動公司營收獲利進一步成長走高。健策CPU均熱片於新舊客戶挹注成長動能之下,訂單量大幅成長,今年將成為成長力最為強勁產品線,公司也計劃今年度資本支出上看達十二億,年增幅度高達六○%。市場消息傳出,健策CPU均熱片目前客戶中,除超微(AMD)貢獻比重將持續擴大外,另一美系電腦大廠英特爾(Intel)去年也開始加入拉貨陣營,健策今年首季起,均熱片業務將可跳躍式成長,同時強勢挑戰全球均熱片市占率第一大廠寶座。健策去年各產品線整體營收占比方面,以散熱產品線占四○%以上比重最大,導線架次之,占比為二六.九七%,電子零件則占比二三.○七%,通訊連接器占二.九六%比重,其他占比六.七四%。健策指出,「均熱片」產品去年成長率超過一○%,「車用水冷散熱模組」成長三%,「伺服器ILM」則成長三三%,「導線架」成長大幅成長約四八%。不過,今年成長性最高產品線,看好將為均熱片,其次則為伺服器ILM、車用水冷散熱模組、導線架產品線。其中,「均熱片」之所以高成長,除既有客戶持續擴張供貨之外,新客戶的導入,亦大幅挹注成長動能,且釋出訂單數量相當龐大。法人機構指出,健策今年將可同時擁抱Intel、AMD雙平台桌上型電腦與伺服器散熱元件訂單,所能貢獻營收業績規模,預估約相當AMD一整年產值,換句話說,健策今年均熱片業績表現有望大幅翻倍成長。有關車用水冷散熱模組業務方面,去年因受到汽車供應鏈斷鏈的衝擊影響,成長率未如原先預期水準,但由於已順利通過新客戶認證,加以電動車市場高成長動能前景可期,料將有利健策後續營收成長動能增強,前景樂觀。另一方面,Intel處理器平台均熱片訂單,自去年三月份已開始陸續導入,因此,貢獻健策的營收業績已逐步放大,預估今年首季,公司均熱片業務可望見到跳躍式成長,同時進一步挑戰全球均熱片市占第一的龍頭地位。法人機構評估,健策今年營收有望進一步突破百億元大關,毛利率則可望較去年成長將近二個百分點,達三四.一○%左右,全年EPS將可成長達一五.六五元。

聯發科攜手中華電打造毫米波測試環境 搶全球5G商機

手機晶片廠聯發科今天宣布,與中華電信合作,在聯發科位於新竹的研發總部打造5G毫米波晶片測試環境,搶攻全球5G市場商機。聯發科表示,中華電信擁有全台5G最大且連續的頻譜與最佳頻位,透過與中華電信合作,有利聯發科5G毫米波單晶片導入全球市場。聯發科這次與中華電信合作,在聯發科位於新竹的研發總部打造5G毫米波測試環境,將建置5G非獨立組網(NSA)訊號,包含3.5GHz中頻(頻寬90MHz)及28GHz毫米波高頻頻段(頻寬600MHz)。因應日益蓬勃的5G企業專網終端設備需求,聯發科提供晶片給國內外廠商開發專屬5G終端設備,並搭配中華電信推廣的企業專網服務場域使用,共同引領台灣5G產業升級與轉型,滿足各項智慧生活應用的傳輸需求。

元晶獲特斯拉儲能大單

特斯拉旗下美國德州超級工廠7日將開幕之際,同步擴大周邊儲能工廠規模,已向德州當地政府提交大型儲能新專案,並鋪設大量太陽能發電裝置。據悉特斯拉太陽能發電由其子公司SolarCity負責,台廠元晶(6443)與SolarCity為合作夥伴,搶搭特斯拉儲能商機熱潮,特斯拉更包下元晶龐大產能,以確保供貨無虞。元晶去年第4季獲利2.55億元,單季每股純益0.55元,攀上20季來新高,不僅「一季賺贏三季」,全年繳出每股純益0.1元成績單,扭轉前三季虧損態勢,全年轉虧為盈。針對特斯拉太陽能板訂單,元晶一向不對單一客戶評論,強調旗下產能滿載運作中,而且全產全銷,訂單能見度直達9月,今年營運將比去年更好。元晶與SolarCity合作多時,由元晶提供SolarCity太陽能電池,SolarCity負責銷售屋頂型太陽能板,本次特斯拉在德州建置儲能項目,並且積極鋪設屋頂型太陽能板,元晶有機會在未來獲得相關訂單。元晶為特斯拉太陽能電池長期主要供應商,年訂單量高達250至300MW(百萬瓦),相當於元晶擴產後的20%產能都被特斯拉包下,未來還會繼續供貨,屬於長期性合作訂單,主要供應協助特斯拉新一代屋瓦型太陽能模組使用。特斯拉正積極籌備德州超級工廠7日的開幕儀式。外媒報導,由於德州當地電網相當不穩定,去年一度大停電,造成三星、恩智浦、英飛凌等科技大廠被迫斷電停產,讓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相當不放心,因而下令在當地超級工廠屋頂鋪設大量太陽能板,並且建立儲能廠,以因應德州電網脆弱的風險。外電指出,目前特斯拉已在德州超級工廠建置屋頂型太陽能板,並且用太陽能板排列出「Tesla」的字樣,未來還會導入更多屋頂型太陽能板,而為了將這些太陽能光電有效儲存,特斯拉正在為德州超級工廠申請一個名為「Giga Texas LCRA PERMANENT SWITCHYARD & BESS」的新專案。其中 BESS是「電池儲能系統」的縮寫,預料將大量採用太陽能裝置。雖然特斯拉申請文件並未提及儲能系統的容量與細節規劃及完工時間表都內容,但由於建築面積高達21公頃,市場預料將需要龐大的屋頂型太陽能板,發電規模勢也必將遠高於特斯拉其他地區的超級工廠。

東元電動車業務將躍進

東元董事長邱純枝表示,東元將在電動車動力系統持續拓展商機,電動巴士及電動貨卡都有成果展現,今年電動車相關營收貢獻至1,000萬美元以上,較去年成長約三倍。東元整合馬達和驅動控制器的電動乘用車動力系統,主要鎖定四輪乘用電動車和3.5噸以下商用車型的電動車動力系統。東元積極開發應用於「電動乘用車」、「電動巴士」、「電動特種車」動力系統解決方案,推出輸出功率8kW至272kW彈性模組化的動力系統。業界指出,東元部分產品已自去年小量出貨,其中也包含二輪的電動機車動力系統。有關電動車動力系統的商機發展,東元新任總經理范炘強調,拓展國際市場,加強與大廠合作的契機,將是優先項目之一。邱純枝說,東元正在進行國內第一輛3.49噸電動貨卡整車測試,主要運用於物流運輸業,預計第3季量產,同時今年底前東元的電動貨卡將上路,第一階段可能是集團旗下宅配通先使用。在印度市場方面,東元指出,電動車動力系統已送樣兩家印度車廠測試,且進入最後階段,東元印度廠將在第2季先少量生產,待年底前產線全面完成後進入量產,預計最快今年底至明年初開始供貨。此外,在電動巴士部分,東元自主開發的電動巴士動力系統已在第1季底量產上市,日前配合國內車廠進行新車款開發中。除國內訂單在手外,也積極開拓日本及泰國市場。邱純枝表示,今年電動車相關布局包括電動巴士、電動貨卡等會展現成果,去年電動車相關營運基期較低,今年成長性大,預計今年電動車相關營收貢獻至少1,000萬美元以上,較去年成長三倍,未來仍將持續成長。

緯軟+13.8% 攀高峰

緯軟受惠高科技互聯網、金融、新能源和智慧製造需求持續,3月營收衝上6.54億元,創新高,月增13.8%,年增37.2%;首季營收為18.29億元,連續四季改寫新猷,季增4.7%,年增33.6%。展望後市,緯軟指出,在市場需求熱度不減下,本季營收成長能見度與預期相當,公司對今年整體營運樂觀看待。緯軟董事長蕭清志認為,公司近年重點切入大陸大型一級客戶,其動能已激勵緯軟去年營收年增兩成,隨著緯軟在大客戶IT委外業務滲透率逐步提升下,預計今年將維持同樣高水準成長動能,且明、後年也是如此,「未來三年訂單都不是問題」。緯軟指出,2022年包括高科技互聯網、金融、新能源和智慧製造等領域對於資訊服務的需求暢旺,緯軟積極徵才,招募數據科學家、系統架構師、軟體開發及測試工程師為主,包括AI技術、區塊鏈技術應用、Java開發、c++開發、前後端開發、測試、UI設計等各項軟體技術人才。蕭清志表示,全球資訊服務的需求很大,無論新舊業務模式都需要資訊服務,新的營業模式透過IT新興科技應用加以實現;既有模式則依靠IT技術進行數位轉型,對於資訊服務市場的前景,在未來可見的十年依舊樂觀。

MIT攻人工智慧硬體 台積電參與創新計畫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近日發布新聞稿提到,學院以新計畫支持下一代人工智慧(AI)硬體的創新專案,該計畫與五家創始會員公司包含亞馬遜、台積電、ASML、ADI半導體以及NTT集團旗下研究子公司一起啟動,目標推進未來十年的AI技術,並瞄準AI相關16類研發主題。台積電昨日在法說會前緘默期,並未進一步評論。不過,台積電去年完成董事改選已納入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拉斐爾.萊夫(L. Rafael Reif)為新獨立董事,加上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本身已擔任麻省理工學院首席執行長諮詢委員會,當時業界就預期有助於台積電更多國際化產學合作。依據麻省理工學院新聞稿說明,該計畫將優先考慮以下主題包含模擬神經網網路、新的CMOS設計路線圖、AI系統的異構集成、onolithic-3D AI系統、模擬非易失性存儲元件、軟硬體協同設計、邊緣智慧、智慧感測器、節能AI、智慧物聯網(IIoT)、神經形態運算、AI邊緣安全、量子AI、無線技術、混合雲運算、高效運算。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