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車市火 胡連Q3淡季勝預期
全球車市需求暢旺,胡連第3季淡季可望優於預期,胡連表示,越南及印尼廠區出貨正常,目前訂單已看到8月,下半年可望比上半年好,全年業績將優於去年。胡連今天參加外資券商法說會,胡連主要產品為車用端子連接器/護套/保險絲盒,目前端子品號約2000個,護套品號超過3000個,完整的產品線應滿足客戶一站購足需求;胡連現有台北、大陸南京/東莞及越南四個廠區,其中南京廠為主力廠區,現有19台沖床、100台射出機及13台橡膠機,佔胡連總產能約43%,南京廠區保險絲盒生產自動化組裝產能為每日5160PCS;台北廠有35台沖床及50台射出機,約佔總產能28%;東莞廠有22台沖床、35台射出機及4台橡膠機,約佔總產能20%;越南廠則有6台沖床及23台射出機,約佔總產能9%。目前胡連客戶以大陸自主品牌車居多,今年第1季大陸市場佔胡連營收比重約65%,公司近幾年亦積極佈局東南亞、歐洲等地區車廠,在印尼成立印尼子公司,搶攻汽機車連接器市場,經過3年努力,成果逐漸顯現,今年第1季台灣、越南、印尼及其他亞洲地區佔胡連營收比重約25%,亞洲以外地區約佔10%。就市場發展來看,胡連除在大陸地區持續擴大現有客戶滲透率及開發新客戶,在台灣則與電動機車廠商合作,除滿足國內市場,亦有向海外輸出的機會,公司亦持續與全球Tier 1模組供應商進行系統性整合開發合作,擴大市場佔有率。儘管今年上半年銅價飆漲,且5月起印尼及越南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過胡連在印尼及越南工廠生產及出貨維持正常,整體營運未受疫情及銅價飆漲太多衝擊,第1季合併毛利率39.37%,年增8.77個百分點,單季稅後盈餘為2.24億元,年增2.93倍,單季每股盈餘為2.25元,累計前5月合併營收為19.55億元,年成長57.76%。展望下半年,胡連表示,目前訂單已看到8月,第3季淡季可望比預期好,下半年營收可望勝上半年,由於已陸續調漲產品價格,且近期銅價下跌,對下半年毛利率將有正面助益,今年業績將優於去年,法人預估,胡連今年營運可望較去年兩位數成長。
英特爾三連發 花旗上修嘉澤目標價至742元
嘉澤5月營收因零組件缺貨衝擊,表現低於4月和去年同期,花旗環球證券指出,考量嘉澤中期營運仍可能受到缺料影響,今年每股純益(EPS)預測下調7%,但長線受惠伺服器需求提升的趨勢不變,目標價滾動反映嘉澤未來一年的獲利潛力,自616元上修到742元,為外資圈對嘉澤最高的預測。花旗表示,嘉澤5月營收雙衰退,主因來自PC/NB組件持續缺貨,其次上游原料成本大漲,嘉澤的銷貨成本中,有高達25-30%用在購買銅及塑料材料,而公司希望漲價進行轉嫁的議題還在協商中,使短期的業績表現受到拖累。隨著下半年英特爾出貨力道提升,包括應用在Whitley伺服器晶片的P4/P5插槽及Alder Lake DT CPU的socket V出貨都將放大,花旗看好嘉澤營運谷底回升,且2022年緊接著英特爾Eagle Stream平台展開拉貨,將採用重新設計、規格更大、接腳數更多的升級版插槽,更是加速嘉澤的重要引擎。花旗表示,嘉澤未來在Eagle Stream將躍升英特爾一線供應商,出貨效應自明年第2季起顯現,支持全年有更高成長性。其推估嘉澤今、明、後年每股純益(EPS)提升到31元、41元、49元,2022年嘉澤比前一年多賺一個股本,成長性最佳,目標價採用18倍本益比反映未來一年的獲利潛能,大幅上修到742元。
散熱模組族群股價動起來 雙鴻、泰碩盤中飆漲停
散熱模組廠6月18日股價動起來!不僅雙鴻量增,盤中股價漲停創波段高之外,泰碩午盤股價也隨後來到漲停板,拉動奇鋐股價也跟進大漲超過半根停板、漲幅來到6.9%,盤中高點來到每股76.60元,散熱模組族群股價回神。雙鴻5月營收為9.51億元,月減7.4%,仍較去年成長2.9%,雖然筆電需求維持高檔、新機持續出貨,主要原因則為受到客戶缺料影響,累計今年前五月營收為54.08 億元,年增28.75%,創歷史同期新高。法人指出,因新冠疫情推升NB需求仍持續,加上因散熱結構改變帶動ASP的提升,預估雙鴻今年NB散熱的營收將呈現年增兩成以上。動力-KY 5月合併營收1.70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且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57.51%,主要受惠台北國際電腦展線上展(COMPUTEX 2021)於6月初舉行,下游各系統廠商紛紛推出支援NVIDIA最新款GeForce RTX 3080 Ti 和 RTX 3070 Ti晶片的顯示卡產品;累計前5月合併營收為8.27億元,亦創同期新高,且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67.42%,主要在於疫情延燒帶動宅經濟熱潮,今年支援NVIDIA及AMD新款晶片的顯示卡散熱風扇出貨動能強勁。泰碩5月營收為3.98億元,月減2.41、年減24.9%,累計今年前5月合併營收為19.45億元,年減9.24%。
總體經濟
連15紅!5月外銷訂單年增34.5%
經濟部統計處公布5月外銷訂單統計,隨全球經濟穩健復甦,企業與個人生活數位化需求熱絡,加上終端需求回升,國際原材物料行情維持高檔,帶動5月外銷訂單達522.9億美元,年增34.5%,各主要貨品接單均呈現成長。按貨品別觀察,由於5G、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持續成長,加上遠距商機熱度依舊,支撐電子及資訊通信產品接單續強,分別年增40.3%及4.2%;光學器材亦因宅經濟效應持續,且大尺寸面板價格續漲,帶動面板接單增加,致年增41.0%。傳統貨品方面,因市場需求回升,以及原材物料價格上漲,帶動各項 產品價量齊揚,加上比較基期偏低,致基本金屬年增95.3%、機械年增 55.1%、塑橡膠製品年增80.7%、化學品亦年增64.1%。展望未來,雖肺炎疫情及美中貿易摩擦之不確定因素仍在,隨著各國加速施打疫苗,以及主要國家擴大基礎建設,全球經貿正逐漸回到正軌,加上5G、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需求持續擴增,國際原物料價格續居高檔,均有助於推升我國外銷接單動能持續成長。電子資訊
陸推進車聯網建設,目標2025年形成安全標準體系
中新經緯報導,中國工信部6月21日發布《車聯網(智慧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3年底,初步構建起車聯網網路安全標準體系,完成50項以上重點急需安全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備的車聯網網路安全標準體系,完成100項以上重點標準,提升標準對細分領域的覆蓋程度,加強標準服務能力,提高標準應用水準,支撐車聯網產業安全發展。在建設內容方面,提出了車聯網網路安全標準體系框架、重點標準化領域及方向,包括整體與基礎共性、終端與設施安全、網聯通信安全、數據安全、應用服務安全、安全保障與支撐等六大類標準。具體來看,整體與基礎共性標準包括術語和定義、整體架構、密碼應用,可為各類標準制定提供基礎性支撐;終端與設施標準從車載設備安全、車端安全、路側通信設備安全和測試場設施安全進行規範;網聯通信安全標準包括通信安全、身份認證相關規範;數據安全標準主要包括通用安全、分類分級、出境安全、個人信息保護、應用數據安全等要求;應用服務安全標準包括平臺安全、應用程式安全、服務安全相關規範;至於安全保障與支撐標準則包括風險評估、安全監測與應急管理、安全能力評估等相關規範。
陸去年AI軟體市場平穩成長、規模達230.9億人幣
根據IDC近日發布《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AI)軟體及應用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國AI產業化應用在過去5年間已經取得顯著的成效,呈現出無可比擬的規模與速度。中國AI軟體市場規模在(2020)年達230.9億元(人民幣,下同),約為美國AI軟體市場規模的6成左右;儘管在過去18個月內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很多創企成長受挫,以及部分創企上市之路波折坎坷,影響了大眾對於AI產業的信心。但從整體市場角度來看,IDC認為,中國行業用戶對於AI價值的認知及AI落實的方法論與實踐方面日趨成熟,進而帶來市場規模的平穩增長。中國AI市場政策驅動力十足,行業企業進行產業智慧升級的原生驅動力也促進了AI的廣泛應用,對於傳統的行業解決方案商、ISV(獨立軟體廠商),也需要新興技術對產品、解決方案進行升級更迭,諸多因素促進人工智慧市場在疫情中仍然平穩增長;不過,隨著應用場景的延伸,缺乏垂直深度場景用於訓練的數據源及普惠AI工具,也成為市場發展的挑戰。以市場格局來看,電腦視覺市場增長低於預期。IDC指出,電腦視覺市場整體增速受疫情影響明顯,去年市場規模達16.6億美元,相較疫前2019年僅增長14.1%,遠低於預期。在IDC追蹤的所有電腦視覺創企廠商中,僅商湯科技和創新奇智保持兩位數正成長。海康威視(002415.SZ)在整體市場中排序及份額都在不斷前進;BATH也在該市場取得快速進展。在語音語義市場方面,大廠居上。IDC指出,去年語音語義市場相較2019年增長26.2%,市場規模達15.5億美元。頭部廠商仍然以大玩家為主,Top3的廠商包括科大訊飛(002230.SZ)、阿里雲、百度智慧雲。阿里雲本次市場份額提升最為明顯,原因是阿裏里在智慧語音、對話式AI、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商業化進展明顯;百度智慧雲也仍然保持領先地位。由於語音語義市場涵蓋的技術及產品比較廣泛,例如有語音辨識、對話式AI、語義理解、會議轉錄等等,各家廠商目前都有一定的差異化優勢。機器學習平臺市場成長超出預期,市場不斷洗牌。IDC指出,受益於行業用戶數據中臺、AI中臺的建設熱情,且機器學習平臺的建設用戶已從金融行業擴展到製造、能源等更廣泛的領域,去年中國機器學習平臺市場呈現明顯增長;第四範式仍然保持領先地位,華為雲躍居第二,九章雲極、創新奇智緊隨其後。IDC中國助理研究總監盧言霞表示,AI、數位經濟帶來的紅利才剛剛開始,AI技術、產品及市場格局也仍處於不斷演進的更迭期;下一個五年將是中國AI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時期,也是大浪淘沙的整合階段,創新企業與老牌科技巨頭都在積極制定新的競爭策略;技術創新與商業落實的雙重目標將驅動中國AI進入下一個新繁榮時期。
今年iPhone生產總量估2.23億支、年增約12.3%
報導根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今(2021)年隨著歐美等主力銷售區域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加上受惠於部分自華為(Huawei)釋出的高階手機市占缺口,可望帶動蘋果(Apple)今年下半年新機的銷售表現。儘管現下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可能壓抑蘋果成長力道,但TrendForce對於後勢發展仍維持審慎樂觀,全年生產總數將再次回到兩億台水準,達2.23億支,年增約12.3%,且仍有機會再小幅增長。iPhone新機以優化既有功能為主,終端定價可望持平去年。蘋果表定於今年九月公布的新一代iPhone 12s系列(正式名稱未公布),從市場最關注的新機外觀及定價來看,外觀較顯著的改變為螢幕頂端的感應器區域(sensor housing)將縮小,其餘則以優化既有功能為主,可視為上一代iPhone 12系列的延伸機種。由於新機外觀造型變化不大,故TrendForce認為,蘋果極有可能延續去年的積極定價策略,以提升消費者購買意願,進一步維繫高階機種的市占。儘管部份零組件價格調漲,但考量手機的銷售力道將帶動周邊服務市場的營收增長,新機的基本定價仍可能與去年持平。TrendForce分析,重點零組件如處理器、顯示器、記憶體、鏡頭等皆有部分升級,處理器將升級為A15,並且採用台積電(2330)5nm+製程;顯示器則皆為Flexible AMOLED 搭配On-cell觸控技術,且其中兩款Pro系列螢幕刷新率將升級至120Hz。考量基本定價與價格級距,記憶體容量維持去年相同的可能性較大;鏡頭部份四款新機主鏡頭都將加入sensor shift,其中Pro系列的超廣角鏡頭除升級為6P外,也納入自動對焦(AF)功能;LiDAR則僅在Pro系列搭載。整體而言,TrendForce預估,今年蘋果新機將占整體生產總量約39%,全數搭載5G通訊模組,進而推升蘋果5G手機於自家生產占比自去年的39%升高至75%。此外,有鑑於上一代iPhone 12 mini的市場銷售不如預期,且提前於今年第二季進入停產(EOL),預估新一代iPhone 12s系列仍將以其它三款為銷售重心。
台灣製零組件大增約17% 僅次於南韓 美國排第三
台灣電子業供應商對蘋果高階平板電腦iPad Pro的影響力增加,對南韓競爭對手構成威脅。專家拆解最新款iPad Pro發現,以金額計算,台灣電子製造商負責所有零組件的20%,僅次於南韓供應商。《日經新聞》報導,台灣供應商為蘋果的Liquid Retina XDR(可提高色彩對比和飽和度)顯示器製造關鍵部件,蘋果旗艦平板電腦的核心晶片由這家科技巨頭自己設計,也委託台灣供應商製造。
台灣供應顯示器關鍵部件
台灣零組件在iPad Pro的比重提高,原因是南韓零組件的占比從44%明顯往下降。《日經新聞》與東京研究公司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合作,拆解5月問世的新款12.9吋高階iPad Pro平板電腦,他們還得到供應商和研究公司的幫助,以確定一些組件來自哪些公司。
iPad Pro的生產成本為510美元
Fomalhaut估算iPad Pro的生產成本為510美元,比前一款成本增加30%以上,南韓零件佔成本的38.6%,低於前一款的44%。台灣廠商佔總成本的比重1.7%飆升至18.5%。美國比重為16.8%,排名從第2跌至第3。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占比為7.5%,位居第4。日本從第3名跌至第5名,其比重從8.9%降至2.8%。iPad Pro平板電腦的LCD顯示器由南韓LG Display供應,DRAM和NAND記憶體晶片由SK海力士製造。由於LCD 的成本超過100美元(2778元台幣),而DRAM和NAND 的總金額超過40美元(1,112元台幣),這三個組件占平板電腦成本的比重逼近30%,確保南韓供應商的占比排名居於首位。
南韓零組件占比為38.6%
南韓製造商主導全球晶片市場,三星電子是全球最大的DRAM和NAND 生產商,而SK海力士是第2大DRAM晶片製造商和第5大NAND快閃記憶體生產商。南韓電子業巨頭在這些市場的主導地位可能會確保該國的組件製造商仍然是 iPad 的主要供應商。在台灣廠商中,富采控股為LCD背光系統供應 LED晶片。背光產品估計成本為90美元(2500元台幣),約占平板電腦總成本的20%,有助將台灣占iPad製造成本比重一舉提升至18.5%。美國研究公司DSCC 的聯合創辦人兼亞洲運營總裁田村正毅(Yoshio Tamura)表示,台灣製造商在過去三年左右加大開發 Mini-LED顯示技術的支出,最新款iPad Pro 採用這種技術。
富采控股供應 LED晶片
田村表示,由於新興顯示技術的供應鏈較長,台灣廠商可能會暫時保持 Mini-LED 市場的領先地位。備受吹捧的M1晶片由蘋果親自設計和開發,被歸類為美國製造的組件,但這一款晶片獨家委託給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製造商台積電製造。這意味著台灣電子廠商為 iPad Pro貢獻更多附加價值。不過,隨著全球高科技業者競爭加劇,蘋果對台灣供應商日益依賴可能會帶來風險。
美國製零組件占比被台灣超越,跌至第3名
美國製零組件占比雖被台灣超越,跌至第3名,但由於第一款支持5G的iPad 採用高通的通訊晶片,使美製組件對iPad貢獻度提升2 個百分點至16.8%。iPad 的中國製造部件包括環旭電子(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提供LAN 組件和寧德時代(CATL)製造鋰電池。中國京東方科技是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液晶顯示器(LCD)製造商,但主要供應華為等中國製造商。京東方被列為蘋果供應商,但其產品並未進入高階 iPad。蘋果披露的 2020 年供應商名單中有51家中國製造商,包括總部位於香港的製造商,在入選的200家公司當中,中國廠商占比最高。中國製造商主要提供低價組件和服務,例如模塊和金屬加工。日本索尼集團(Sony)提供繪圖感應器,而被動元件製造商村田製作所和精工愛普生也為 iPad Pro提供組件。
台灣供應顯示器關鍵部件
台灣零組件在iPad Pro的比重提高,原因是南韓零組件的占比從44%明顯往下降。《日經新聞》與東京研究公司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合作,拆解5月問世的新款12.9吋高階iPad Pro平板電腦,他們還得到供應商和研究公司的幫助,以確定一些組件來自哪些公司。
iPad Pro的生產成本為510美元
Fomalhaut估算iPad Pro的生產成本為510美元,比前一款成本增加30%以上,南韓零件佔成本的38.6%,低於前一款的44%。台灣廠商佔總成本的比重1.7%飆升至18.5%。美國比重為16.8%,排名從第2跌至第3。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占比為7.5%,位居第4。日本從第3名跌至第5名,其比重從8.9%降至2.8%。iPad Pro平板電腦的LCD顯示器由南韓LG Display供應,DRAM和NAND記憶體晶片由SK海力士製造。由於LCD 的成本超過100美元(2778元台幣),而DRAM和NAND 的總金額超過40美元(1,112元台幣),這三個組件占平板電腦成本的比重逼近30%,確保南韓供應商的占比排名居於首位。
南韓零組件占比為38.6%
南韓製造商主導全球晶片市場,三星電子是全球最大的DRAM和NAND 生產商,而SK海力士是第2大DRAM晶片製造商和第5大NAND快閃記憶體生產商。南韓電子業巨頭在這些市場的主導地位可能會確保該國的組件製造商仍然是 iPad 的主要供應商。在台灣廠商中,富采控股為LCD背光系統供應 LED晶片。背光產品估計成本為90美元(2500元台幣),約占平板電腦總成本的20%,有助將台灣占iPad製造成本比重一舉提升至18.5%。美國研究公司DSCC 的聯合創辦人兼亞洲運營總裁田村正毅(Yoshio Tamura)表示,台灣製造商在過去三年左右加大開發 Mini-LED顯示技術的支出,最新款iPad Pro 採用這種技術。
富采控股供應 LED晶片
田村表示,由於新興顯示技術的供應鏈較長,台灣廠商可能會暫時保持 Mini-LED 市場的領先地位。備受吹捧的M1晶片由蘋果親自設計和開發,被歸類為美國製造的組件,但這一款晶片獨家委託給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製造商台積電製造。這意味著台灣電子廠商為 iPad Pro貢獻更多附加價值。不過,隨著全球高科技業者競爭加劇,蘋果對台灣供應商日益依賴可能會帶來風險。
美國製零組件占比被台灣超越,跌至第3名
美國製零組件占比雖被台灣超越,跌至第3名,但由於第一款支持5G的iPad 採用高通的通訊晶片,使美製組件對iPad貢獻度提升2 個百分點至16.8%。iPad 的中國製造部件包括環旭電子(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提供LAN 組件和寧德時代(CATL)製造鋰電池。中國京東方科技是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液晶顯示器(LCD)製造商,但主要供應華為等中國製造商。京東方被列為蘋果供應商,但其產品並未進入高階 iPad。蘋果披露的 2020 年供應商名單中有51家中國製造商,包括總部位於香港的製造商,在入選的200家公司當中,中國廠商占比最高。中國製造商主要提供低價組件和服務,例如模塊和金屬加工。日本索尼集團(Sony)提供繪圖感應器,而被動元件製造商村田製作所和精工愛普生也為 iPad Pro提供組件。
蘋果造車跨步 台廠利多
業界先前傳出,南韓LG集團將與加拿大汽車零配件廠麥格納(Magna)合資設立電動車新公司,為蘋果第一代Apple Car代工。《韓聯社》最新報導披露近況,雙方合資的電動車公司將於7月正式上路,意味蘋果造車邁進一步。由於蘋果電動車高度仰賴感測器與鏡頭,穩懋、光磊、今國光等台廠可望受惠。針對蘋果造車進度,供應鏈均不予置評。其中今國光已與麥格納合作車用鏡頭多年,法人預期,有利優先打入Apple Car供應鏈。另外,蘋果近期在車用專利方面動作頻頻,今年5月初已申請汽車夜視系統專利,該專利將結合可見光、近紅外波感測器和長紅外波感測器,提高駕駛行車安全,這是穩懋、光磊的專長。外電報導,業界人士6月21日透露,LG電子與麥格納成立合資公司,專攻電動車傳動系統,董事會成員大致底定,新公司已進入最後籌組階段,預計7月時上路,執行長由LG指派出任。LG的汽車綠能解決方案業務預計7月1日進行分拆,並與麥格納合資成立新公司,新公司名稱為LG Magna e-Powertrain,麥格納投資4.53億美元,取得49%股權。目前雙方正針對合資公司董事名單進行遴選,依持股比率,LG方面推舉三名董事、麥格納推舉兩名。據悉,雙方都同意LG Magna e-Powertrain執行長由LG指派出任,首席財務長則由兩家公司共同派任。市場認為,各廠在電動車的發展「都是在摸石子過河」,因此首批Apple Car用來測試市場可行性的機會相當大。若LG與麥格納達成協議,雙方將共同確立Apple Car生產的細節,蘋果原型車有機會於2024年初問世。
劉揚偉提升鴻海毛利 揭電動車發展四大策略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6月21日揭櫫鴻海電動車發展的四大策略,分別為品牌合作、代工製造、整合服務,以及科技服務,並為這四大策略建立起四大合作平台,以多元的方式來提升鴻海毛利。劉揚偉今天參加UBS瑞銀線上論壇,並在開幕式中致詞時做出以上表示。他認為,鴻海在電動車的策略目標,就是以多元的方式來提升毛利,例如為汽車製造商提供設計服務、零組件的製造與組裝,以及區域合作夥伴。同時,透過開放平台,與鴻海的ICT能力,在關鍵零組件上,建立核心競爭力,來提升獲利。他說,第一個平台就是品牌合作的平台,鴻海會與多個品牌合作,鎖定多元市場,並建立雙贏的區域合作夥伴。第二個平台就是代工製造平台,鴻海的製造營運遍佈全球,並擅長智慧製造攜手與各地夥伴合作。第三個平台就是整合服務平台,可以提供第三方的服務與授權。第四個就是科技服務平台,鴻海擁有零組件、車輛設計與垂直整合能力,鴻海因此擁有科技服務能力。在電動車軟體策略方面,劉揚偉說,開放與安全的軟體平台是第一目標,鴻海將把資安列為優先議題,在這議題下,加速創新發展,同時提供智慧座艙、智慧駕駛、智慧閘道、開放架構等解決方案。在半導體策略目標方面,他指出,鴻海將佈局多元產能,來確保關鍵零組件的供應。包括小IC、共同設計的客製化IC,以及特別為電動車所開發的關鍵技術。另外,在鴻海研究院方面,他說,已經建立AI、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資訊安全與量子電腦等五大中心,鴻海研究院也將致力為鴻海創造價值與提升毛利而努力。
工研院研發新一代AI熱影像防疫科技 偵溫疫調面面俱到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三級警戒尚未解除,工研院持續投入科技防疫,將「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結合AI人工智慧與紅外線熱像儀彩色顯示,可同時偵測多人面部額溫,零接觸、高準度全彩偵測記錄,門禁管制、輔助疫調面面俱到。經濟部科專成果「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去年4月發表,在工研院推動下,已協助各界建置完成上百套熱影像防疫系統,包括經濟部、考試院、台積電、交通大學等公家機關、企業及各地學校,今年又根據需求增加門禁管制等設計,協助防疫機制更加完善。工研院「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融合AI人工智慧,可自動偵測人臉額頭位置溫度,避免其他熱源干擾產生誤判,透過溫度補償技術,並結合物聯網(IOT),能根據感測器與熱源的距離、環境溫濕度等條件,將系統量測到的溫度進行補償校正,動態上傳每日受測者體溫資訊及環境資訊,收集數十萬筆對應不同環境溫度的體溫偵測結果,室內外均可維持量測誤差度在正負0.3度的範圍內,準確度達90%。工研院智慧微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俊勳表示,根據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研究指出,2020年因疫情肆虐,紅外線體溫計需求旺盛,市場規模達1782萬美元,較2019年成長超過55%,而紅外線熱感應量測一般是單色成像,隨著國內疫情升溫,透過彩色影像輔助門禁管制及疫調,更符合多人出入的政府機關及企業單位的需求。相較於坊間常見的熱影像儀僅有單色成像,工研院新一代「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創新整合彩色攝影機與熱影像感測器,可即時儲存發燒人員彩色影像紀錄,以便後續疫調需求,並已客製化協助台積電將體溫偵測結合個人身份資料,整併至新竹新建廠工地的員工門禁管理系統,協助新竹科學園區半導體大廠落實實聯制,平均可省下2/3以上的管控人力及時間。
電動車時代將臨 歐洲計畫提升電池產能
全球電動車銷售量提升,歐洲開始提升自己的電動車電池產能計畫,以擺脫亞洲製造商獨佔市場的現況,降低歐洲車商對於亞洲電池的依賴程度。《法新社》引述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Transport & Environment)報告,目前歐洲已經計畫建造 38 座電池工廠,預計1年產量達到 1000 GWh(百萬度),估計建造成本為 400 億歐元(約新台幣 1.34 兆)。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表示,他們預計在 2029 年至 2030 年時可以達到 1000 GWh 的年產量,屆時將可以提供 1670 萬輛純電動車使用。羅蘭貝格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分析師 Eric Kirstetter 表示,由於電動車市場越來越大,車廠需要打破過度依賴亞洲電池製造商的情況。根據《法新社》報導,目前電動車電池生產,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以及韓國。 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的報告預測,如果歐盟對於二氧化碳的政策繼續變嚴格,到 2035 年時歐洲的電動車需求量可能會創下新高。目前德國福斯汽車已經與新創電池公司 Northvolt 合作,計畫建造 5 座電池工廠,另外汽車集團 Stellantis 也計畫開發自己的品牌。而對於這些電池計畫歐洲政府已經表態支持,他們希望在未來的電動車製造市場中,歐洲可以扮演1個重要的角色。
PC生態大改變 華碩明年營收續旺
受到歐美陸續復工,對晶片的需求湧現,造成市場對於華碩是否會因重要零件缺貨,而出現後續成長動能不足的雜音。不過,專業法人指出,去年全球疫情肆虐,使得許多IDM廠無法全能生產,一些非高精密度的晶片,例如傳統規格的車用晶片也擠向如台積電、三星這樣的晶圓代工廠,造成今年的晶片短缺現象。然而,隨著歐美疫情舒緩,IDM廠陸續復工,法人估計第三季末之後,晶片短缺情況將會逐漸趨於緩和,這將使相對身為大客戶、晶片拉貨能力強的華碩,擺脫缺料的陰霾。另外,就需求面來看,基於以下三點長期因素,法人認為華碩進入獲利高峰期將是中長期趨勢。第一點,遠距教學和遠距辦公,是在疫情蔓延下形成的生態,但是這種人類行為和生活的轉換的趨勢,在全球化集團應用下已成為常態,因為除可以減少差旅費用及其他費用,有利公司成本縮減,同時更容易讓國際人才整合作業,有利於跨國企業發展。第二點,消費者現階段對於電腦需求尚為基本配備,但先求有再求好,因為居家時間提高,不管是工作需求,或是娛樂需求,都會提高對於功能的要求,電腦市場的需求會走向精緻化和高端化。第三點,電腦市場的主宰者不再是Wintel,自從Google推出不同於Wintel核心架構的系統,Chromebook設計理念是強化雲端運算,讓消費者透過網路即平台,利用雲端服務就可以完成桌機上的工作,完全符合未來生活的趨勢,加上這些廠商站在消費者特殊需求去設計產品,比如高規格電競電腦,這些根據消費者立場需求設計產品,將帶動電腦市場不斷有更新的需求。基於以上晶片供需可望趨於平衡,以及產業型態的大轉變看法,再加上華碩除了針對現有產品進行市場區隔,例如電競等;也著力於發展AIOT領域產品,如智能健康、智能製造等,這更保障其後續的成長動力。華碩是個品牌商,擁有不可撼動的消費者通路,法人估計今年EPS 50元以上,目前尚含息26元,本益比僅7倍多。展望明年配息可達36元以上,且零件缺貨改善,營收將繼續成長,值得密切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