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嘉澤迎獲利揚升循環 匯豐初評喊買高價
匯豐證券開啟電子高價股嘉澤基本面研究,看好受惠主要客戶CPU升級,有助嘉澤迎來獲利揚升循環,給予「買進」投資評等與760元股價預期,超越花旗環球的742元,居外資圈最高。匯豐證券認為,嘉澤身為全球前三大CPU插槽(sockets)供應商,同時製造記憶體、其他零組件與主板的連接器,這是非常利基、但又無所不在的產業,且隨需求不斷上升,以及設計變得愈來愈複雜,嘉澤掌握更多成長動能來源。匯豐看好,基於英特爾、超微(AMD)升級CPU,嘉澤桌機與伺服器socket的混合單位售價2022年將上漲16~28%,帶動獲利進入上升循環。進一步剖析嘉澤在伺服器業務上的表現,得益於市占率提高、sockets價格上漲,以及連接器的內含價值提升,匯豐看好,伺服器業務對嘉澤營收占比將從2021年的27%,進步至2022年的31%,2023年再升至36%。另外,嘉澤2021~2023年伺服器socket出貨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6%,高於同期間伺服器出貨量的11%。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特斯拉全年銷量估增50%以上,供應鏈出貨看旺
特斯拉(Tesla)7月27日公布第二季財報並釋出展望,在全球汽車產業面臨缺晶片之際,營收、毛利率及獲利表現均逆勢成長,且多為創高表現,相當亮眼。展望全年,特斯拉先前訂下未來多年銷量逐年增50%的目標,今年成長性預期將優於這個水準;柏林及德州廠預期於2021年內開始生產Model Y。法人看好,台灣汽車零組件廠之中,如和大、和勤、同致、智伸科、聯嘉等廠在特斯拉高速成長下,今年產品交付量也將水漲船高。
特斯拉Q2財報、全年展望優於市場預期
特斯拉今年第二季營收達119.6億美元,季增15%、年增98%,創歷史新高;電動車事業毛利率達28.4%,整體毛利率則為24.1%,以及營利率11%,均寫13季新高;依照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淨利11.4億美元、非依照一般公認會計原則(non-GAAP)淨利16.2億美元,同樣為歷史新高;GAAP每股盈餘1.02美元、non-GAAP每股盈餘1.45美元。累計上半年,特斯拉已生產38萬6759輛車,並交付38萬6050輛。展望今年,特斯拉表示,供應鏈瓶頸挑戰仍存,尤其是半導體缺貨,公司會盡可能維持在滿載狀態。全年交車數預估可優於年增50%的目標,也就是銷售超過75萬輛車,營業利益率也可望持續成長至市場領先水準。至於柏林及德州新廠,預期今年內均將開始生產,先從採用前、後車身一體化鑄件的Model Y開始,而在Model Y量產之後,德州廠也將開始生產Cybertruck;Semi truck則遞延至2022年量產。
特斯拉積極拉升產量,供應鏈出貨看增
汽車零組件供應鏈中,和大為耕耘最久的元老級供應商,主要提供減速齒輪、傳動系統零部件,特斯拉營收佔比已來到3成以上,是供應鏈中比重相對高的。展望今年,和大看好對特斯拉滲透率高,各個車型都有掌握,目前一週出貨量(含美國及上海廠)已達3.5萬套。法人指出,以一台車使用1~2套和大產品計算,目前特斯拉單週產量至少1.75萬輛,優於今年前兩季的1.29萬、1.38萬輛,且特斯拉還在積極擴產,量能持續攀升可期,預估特斯拉今年總產量上看85~90萬輛。除了和大,法人指出,像是同致提供L1/L2自動停車系統(APA)給特斯拉的Model 3、Y使用,智伸科間接供貨馬達散熱零部件,聯嘉則獨家供貨Model 3與Model Y的LED尾燈模組,和勤獨家供應高壓開關平台件及門鎖,這些業者均持續受惠特斯拉產能快速放大,且隨未來隨柏林廠、德州廠產能開出,供應地位也可望保持穩固,產品出貨量、營收貢獻看增。
短期大環境因素不利營收、毛利率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法人表示,對供應鏈來說,雖出貨量保持良好成長性,不過在美元持續弱勢、原物料吃緊及成本大幅上漲,以及國際間運輸不易、產品交期不穩等因素影響下,短期營收、毛利率表現持續承壓,因此今年上半年來,尤其第二季,相關業者財務表現恐不如特斯拉亮眼。不過中長期而言,仍看好新能源車在全球逐漸普及,和大、和勤、同致、智伸科、聯嘉等廠均布局已久,也有供應大廠的實績在手,新能源車事業貢獻呈向上格局無虞。
特斯拉Q2財報、全年展望優於市場預期
特斯拉今年第二季營收達119.6億美元,季增15%、年增98%,創歷史新高;電動車事業毛利率達28.4%,整體毛利率則為24.1%,以及營利率11%,均寫13季新高;依照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淨利11.4億美元、非依照一般公認會計原則(non-GAAP)淨利16.2億美元,同樣為歷史新高;GAAP每股盈餘1.02美元、non-GAAP每股盈餘1.45美元。累計上半年,特斯拉已生產38萬6759輛車,並交付38萬6050輛。展望今年,特斯拉表示,供應鏈瓶頸挑戰仍存,尤其是半導體缺貨,公司會盡可能維持在滿載狀態。全年交車數預估可優於年增50%的目標,也就是銷售超過75萬輛車,營業利益率也可望持續成長至市場領先水準。至於柏林及德州新廠,預期今年內均將開始生產,先從採用前、後車身一體化鑄件的Model Y開始,而在Model Y量產之後,德州廠也將開始生產Cybertruck;Semi truck則遞延至2022年量產。
特斯拉積極拉升產量,供應鏈出貨看增
汽車零組件供應鏈中,和大為耕耘最久的元老級供應商,主要提供減速齒輪、傳動系統零部件,特斯拉營收佔比已來到3成以上,是供應鏈中比重相對高的。展望今年,和大看好對特斯拉滲透率高,各個車型都有掌握,目前一週出貨量(含美國及上海廠)已達3.5萬套。法人指出,以一台車使用1~2套和大產品計算,目前特斯拉單週產量至少1.75萬輛,優於今年前兩季的1.29萬、1.38萬輛,且特斯拉還在積極擴產,量能持續攀升可期,預估特斯拉今年總產量上看85~90萬輛。除了和大,法人指出,像是同致提供L1/L2自動停車系統(APA)給特斯拉的Model 3、Y使用,智伸科間接供貨馬達散熱零部件,聯嘉則獨家供貨Model 3與Model Y的LED尾燈模組,和勤獨家供應高壓開關平台件及門鎖,這些業者均持續受惠特斯拉產能快速放大,且隨未來隨柏林廠、德州廠產能開出,供應地位也可望保持穩固,產品出貨量、營收貢獻看增。
短期大環境因素不利營收、毛利率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法人表示,對供應鏈來說,雖出貨量保持良好成長性,不過在美元持續弱勢、原物料吃緊及成本大幅上漲,以及國際間運輸不易、產品交期不穩等因素影響下,短期營收、毛利率表現持續承壓,因此今年上半年來,尤其第二季,相關業者財務表現恐不如特斯拉亮眼。不過中長期而言,仍看好新能源車在全球逐漸普及,和大、和勤、同致、智伸科、聯嘉等廠均布局已久,也有供應大廠的實績在手,新能源車事業貢獻呈向上格局無虞。
英特爾下一步 瞄準蘋果訂單
在美國總統拜登支持下,美國正在強化其半導體國家隊能量,英特爾宣布獲得高通、亞馬遜AWS的代工訂單,大挖台積電牆角。隨著「美國聯盟」的勢力擴大,業界認為,英特爾也將劍指蘋果A系列與M系列晶片代工單,對台積電的威脅甚大。英特爾是美國最大半導體業者,也是現階段全球半導體龍頭,高通、亞馬遜、蘋果則是美國三大科技業重量級大咖。過往高通、亞馬遜、蘋果的晶片代工訂單,多委由台積電等非系業者服務,近期全球半導體大缺貨,也讓美國意識到晶片自主生產的重要性,在拜登政府的支持下,半導體「美國聯盟」的聲勢愈來愈大。業界人士認為,英特爾挾晶圓代工產能,作為主導「美國聯盟」的角色,號召高通、亞馬遜AWS等美企加入,若再加入蘋果,將更能奪回美國半導體自製化的話語權。目前蘋果已是台積電最大客戶,台積電為蘋果獨家代工iPhone搭載的A系列處理器,以及用於蘋果筆電、平板的M1處理器,蘋果手機與筆電年銷量甚大,美方對於晶片全數委託台積電代工也相當重視,若能順勢回到英特爾手中,其影響甚大。英特爾公布IDM 2.0策略之後,又釋出未來晶圓代工與先進封裝的大客戶,包括高通與亞馬遜者這兩家大廠的消息。外界預期,這幾家美國大廠攜手合作,將讓美國半導體業界在上下游的布局更為連貫與強化。
iPad mini升級 台鏈吃補
外電消息指出,蘋果新款iPad mini 6規格包括螢幕尺寸、處理器以及窄邊框等設計將全面升級,全面搶攻中低階平板市場;可望帶動仁寶、GIS-KY、鴻準、華通、晶技等台系供應鏈業績吃補。針對iPad mini 6消息國內供應鏈均不予置評。鴻海、仁寶及陸廠比亞迪為蘋果iPad主要代工廠,仁寶主攻平價平板,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蘋果iPad銷售激增,組裝廠平板業務受惠。展望下半年,仁寶預期,非個人電腦業務平板、智慧裝置、穿戴裝置等新品在第3季拉貨動能增溫,維持逐季成長、全年雙位數成長目標。零組件方面,鴻準負責供應機殼,華通提供PCB板,GIS-KY供應觸控模組,晶技供應石英元件,上述業者均為傳統iPad供應鏈,預料將持續吃下iPad mini 6訂單。根據一位面板分析師的說法,蘋果傳言中將推出的平板電腦iPad mini 6將搭載8.3吋螢幕,比目前的7.9吋更大,主要是邊框設計更窄且移除Home鍵。AppleInsider網站引述研究機構日本顯示器供應鏈顧問公司(DSCC)分析師楊蘿絲(Ross Young)的說法報導,新一代iPad mini將搭載更大的8.3吋顯示器,但產品面積仍可能與當前款式相同。長期追蹤蘋果的分析師郭明錤先前已預測,新iPad mini的螢幕尺寸可能介於8.5吋至9吋。彭博資訊7月初也報導,這款平板產品將移除Home鍵,可能秋季推出。彭博資訊先前報導,「iPad mini 6」可能是iPad mini問世九年來最大改款。目前不清楚是否會有臉部辨識Face ID功能,或搭載結合Touch ID指紋辨識的電源鍵。新的iPad mini可能搭載蘋果A15晶片組、Type-C傳輸線與mini LED背光。蘋果上次讓iPad mini升級是在2019年,它採用速度更快的A12仿生晶片、支援觸控筆Apple Pencil。
2021全球經濟一片看好 PCB產業向前衝
儘管全球疫情尚未有趨緩跡象,不過在歐美經濟復甦與5G帶動終端應用需求升溫下,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估,2021年全球PCB產值將成長6.2%。2020年全球電路板產業雖受到新冠疫情的干擾,但受惠於5G應用與遠距商機,包括NB、通訊設備、遊戲機、平板電腦等產品受到宅經濟帶動而成長,全球PCB產值2020年預估成長約9.4%,達到697億美元規模。TPCA(台灣電路板協會)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面臨晶片大缺貨、原物料價格上漲、全球航運塞港造成交期和運期拉長、印度與亞洲各國疫情升溫嚴峻,在在影響各國製造業生產動能與消費電子市場的衝擊,都將為全球PCB產業帶來不可測的變數,而佔全球PCB產值近9成的亞洲四強,面對多舛的情勢,中、台、日、韓已逐步因應情勢進行未來的產業佈局。2020年台灣PCB產業鏈海內外產值達1兆386億新台幣,已成為台灣第3大兆元電子產業。其產品海內外整體比重軟板佔 27.5%、多層板 27.7%、HDI 19.9%、IC載板13.2%等,各類型產品呈多元分布,相對有更多籌碼應對產業多變局勢。其中台灣IC載板全球市佔近31%為全球第一,近期投資方向也都以IC載板為主,顯見台資企業除了產品面完整,在高階技術也有一定優勢。由於海外同業來勢洶洶,在HDI、多層板等產品,中國近年以其豐沛資金擴產動作頻頻,在IC載板部分,來自日韓的競爭仍相當激烈。台灣PCB整體產業規模目前雖仍以33.9%的市佔率暫居全球第一,如要持續維持領先優勢,朝向先進技術、智慧製造升級、海內外佈局重整、技術材料自主是重要課題。儘管Q2台灣疫情一度嚴峻,但隨著疫情逐漸趨緩,企業在防疫周延下未影響生產動能,台灣上半年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均維持在高檔的60以上,相信在全球5G與終端應用產品的旺盛需求下,台灣電路板產業後勢仍看好。中國PCB產業以全球市佔率28.4%緊追台灣之後,是亞洲四強中仍以強健之姿成長的區域,儘管2020年初受到疫情、停工等不利因素影響,不過隨著疫情趨緩,5G通訊、電腦等應用持續成長,讓中國PCB產業在2020年倒吃甘蔗,加上5G通訊產業受到中國大陸政策支持,連帶使得陸資板廠未來擴廠項目也以此為規劃方針,包括深南、景旺、興森快捷、生益等主要板廠仍持續增加資本支出擴大產能,其中又以廣東與江西為主要熱門投資省分。在產品比重方面,中國PCB產業產品型態目前以HDI及硬板類佔72.3%為大宗、其次為軟板24.4%。而陸資主力廠商在2020H1研發佔比達到4-6%,可見陸資企業除了積極追產能之外,也不斷在高階製程方面縮短與其他競爭對手的差距。上半年中國大陸雖然偶有部分區域疫情傳出,但政府控制得宜,尚未讓疫情大規模擴散,而中國大陸上半年PMI指數均介於50-52之間,製造業維持穩健擴張。全球PCB市佔16.9%排名第三的日本PCB產業,市佔率仍逐年衰退,隨日本境內生產成本高的影響,增加海外廠產能的趨勢仍然持續,境內外生產比重為五五比,主要以東南亞各國為主。2020年日本PCB產品比重為軟板46.4%、IC載板 33.8%、HDI加上硬板為 19.4%,在經過連續2年衰退後,2020年重回微幅成長軌道,最主要關鍵因素在於載板占比的提升。
因應全球載板不足的趨勢,Ibiden、Shinko皆有IC載板的擴建案,同時縮減集團內不具競爭力的產品線,保留更高附加價值之高階產品,像是近年來受到智慧型手機採用軟板的需求停滯以及外部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NOK旗下軟板廠Mektron在2020年底宣布要縮減27%人力。相較於中、台PCB產業,儘管日本PCB產業製造的優勢不如以往,惟高階PCB材料仍掌握在日商手中,對於日本不斷走向利基型產品仍有一定優勢,將朝小而精美的產業型態持續轉型。2021上半年日本疫情反覆的緊急事態宣言管制,製造商生產動能也持續面臨著疫情困境與供應鏈的壓力,儘管上半年PMI維持在49-54之間仍有一定水準,不過隨著即將到來的東奧是否會影響日本疫情發展而左右製造業仍有待觀察。韓國PCB產業2020年以全球PCB市佔11.3%排名第四,在該年度產品比重為載板60.5%、軟硬結合板 14.8%、軟板13.3%,在策略布局上,韓國PCB產業去年也是透過集中投資高附加價值產品方式來因應,2019年韓國指標性大廠三星與LG紛紛結束獲利不佳的HDI業務,轉向載板發展,讓2020年韓國載板比重較2019年成長高達10%。單一產品比重過高所帶來的風險,是否會左右韓國PCB產業發展有待觀察,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韓國主要電子終端品牌廠在全球實力消長仍高度影響韓國電路板產業競爭力。韓國電路板產品發展將圍繞智慧型手機的需求為主,載板也將扮演更關鍵的角色。2021上半年受惠強勁出口與內需,韓國PMI維持在52-56,隨著7月疫情再度爆發,疫情能否有效止血,也為韓國經濟與製造業增添變數。足以影響全球PCB產業生產近9成的亞洲四強,隨著國際貿易競局、新冠疫情、5G商機佈局等正反議題持續影響產業發展,四強已開始勾勒計劃下個世代的佈局,除了中國挾著生產優勢,重心仍積極搶攻HDI擴大相關產品應用市場外,也開始因應國家扶植半導體下,往更高階產品發展;台、日、韓除了穩固原有基礎市場之外,同步紛紛朝利基型、客製化、高階技術發展,首要之重就是載板,5G、IoT、PC相關題材刺激下,市場對載板需求旺盛,特別在全球晶片供不應求的情況,載板更是扮演了關鍵角色。目前台灣電路板產業以台灣半導體地緣優勢,在IC載板技術面仍保有3-5年的優勢,盼政府能規劃『台灣成為全球PCB先進技術中心』相關推動計劃,建立系統性產業推動政策,相信能扶植PCB產業持續邁向高階製造、材料與設備自主化,打造台灣PCB產業之高階製造硬實力。
因應全球載板不足的趨勢,Ibiden、Shinko皆有IC載板的擴建案,同時縮減集團內不具競爭力的產品線,保留更高附加價值之高階產品,像是近年來受到智慧型手機採用軟板的需求停滯以及外部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NOK旗下軟板廠Mektron在2020年底宣布要縮減27%人力。相較於中、台PCB產業,儘管日本PCB產業製造的優勢不如以往,惟高階PCB材料仍掌握在日商手中,對於日本不斷走向利基型產品仍有一定優勢,將朝小而精美的產業型態持續轉型。2021上半年日本疫情反覆的緊急事態宣言管制,製造商生產動能也持續面臨著疫情困境與供應鏈的壓力,儘管上半年PMI維持在49-54之間仍有一定水準,不過隨著即將到來的東奧是否會影響日本疫情發展而左右製造業仍有待觀察。韓國PCB產業2020年以全球PCB市佔11.3%排名第四,在該年度產品比重為載板60.5%、軟硬結合板 14.8%、軟板13.3%,在策略布局上,韓國PCB產業去年也是透過集中投資高附加價值產品方式來因應,2019年韓國指標性大廠三星與LG紛紛結束獲利不佳的HDI業務,轉向載板發展,讓2020年韓國載板比重較2019年成長高達10%。單一產品比重過高所帶來的風險,是否會左右韓國PCB產業發展有待觀察,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韓國主要電子終端品牌廠在全球實力消長仍高度影響韓國電路板產業競爭力。韓國電路板產品發展將圍繞智慧型手機的需求為主,載板也將扮演更關鍵的角色。2021上半年受惠強勁出口與內需,韓國PMI維持在52-56,隨著7月疫情再度爆發,疫情能否有效止血,也為韓國經濟與製造業增添變數。足以影響全球PCB產業生產近9成的亞洲四強,隨著國際貿易競局、新冠疫情、5G商機佈局等正反議題持續影響產業發展,四強已開始勾勒計劃下個世代的佈局,除了中國挾著生產優勢,重心仍積極搶攻HDI擴大相關產品應用市場外,也開始因應國家扶植半導體下,往更高階產品發展;台、日、韓除了穩固原有基礎市場之外,同步紛紛朝利基型、客製化、高階技術發展,首要之重就是載板,5G、IoT、PC相關題材刺激下,市場對載板需求旺盛,特別在全球晶片供不應求的情況,載板更是扮演了關鍵角色。目前台灣電路板產業以台灣半導體地緣優勢,在IC載板技術面仍保有3-5年的優勢,盼政府能規劃『台灣成為全球PCB先進技術中心』相關推動計劃,建立系統性產業推動政策,相信能扶植PCB產業持續邁向高階製造、材料與設備自主化,打造台灣PCB產業之高階製造硬實力。
台積發明專利破紀錄 上半年飆1,263件
經濟部7月27日公布今年上半年智慧財產權趨勢,其中我國企業整體發明專利申請7,650件,較上年同期增加,於本國人發明專利總件數之占比約79%,其中台積電發明專利申請1,263件,以上半年件數首度突破1千件的成績,刷新其個別申請人發明件數的歷史紀錄,對我國研發創新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至於外國人專利王由高通奪冠。經濟部智慧局表示,我國今年上半年受理三種專利申請合計3萬5,264件,商標申請4萬6,379件,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4%及7%,雙雙成長。上半年發明專利申請共2萬3876件,其中本國人發明專利申請件數成長13%,較外國人成長幅度大;而我國企業整體發明專利申請7,650件,也較去年同期成長,在本國人發明專利總件數占比約79%,呈現高度集中現象。以上半年而言,企業發明專利連續五年呈現正成長,且今年為近五年來最高,主因大型企業件數增加21%。本國法人申請發明專利中,以台積電上半年申請1,263件,件數首度突破1千件,刷新其個別申請人發明專利的歷史紀錄,成長率高達237%,以一枝獨秀之姿大幅超越本外國各申請人,對我國研發創新扮舉足輕重角色。而在我國布局專利國家(地區)中,發明及設計專利以日本較積極,各申請6,044件及512件,新型專利則以中國大陸358件最多。外國申請人以高通發明專利454件居冠,超越其他申請人,成長率以韓領增加442%最高。另外,上半年商標申請中,本國人及外國人申請件數均成長7%,其中本國人商標申請3萬5,048件,再度創下史上新高紀錄。申請類別方面,本國人在第35類「廣告、企業經營及零售批發服務等」申請6,919件最多,成長16%。在外國人中,中國大陸申請2,333件超越其他國家,類別方面,以第9類「電腦及科技產品等」2,115件最多。申請人中,不論本國人或外國人之申請件數多有大幅成長。智慧局指出,本國人中,跨國連鎖的全家便利商店一舉新增145件居冠,其次是食品業統一企業,申請139件;外國人則由上年同期未曾申請的香港兔女孩(135件)及游老集團(90件)分居第一、二位。
高階NB面板市占 明年衝20%
TrendForce研究指出,各面板廠積極投入生產OLED、LTPS、Oxide高階筆電面板,預估2021年高階筆電面板出貨量市占將達17.8%,至2022年有望達21.4%。友達目前已成為LTPS筆電面板龍頭,今年還著手擴充6代LTPS面板產能,三星穩居OLED筆電面板龍頭,LGD、夏普和京東方則是力拱Oxide筆電面板。TrendForce指出,2020~2021年間因遠距辦公與教學使筆電需求大幅提升,不僅同步帶動筆電面板出貨呈現雙位數的成長,價格漲幅更是超過40%,成為各面板廠積極投入生產OLED、LTPS、Oxide高階筆電面板的誘因,推升高階筆電面板滲透率攀高。OLED技術面板主要由三星顯示器供應,其2020年出貨量約80萬片、今年則有機會達400萬片以上,2022年也將持續成長。除三星外,和輝光電也有望在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量產OLED筆電面板,預估整體OLED筆電面板今年市占將達1.3%。而京東方、華星光電也致力於Hybrid OLED技術開發。不過Hybrid OLED 仍有技術與成本的瓶頸尚待突破,至2023年後才有量產可能。LTPS技術面板最大供應商為友達,其次是華星光電與天馬。LTPS的低功耗、窄邊框等優點受到品牌的喜愛,故大量應用在高階筆電,預估今年整體LTPS筆電面板市占將達3.7%。廠商方面,友達預計在2022年於昆山6代廠增加LTPS筆電面板的供給。群創路竹廠目前部分LTPS產能以提供手機生產為主,預計今年下半年將量產LTPS筆電面板。而華星光電與天馬儘管沒擴產計畫,但也將陸續增加LTPS筆電面板生產比重。Oxide技術面板主要由LGD、夏普與京東方供應,同樣具備低功耗、窄邊框特色,由於光罩數較LTPS少,成本上較具有優勢,成為高階筆電面板中市占最高的類別,預估今年Oxide筆電面板市占將達12.8%。廠商方面,今年龍騰光電與惠科分別在昆山5代廠、綿陽8.6代增加Oxide筆電面板產能,華星光電在廣州8.6代新廠房的規劃亦同,預計三家面板廠Oxide筆電面板月產能加總將超過7萬片,預計將在2022~2024年開始陸續貢獻。
蘋果年度第三季營收獲利超預期,惟示警年度第四季零組件供應緊張
外電報導指出,蘋果公司(AAPL US)週二發布年度第三季財報,結果當季營收創新紀錄,且每股獲利表現也超越預期,但是蘋果公司警告營收增速可能會放緩並且零組件供應日益緊張,這打擊了年度第三季亮眼財報喚起的樂觀情緒。蘋果週二盤後股價一度下跌2.9%,常規盤股價收跌1.49%,報146.77美元。 根據財報,蘋果公司年度第三季營收大增36%,至814.3億美元,高於市場分析師預估中值的738.2億美元。當季每股獲利1.30美元,優於市場分析師預估中值的1.01美元。蘋果公司週二在電話會議上表示,零組件供應緊張將影響年度第四季的iPhone和iPad銷售。服務業務的需求減速也將推動營收放緩。但是蘋果未提供年度第四季營收預測,延續了去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的做法。投資者仍保持觀望態度。零組件短缺和防疫限制措施將繼續對蘋果今年的業務構成壓力。不過就目前而言,蘋果公司的業務仍然蒸蒸日上。核心產品iPhone年度第三季營收成長約50%,至396億美元,超過了預測的346億美元。年度第三季通常是蘋果的銷售淡季,因為消費者等待9月份左右推出新款手機,不過5G版的iPhone 12似乎幫助蘋果逆轉了這一季節性趨勢。同時,蘋果公司仍然預計年度第四季營收有機會取得「強勁」的兩位數成長。蘋果首席財務官Luca Maestri在聲明中表示,公司創紀錄的年度第三季業績顯示每個地區分部的營收均創紀錄新高。公司將繼續進行大量投資以支持長期成長,年度第三季產生了210億美元的營運現金流,並向股東返還了290億美元。
鴻海MIH聯盟有出海口 電動車供應鏈朝向扁平化台廠有商機
台灣電動車供應鏈朝搶攻多面向發展, Tesla供應鏈外,鴻海MIH聯盟也成要角。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林芬卉表示,台廠在零組件及次系統布局相對完整,不僅打入國際一線大廠,部分台廠亦為Tesla關鍵零部件重要供應商。MIH聯盟成立也將提供台灣ICT業者更多出海口。另外,因電動車供應鏈漸朝向扁平化發展,將提高台廠跨入電動車供應鏈的機會。台廠於一般電動車供應鏈中,各環節表現有強弱之分,表現相對強的領域有電池正極材料、馬達及動力系統、充電服務等;表現較弱的部分為電池,因中國大陸電池產能規模大、性價比高,導致台廠擴產意願較低,此恐成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的痛點。再者,因電動車設計朝與自駕及連網功能整合,故將ADAS及車電供應鏈納進廣義的電動車供應鏈來看,台廠從半導體、零部件乃至次系統的布局相對完整,舉例來說,台廠在ADAS用感測器不僅投入的業者多,且已打入國際Tier 1供應鏈。而眾所關注的電動車大廠Tesla供應鏈方面,許多台廠不僅能提供多樣化的零部件,部分台廠亦為其關鍵零部件重要供應商。DIGITMES Research預估,因Tesla未來兩年電動車銷量年增率皆將超過50%,可望帶動供應鏈業者業績增長。鴻海所催生的MIH聯盟也可帶給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另一個機會,因MIH平台扮演虛擬Tier 1角色,將原本分散的台灣ICT業者集結起來,創造更多出海口。另一方面,電動車供應鏈漸朝向扁平化發展,台廠可與車廠直接溝通,更能掌握車廠對未來趨勢的看法及技術要求,故將提高台廠跨入電動車供應鏈的機會。
美上半年電動車銷售 年增逾倍
據研究公司Wards Intelligence資料,儘管電動車只占美國整體車市比率3%,但上半年銷售量較去年同期增加逾一倍,遠超過同期整體汽車銷售量的年增29%。電動車銷售倍增主要由特斯拉(Tesla)帶動。據研究機構Motor Intelligence資料,特斯拉上半年銷售量年增78%,因為Model Y運動休旅車(SUV)熱賣所致。去年推出Model Y後,很快成為特斯拉賣最好的車款。其他傳統車商推出新款電動車,像福特的野馬Mach-E SUV,和福斯ID.4 SUV等銷售表現也不錯,都有助推升美國電動車占整體車市比率在5月和6月超過3%而創新高。顧問公司AlixPartners指美國車商未來五年內,在電動車上共投資3,300億美元,以推出更多新款電動車。專家認為目前對汽車業來說,最大問題是消費者是否已準備好購買電動車。雖然愈來愈多消費者、經銷商和分析師指出,新款電動車充完電後的行駛里程數變長、車體變寬敞和價位愈來愈令人感興趣,但定價偏高和充電站分佈遠不如加油站等,仍是車商要克服的難題。儘管如此,多位車商高層近期表示看好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興趣不斷增加,將有助加快車市轉向電動車的速度。尤其拜登政府計劃透過充電站的基建投資,和給消費者稅賦優惠等政策能鼓勵電動車發展。全球第四大車廠Stellantis執行長塔瓦瑞斯(Carlos Tavares)認為,要依賴各國政府的政策和消費者的意識抬頭,才能促使大家轉向購買電動車。隨著輿論對全球暖化和如何解決此問題變得更敏感,將有助加強民眾購買電動車的意願。瑞銀6月公布消費者調查顯示,37%受訪美國人有可能考慮購買電動車,高於去年同期的22%,顯示民眾對電動車潛在的憂慮較過去減少。
台泥推出「十倍發展計畫」 拚南歐電動車快充龍頭
台泥上周宣布收購歐洲儲能公司NHΩA股權案達陣後,7月26日火速推出未來「十倍發展計畫」,其中NHΩA將部署南歐最大的電動車雙向快充(V2G)電網,已和全球第四大車廠Stellantis(原飛雅特、克萊斯勒、標緻)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合資公司Free2Move eSolutions,目標成為南歐電動車雙向快充電網的龍頭,希望2030年要搶下南歐市場15%的占有率。台泥完成收購歐洲儲能公司NHΩA股權案,總計砸下1.32億歐元(約新台幣44.7億元),取得60.48%股權,成為最大股東。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也獲推舉為NHΩA新董座。張安平昨天還在義大利米蘭,特別與台灣媒體進行越洋線上交流。張安平說,歐盟剛公布「Fit for 55」法案,將推動碳關稅、2035禁售燃油車以及再生能源發展等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問題。減碳已是大趨勢,台泥此次併購不只是為賺錢,更希望讓東西方科技能夠合作,為減碳一起向前走。台泥上周宣布入主NHΩA後,動作相當積極,昨天提出的「十倍發展計畫」,目標五年後,NHΩA在全球安裝的儲能設備裝置容量要從目前170MW(百萬瓦),十倍速成長達到1.7GWh。另外,NHΩA目前電動車充電樁產能為每周1,500台,希望五年後能十倍速提升到1.5萬台。還有NHΩA的「Atlante」快充站網絡計畫,第一階段目標,預計2025年要在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南歐地區建置1,500座快充站,第二階段到2030年要建立9,000座快充站。而且未來會把相關模式,複製到台灣及其他亞洲國家,以及北美的電動車快充市場。
FII攜高通 攻AI解決方案
鴻海集團旗下工業富聯(FII)7月27日宣布與美國晶片大廠高通共同設計、製造並推出搭載高通Cloud AI 100推論加速器的Gloria AI Edge Box,工程樣品將於今年稍晚推出,產品將在2022年第2季上市,第一個採用這項全新解決方案的客戶是BKAV Corporation。高通2020年推出高效能AI推論加速器Cloud AI 100 ,支援在資料中心、雲端邊緣、邊緣裝置和5G基礎建設等多重環境的AI解決方案。高通運算與邊緣雲端資深副總裁暨總經理Keith Kressin表示,預期工業富聯的Gloria平台將被廣泛採用於各領域,如零售中心、倉庫、資料中心和工廠等各種環境。針對邊緣運算最佳化的Cloud AI 100 推論加速器,系統可提供每秒70兆次運算(TOPS)的人工智慧運算能力。Gloria平台也搭載Snapdragon 865,可支援高達24個FHD鏡頭,用於影片分析應用,如流量分析、安全性和智慧零售。Gloria支援運用5G的選項,為廣泛部署提供最佳解決方案。5G 6GHz以下頻段和毫米波廣域網路(WAN)連線選項可用於以Snapdragon X55 5G數據機射頻系統為基礎的各種應用和安裝領域。BKAV看好工業富聯打造的Gloria AI Edge Box 兼具低功耗和深具競爭力的價格。協助BKAV加速AI在企業與政府的應用。
航運落難誰接棒?投顧:下半年亮點在電動車
特斯拉第二季在交車量、汽車部門營收、毛利率及營益率、稅後淨利均創下歷史新高,挾著特斯拉的好財報,市場也將焦點關注在賓士、戴姆勒、福特、福斯等傳統車商推動電動車進度,市場資金追逐下,推升鋰電池Global X ETF頻創高點。台新投顧總經理李鎮宇表示,下半年市場投資亮點,將由電動車供應鏈引領風潮。資本市場持續找尋投資商機,繼上半年貨櫃航運後,李鎮宇認為接棒的是電動車,主要考量在美國掛牌的Global X鋰電池技術ETF(LIT.US)近期頻創高,其背後的推升力道來自於汽車業看好未來傳統汽車汰換至電動車的商機,特斯拉、鴻海等搶進車用電池領域,保證未來交車順暢。此外,特斯拉更與大陸寧德時代簽訂至2025年鋰電池供應合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估,2022年擁有的電池量將較今年倍增。特別的是,在台股掛牌的國泰全球智能電動車ETF上市三周,也順利追加額度達195億元,預計對連動台股的電動車、鋰電池等相關供應鏈有利。台股電動車電池相關供應鏈有明基材、聚和、康普、美琪瑪,,其中明基材躍為法人新布局的個股,股價續強 。李鎮宇表示,今年看好電動車商機,主要考量今年大陸兩會產業政策重點在兩新一重,包括電動車、綠能等,特別是充電樁、換電站、5G基地台等概念。日盛投顧總經理鍾國忠表示,特斯拉第二季稅後淨利11.42億美元,年增998%,季增161%,EPS 1.02美元,刷新單季獲利新高,推估特斯拉今年交車量百萬輛以上,未來每年交車量年增五成可達成,供應鏈長線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