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電子連接產業20210513新聞
電子連接產業20210513新聞

會員動態

瀚荃首季EPS0.9元 Q2營運戰新高
連接器廠—瀚荃第1季稅後盈餘為7074萬元,年增2.64倍,單季每股盈餘為0.9元,受惠於NB、光電、伺服器網路週邊及車用產品需求強勁,瀚荃預估,第2季營運有機會挑戰單季歷史新高。NB終端需求從去年第2季延續至今,且各國開始施打疫苗,歐洲、美國工業、伺服器、資料中心等產業積極「搶庫存」,讓瀚荃第1季淡季營運如同旺季,第1季合併營收為8.86億元,年成長48.91%,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營業毛利為2.78億元,年成長79.35%,單季合併毛利率為31.42%,年增5.25個百分點,稅後盈餘為7074萬元,年成長2.64倍,每股盈餘為0.9元。就各產品線來看,瀚荃表示,光電、伺服器網路周邊及汽車皆有50%以上的成長,今年將持續擴大伺服器網路周邊、資料中心及工業控制的產品佔比;車用部分,傳統汽車使用的連接器可能近百種,單一車型所使用連接器可能有500個,但是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及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新能源汽車單車連接器用量可能達到800-1000個,增長幅度達到60%-100%;隨著新能源汽車占比的不斷提升,將提升平均單車連接器用量,公司電動車產品去年底小量交貨陸系電動車廠,年底很有機會交貨美系品牌的二線供應商。此外,鴻海所組的MIH平台儼然成形,不管電動車的game changer是誰都不能缺少台灣供應鏈,瀚荃也不會缺席,預估今年車用產品營收可望較去年兩位數成長。瀚荃4月合併營收為3.31億元,月增2.48%,年增1.81%,累計前4月合併營收為12.18億元,年成長32.21%;由於各產業客戶需求穩定,瀚荃預估,第2季營運有機會挑戰單季歷史新高。

電子資訊

仁寶首季EPS創10年同期新高
受惠於筆電、Chromebook需求不墜,仁寶第一季不僅毛利率高達3.6%,營益率也以1.2%創下4年來同期新高,稅後獲利為26.2億元、EPS達0.6元,不僅是往年仁寶的旺季水準,更雙雙創下10年來同期新高。雖然缺料真的很嚴重,仁寶仍維持第二季筆電出貨量將季增雙位數的預期。仁寶去年前三季出貨量主力為高單價的商用筆電,直到第四季因為大客戶聯想教育標案進入出貨旺季,帶動代工廠仁寶的Chromebook出貨量追上來,今年仁寶商用筆電缺料程度更勝以往,不過首季Chromebook需求續強,帶動仁寶經濟規模上升,毛利率因而來到3.6%的相對高水準,營益率1.2%則創下4年來同期新高,甚至比2017~2019年間的旺季營益率還要好。即使長短料狀況嚴重影響出貨順暢程度,仁寶首季存貨914.6億元,與第四季旺季差不多,也只比去年同期增出3.92%。第一季本業利潤率頗有旺季水準之外,業外收益也相當穩定,匯兌出現1,300萬元收益、利息收入增至2.28億元,帶動仁寶第一季稅後獲利26.2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增333%,EPS為0.6元,稅後獲利、EPS都創下10年同期新高。面對第二季,半導體缺料帶來的長短料、不齊套的問題比第一季更嚴重,不過仁寶仍維持原先預期,也就是第二季筆電出貨量將季增雙位數,以第一季出貨量為1310萬台、4月出貨量為440萬台來計算,相當於第二季筆電出貨量將從1440萬台起跳,5、6月平均出貨量都得達到500萬台之上才能達標,而第二季非PC出貨量也會季增。
 
上游零組件缺料、斷貨 電子供應鏈「上肥下瘦
全球疫情升溫,宅經濟相關電子產品需求不減,但上游零組件還在缺料、斷貨,供需缺口遠比想像大,業內大老預估,今年電子供應鏈獲利呈現「上肥下瘦」,上游零組件只要交得出貨,獲利都會不錯,下游組裝業卻因為生產小量多樣的產品,生產面要快速換線,此現象對製造效率、良率、獲利能力有極大考驗。成立超過35年的分離式元件供應商強茂董事方敏宗指出,公司訂單能見度到明年第1季,最近1個月訂單出貨比(BBratio)超過1.6,市況非常熱絡,正處於產業擴張階段。尤其公司產品高達1.8萬種、現在客戶都要簡化供應鏈管理,有利強茂大者恆大卡位供應鏈。

強茂訂單能見度到明年Q1

方敏宗表示,去年底產品均價已經調漲15-20%,今年開始塑化、晶圓材料都在漲,因此公司今年第3季醞釀漲價,也規劃在台灣新增8吋晶圓產能。萬泰科從事連接器線製造有42年資歷,董座張銘烈指出,現在國際銅價站穩每噸1萬美元,且供應吃緊,不過公司跟銅商有數十年合作關係,每個月採購量約1000噸,貨源大量穩定,所以不擔心斷料;對下游客戶,也能夠每個月更新報價,客戶了解市況都能接受,線材產品均價從去年3月起連續調漲,也因會預先準備2個月庫存,在銅價節節高升的現在享有利差。
 
晶片荒發酵 陸4月汽車銷量月減一成
受到全球車用晶片供需緊張影響,大陸2021年4月汽車銷量放緩至225.2萬輛,月減10.8%,年增速也從3月的74.9%驟降至4月的8.6%。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5月12日表示,晶片供應問題對車企生產的影響,可能重點在第二季度顯現。路透報導,中汽協5月12日公布4月份大陸汽車銷量數據,當月汽車銷量225.2萬輛,年增8.6%,為連續第13個月正增長。數據表現優於中汽協日前預估的217.3萬輛、年增5%。2021年1~4月大陸汽車累計銷量874.8萬輛,年增51.8%。另外,大陸4月份新能源車銷量為20.6萬輛,年增180.3%。1~4月新能源車累計銷售73.2萬輛,年增249.2%。大陸乘聯會稍早指出,4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分化加劇,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上汽通用五菱的30,602輛、特斯拉中國25,845輛,比亞迪25,450輛,上汽乘用車13,004輛。相比3月份的數據,受到車用晶片短缺問題擴大,大陸4月汽車銷量明顯放緩,月減10.8%。大陸3月份汽車銷量為252.6萬輛,年增74.9%,1~3月累計銷量年增75.6%。新能源汽車方面,3月銷量為22.3萬輛,年增238.9%,1~3月累計年增279.6%。中汽協表示,當前原材料價格明顯上漲,不斷加大汽車企業的成本壓力,對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繼續保持審慎樂觀。此外,晶片供應問題對車企生產的影響,可能重點在第二季度顯現。新浪財經報導,受到車用晶片供應緊張拖累,近期全球各大車企停產、減產的情況愈演愈烈,從福特、通用、賓士、大眾、豐田等知名汽車廠商均先後宣布減產計畫,到蔚來汽車、特斯拉的停產危機,晶片短缺已經成為全球汽車業成長的主要變數。中汽協副祕書長李邵華4月份曾經表示,原本預期晶片短缺問題可在六個月緩解,如今可能需要九個月到一年時間。
 
企業落實ESG 為營運加分
在新冠肺炎迫近下,哪些企業較有機會挺過疫情難關?東吳企管財經講堂第五季第三場次昨5月12日登場,由前行政院長陳冲擔任主持人,邀集國內業界專家分享責任投資議題。東吳企管系教授遲淑華引言指出,企業若能將ESG(Environment,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Governance)納入營運當中,可展現對於公司未來發展重視度,使資本市場的評價提升;實證研究也證實,ESG題材的ETF表現,長期財務績效可以優於大盤表現。東吳企管財經講堂已經邁入第五季,特別呼應近期重創台股的新冠肺炎疫情,本場次聚焦在企業永續經營、責任投資二大議題。遲淑華指出,隨著本土疫情升級,水情也陷入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缺水,ESG題材愈來愈受海內外投資機構重視。遲淑華表示,國際上對責任投資的聲浪愈來愈大,坊間常將EPS視為一間公司主要的績效表現,但EPS反映的是過去績效,但如果談ESG時,投資人看的是公司永續性的發展,有獲利能力的公司,可以透過ESG表現,釋放未來擴大發展的訊號,讓資本市場的評價提升。從學術研究來看,遲淑華指出,在超過2,000個實證研究的統計中,發現在E、S、G三項指標上,有超過50%的研究,指出ESG與企業財務指標為正相關;反之主張二者為負相關的相關研究,在統計上則不到10%。在實行面上,台北市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董事長顏漏有指出,在全球框架下,與ESG相關的法令規章都持續增加,我國金管會也提出「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藉由法令的強制性,強化台灣企業對ESG的資訊揭露,是台灣重要的一步。顏漏有表示,面對ESG議題,企業負責人的心態很重要,一間公司是在應付ESG的法令規定,還是為了公司自身與利害關係人的永續發展,這二者差很大,企業負責人要先想清楚「What」,與自身事業最有關聯的ESG項目為何?並進一步追問「How」,如何將ESG落實在企業營運流程當中。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理事長張大為指出,ESG講白話就是,「做好事,順便賺一點錢,也改變世界」,但俗話說「衣食足而知榮辱」,建議社會企業在創業前,應先觀察,用市場需求想事情,而不是單靠愛心輸出。
 
華碩Q2筆電季增5-10% 展望下半年出貨續強
PC品牌大廠華碩 5月12日舉行法說會,展望第2季,華碩預估PC將季增5-10%,但零組件因處於傳統淡季,預期將季減5-10%,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表示,筆電市場需求持續很強、供不應求,到今年下半年為止,出貨狀況還是很強,華碩內部設定今年PC(電競、消費性筆電等)要比業界平均成長值再高一成,在商用及教育方面則要100%年成長。展望第2季,華碩指出,目前PC市場需求呈現健康成長趨勢,但受到零組件供應不足,第2季PC季增5-10%,但從年比來看則增長20~30%;在零組件業務方面,由於第2季進入傳統淡季,因此預估本季季減5-10%,但年增30%。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指出,去年因新冠疫情衝擊供應鏈,導致基期較低,加上今年首季市場需求續強, 整體PC市場成長55%,華碩優於市場平均、成長達七成。許先越表示,從去年疫情以來,筆電市場一直處於供不應求,今年到目前為止,從實際賣出去給客戶,及實際出貨到通路端數字相比,賣出去的比出貨的數量多,這表示庫存水位持續下降,且市場需求依然很強、供不應求。許先越強調,從業務端反饋來看,到今年下半年為止,出貨狀況還是很強,但明年能見度不是很高,主要是因對於疫苗施打情況,以及整個產業鏈缺貨何時能補上,換言之,華碩對今年整年出貨狀況有把握,但明年持續觀察。許先越指出,目前缺料問題依然嚴重,華碩透過跟重要供應商簽長約,即透過自有R&D能力加速導入第二供應商,或修改板子設計導入不同供應商,他重申,「現在是得料件、得產能得天下」,華碩花很多心力去做。
 
跟隨特斯拉!和大將首次赴美設廠 預估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量超過千萬台
特斯拉的供應商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預計2025年將為20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零組件,這一家台灣先進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計劃在美國開設第一家工廠,該公司看好電動汽車的需求將繼續加速成長。《日經新聞》報導,福特、通用汽車和特斯拉的主要供應商和大工業制定一項宏偉的擴張計劃,包括在國內市場建造3座新工廠,到2025年將產能提高倍以上。和大董事長沈國榮在接受《日經亞洲新聞》訪問時表示,「我們在今、明兩年將擴大南部嘉義的生產基地,並計劃在未來幾年赴美國設立工廠。」

和大自2012年以來一直是特斯拉的供應商

和大1966年台中創立,為美國和歐洲的汽車公司生產高檔齒輪和軸類傳動系統,以此聞名汽車業界。10多年前,它加入電動汽車供應鏈,大部分生產中心都在台灣,但在中國江蘇省也有一家工廠。這家台灣公司自2012年以來一直是特斯拉的供應商,向這家美國公司提供齒輪減速機,這是電動汽車的關鍵部件。 和大還為福特、通用、寶馬、梅賽德斯·奔馳、Volvo和麥拿侖(McLaren)供應汽車變速箱零件。沈國榮表示,該公司目前計劃在電動車市場蓬勃發展的美國德州建造新的工廠,該工廠將是和大在亞洲以外的第一個生產基地。和大和許多台商一樣,正在建造或計畫在美國蓋廠,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商富士康(鴻海)表示將為北美地區的客戶製造電動汽車。

台灣不少大型電子公司計畫赴美設廠

台灣LCD顯示器製造商友達光電也是特斯拉的供應商,友達表示肯定會在美國建造或協助建造一座面板廠。消息人士稱,主要的iPhone組裝商和碩將跟進特斯拉腳步,前往美國德州設廠,德州廠將更好地服務於北美的汽車客戶。和碩也向通用、奧迪和豐田供應產品。「我們將在明年下半年開始對德州的廠址進行嚴謹的評估。如果所有計劃得以實現,我們在美國的工廠將在2025年下半年準備就緒,從2026年開始生產。」沈國榮指出。董事長沈國榮也說,這一家工廠的年產能可能達到80億台幣(2.86億美元),儘管該計劃尚未確定,但該零組件工廠的年產能足以供應給100萬輛電動汽車。

和大將在嘉義蓋3座工廠

沈國榮表示,和大集團正在嘉義市建造第3家工廠, 2022年下半年將開始在嘉義蓋第4家工廠,隨後在嘉義市蓋第5家工廠。他預計,積極的擴張計劃將幫助和大從每年為6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零部件的地區發展到2025年的200萬輛。「我們確實看到傳統的汽車製造商都在發生變化。他們積極雇用具有特斯拉之類創新車商經驗的新員工,和大在電動汽車零組件的供應鏈領域擁有10多年經驗,每一個進入電動汽車市場的新手都是我們一個新的商機。」沈國榮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至少賣出1000萬輛新電動汽車。他還預估,到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的出貨量將超過傳統汽車,這將是一個「黃金交叉」。
 
韓國以色列簽署FTA 估挹注汽車及零組件出口
韓國今天與以色列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成為以色列第一個亞洲自貿夥伴。其中韓國輸出以色列主力產品汽車整車及其零組件將享有零關稅優惠,預估將挹注出口成長。韓聯社報導,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俞明希今天於首爾樂天酒店與以色列代表正式簽署FTA,希望藉此促進創新強國以色列的原創技術與韓國製造業合作,發揮加乘效果。韓以雙方自2016年5月展開FTA協商,2019年8月定案,完成國內程序後終於在今天正式簽署協定。截至今年4月,韓國簽署且生效的FTA共17件,涵蓋57國。根據這次協定內容,韓國提供零關稅品項達全稅目的95.2%,占進口額99.9%;以色列則有95.1%品項零關稅,達進口額100%。作為韓國銷往以色列主力產品的汽車整車與汽車零組件關稅將分別從7%以及6%至12%,調降至零;據統計,汽車及其零組件在韓國對以色列出口金額占比達46.9%,韓廠汽車2019年在以色列進口車市占比以17.6%高居第一。除汽車及其零組件外,纖維(6%)及化妝品(12%)也將立即享有零關稅優惠,有利搶占以色列當地市場。同時,韓國自以色列進口最大宗的半導體製造設備也在立即實施零關稅之列,電子應用設備則預定在3年內降至零關稅。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這將使半導體及電子通訊等業別進口貨源更多元,降低風險。針對服務領域開放範圍則約定以負面表列方式進行,優於世界貿易組織(WTO)所訂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
 
富智康Q1虧損 縮小39%
鴻海集團旗下富智康5月12日公布今年第1季財報顯示,營收20.1億美元(約新台幣560億元),年增9%,虧損3,804萬美元(約新台幣10億元),相較去年同期虧損6,248萬美元,虧損縮小39.1%。
富智康表示,公司現在正面對零組件短缺、價格上漲及交付時間延長之問題,零組件供應限制對客戶以及營收已帶來不利影響,隨著零組件之價格上漲,進而導致公司之成本上升,將進一步的讓毛利率帶來更大壓力。富智康強調,在現階段,難以切實就持續零組件短缺、價格上漲及交付時間延長,對公司6月30日止六個月預期業績之不利影響進行合理及有意義之量化評估。富智康指出,有關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及相關限制措施,印度新冠疫情在4月復燃,導致其醫療體系瀕臨崩潰,當地另一波本土感染浪潮,印度多個邦政府已宣布局部地區封城,公司熱切繼續在印度擴展業務,特別是積極設立研發中心以及擴張機構件之產能,將會繼續密切監察新冠疫情對印度目前以及計劃業務之影響。富智康表示,今年將繼續進行「輕資產」策略,要成為一個更加精簡之企業集團,由於手機市場持續產能過剩,中國大陸機構件業務所涉及部分資產之使用率低,面對價格和毛利率下降之壓力,持續尋求機會對中國大陸部分製造業務進行優化及重組。富智康說,目前難以合理及有意義地預測未來之訂單情況。例如一名主要客戶受到美國制裁後,該客戶之訂單自2020年起大幅下降。
 
陸工業軟件 專家建言攻關「卡脖子」領域
「芯片(台灣稱為晶片)設計、機械製造等領域的工業軟件(台灣稱為軟體)是中國與西方技術差距最大的一個行業。中國要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桂蓉表示。中新社報導,5月11日至12日,「晉陽湖·第二屆集成電路和軟件業峰會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山西太原舉行。郭桂蓉在會上指出,「要加快建立工業互聯網共性技術體系,系統布局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發展新型工業軟件等應用技術」。2021年一季度,中國大陸軟件產品實現收入545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3.4%。受益於製造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持續加大,工業軟件產品收入擴大至479億元,同比增長20.9%。大陸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江明濤提出,要盡快補齊短板。「發展關鍵基礎軟件,突破CAD、CAE、EDA等工業軟件,引導重點領域企業先試先用,推進產業突破,提升中高端軟件供給能力。選取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領域的新興軟件『拓長板』,加快發展平台軟件。江明濤說,充分發揮軟件賦值、賦能、賦智作用,強化軟件技術在工業互聯網、5G等新興領域的應用。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張立11日在會上表示,預計2021年中國大陸集成電路(台灣稱為積體電路)產業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目前,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20年,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884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進入2021年,國內外半導體需求持續旺盛,供應緊張局面加劇。」張立說,從進口數據看,一季度,中國大陸進口芯片總金額為939億美元,同比增長30%,出口額為314.6億美元,同比增長31.7%。預計2021年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產業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張立認為,半導體產業市場空間巨大,在5G、AI、智能網聯汽車等新型應用的帶動下,全球半導體市場將保持持續增長勢頭,預計到203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有望達到逾兆美元。
 
馬斯克籌組美台聯軍布局低軌衛星 SpaceX低調來台搶商機
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設計與酬載發射公司SpaceX正積極推動星鏈計畫(Starlink),透過發射龐大數量的低軌衛星,在全球建立一個相互連接的衛星通訊網路,不僅能解決全球仍有一半人口未能上網的問題,更將進一步重組現有的網路生態。最新一期的《財訊》以「低軌衛星大商機」為題,深入報導這個近來台灣投資市場的新話題。根據《財訊》今年初,由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創立的SpaceX,今年悄悄派出高管專程來台尋找長期合作的製造商,台灣網通業可望成為星鏈計畫中最緊密的合作夥伴。《財訊》報導指出,就在疫情仍緊張的農曆年後,一群美國團隊悄悄專程抵台,經過二十一天的隔離,隨即展開一連串極度低調的拜會活動,從中央政府一路到民間企業,話題都圍繞在一個關鍵字上:SpaceX,這家由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出任執行長,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設計與酬載發射公司。SpaceX在農曆年後,的確有一批高階主管來台尋找設備供應鏈。」工業局副局長陳佩利向《財訊》證實。她表示,SpaceX已經和相當多台灣業者洽談合作協議,但由於太空產業相對規模仍小,對於個別公司的營收貢獻占比仍低,廠商也不太敢貿然搶進,「很多都是只能做,不能說。」在這次的拜會行程中,鴻海集團也對低軌衛星市場展現出高度興趣,與美方團隊互動密切,顯然是繼電動車之後,有意再進一步整合供應鏈,「對鴻海來說,目的是透過整合供應鏈來提高毛利率,但更重要的是,現在許多特斯拉的供應鏈,本來就是SpaceX的合作廠商,從電動車到低軌衛星的本體與地面設備等,具有高度的整合效益。」全球更看好SpaceX推動的星鏈計畫(Starlink):透過龐大數量的低軌衛星,在全球建立一個相互連接的衛星通訊網路,向地球上任何地方傳送網路訊號,不僅能解決全球仍有一半人口未能上網的問題,更將進一步重組現有的網路生態。一旦星鏈計畫全面展開,將為整個通訊市場帶來新一波的革命,這也是為何台廠不敢忽略這個市場的原因。星鏈計畫不只要做小型衛星接收器,也布局大型地面站,需要大量的網通設備、伺服器,以及各種中大型的天線設備,包括芳興、創未來、昇達科等天線業者,以及公準、同欣電、瀚荃、維熹等通訊零組件業者都有機會受惠。值得注意的是,隨著SpaceX宣布移動地面站的概念,包括聯發科、穩懋、廣達、研華、中磊等小型基地台供應鏈也有機會受惠。 
 
和碩Q2各產品線需求正向;惟零組件缺料加劇
和碩今(2021)年第1季因為產品組合優化,資訊產品以及消費性電子比重提升,帶動毛利率走揚達4.26%、年增2.05個百分點、優於市場預期,加上業外收益增加,稅後淨利達46.73億元,年增202.46%,EPS為1.75元,展望後市,由於目前零組件缺料趨於嚴重,第2季NB出貨下修至成長5-10%,至於通訊產品出貨估較上一季成長,遊戲機為主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出貨亦正向。和碩第1季因為產品組合優化,資訊產品以及消費性電子比重提升,帶動毛利率走揚達4.26%、年增2.05個百分點、優於市場預期,加上業外收益增加,包括處分日鎧的一次性處分利益挹注,稅後淨利達46.73億元,年增202.46%,EPS為1.75元。和碩4月營收930.55億元,月增15.77%、年減10.34%,其中4月NB出貨75萬台、月減25萬台,桌機與主機板出貨60-65萬台,也較上個月略減,推估為消費性電子產品出貨升溫帶動4月營收呈月增。展望後市,由於目前零組件缺料趨於嚴重,和碩下修NB出貨展望,原本預期第2季NB出貨季增25-30%,目前下修至季增5-10%。市場預期,依目前能見度,第2季通訊產品出貨估較上一季成長,遊戲機為主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出貨亦正向。整體而言,法人認為,和碩第2季營收估較上一季成長,由於產品組合持續轉佳,預期毛利率有機會較上一季更佳。目前需要觀察零組件缺料問題是否持續惡化,以及零組件成本上漲壓力是否能反映,若零組件供應持續惡化,將不利於下半年營收規模提升、以及毛利率的持續改善。
 
自動化訂單湧 機器人產業 投資契機來了
工具機、自動化設備需求復甦,帶動ROBO全球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指數近期止跌彈升,反彈比率達0.5倍,呈現強勢上彈走勢。投信法人表示,疫後工業製造活動重啟,包括汽車、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等自動化設備訂單湧現,將打開機器人產業的投資新契機。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日本工具機訂單金額再度衝高,達1,278億日圓,年成長65%,創近二年來單月新高。不僅其國內訂單大幅增加,年增率達18.7%,海外訂單金額更較去年同期翻倍。第一金全球AI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基金經理人陳世杰表示,今年全球景氣復甦,工業生產活動重啟,拉動各項工具機、自動化設備需求。其中,汽車、半導體、5G等電子零組件需求最為暢旺,相關工具機訂單大量湧現。安本標準投信投資長彭炫通分析,以區域來說,除了美國之外,亞洲率先走出疫情陰霾,企業獲利前景更為明確,再加上受惠於結構性成長因素,像是5G、自動駕駛、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等科技發展,又或是日益富裕的中產階級的消費動能,都有助於推升市場表現。百達投顧表示,機器人投資領域相當廣泛且多元,不只有「長得像人」的機器,企業轉型必需的「營運自動化」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可說是少數的疫情受惠題材。疫情在短短一年內便改變人類生活也扭轉企業的營運模式,建議投資人抓緊時機作長線布局。其中,人工智慧是使機器人更像人類的技術,包含機器感知、分析與移動等;機器人應用則是走入日常生活中的機器人,像是掃地機器人、醫療手術機器人、電動車等,對人類生活越顯重要的服務應用。自動化除了包括工業機器人與工廠自動化以外,還有近年加速成長的營運自動化,如客戶關係管理CRM平台及數位管理系統。站在營運自動化趨勢不可逆、且具有較穩定預期利潤的角度,機器人產業成長驅動力勢不可擋。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