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1.【買主採購案】日商Intercompo Inc欲採購Connector
本會獲駐外單位一日商Intercompo Inc (網站:http://www.intercompo.co.jp  ),資本額7,320萬日圓,年營業額1800萬美元。為日本電子零件貿易公司,同時也進出口、製造及販售工業用/家庭用電器機器、零件等。因業務需求,需採購Connector VLP-04V (用於疫苗超低溫冷藏設備)。規格請參考附件產品DM 請確定是否有該規格產品!買主很介意~

上方為日商資料及需求,請惠轉業務單位評估,如為貴司代理商處理,祈請惠告代理商聯繫方式。 
 
祈請惠復業務連絡窗口聯繫資訊
1.公司名稱中/英文:
2. 公司網址:
3. 聯絡窗口中/英文姓名:
4. 聯絡email:
5. 聯絡電話+分機:
6. 是否可提供產品:

以上欲與買主聯繫還請貴司於8/5(四)前填覆資料。
如有叨擾及不解之處,還請多見諒並不吝來電諮詢。
再次感謝貴司對本會的大力支持與協助。







2.【買主採購案】日商Molex Japan LLC.欲急購國際標準MIL規格連接器(MIL Standards Connector),買主希望於八月辦理視訊會議
本會另獲駐外單位急件一日商Molex Japan LLC.,
因業務需求,需採購貴司國際標準MIL規格連接器(MIL Standards Connector)。
下方為日商資料及需求,請惠轉業務單位評估,


電子連接產業20210805新聞
日商:Molex Japan LLC.(網站:https://www.japanese.molex.com/molex/home)
日商Molex Japan LLC.成立於1938年,資本額120億日圓,為電子元件商,旗下子公司分布全球40個駐點,商業跨足20幾個產業,全球超過10萬件投資產品。

 祈請惠復業務連絡窗口聯繫資訊
1.     公司名稱中/英文:
2.     公司網址:
3.     聯絡窗口中/英文姓名:
4.     聯絡email
5.     聯絡電話+分機:
 
以上欲與買主聯繫還請貴司於8/5()前填覆資料,該買主希望於8月辦理視訊洽談。
如有叨擾及不解之處,還請多見諒並不吝來電諮詢。
再次感謝貴司對本會的大力支持與協助。

會員動態

嘉澤Q2獲利恐季減但為全年低;Q3營收拚續創高
受到匯率與稅率相對不利影響,市場預期,連接器廠商嘉澤第二季獲利恐低首季,但可望是全年低點,第三季在伺服器需求強勁與新平台機構件滲透率增加下,營收可望再創新高;公司籌資計畫也已順利進行中,市場估計,整體資金可望於本季底前到位,且因應未來成長,今、明年資本支出都會維持高峰。嘉澤第二季營收較首季小幅成長2%,主要是缺料影響造成部分訂單未能如期出貨,而第二季因台幣匯率、銅料成本與未分配盈餘加徵稅、費用增加等因素,法人預期,第二季獲利將低於首季,並呈現年減,但上半年累計稅後盈餘仍會高於去年同期,每股稅後盈餘15元以上。法人認為,嘉澤第三季在傳統旺季效應,特別是伺服器新平台Whitley Ice Lake的伺服器CPU滲透率提高下,加上其機構件單價較高,營收可望再優前季,續創新高;但因銅料成本的壓力大於前季,毛利率能否重回季增,匯率與產品組合將是關鍵,不過整體稅後盈餘應會高於第二季。公司目前也正進行籌資計畫中,包括可轉換公司債(CB)與現增,其中可轉債的籌資完成時間會先於現增,但法人預期,整體資金都會在本季底前到位。而若單就現增對股本的稀釋約在2%多,加計CB可能的股本轉換,最大稀釋率應介於4-5%。市場預期,在資金充裕與需求明確下,嘉澤今、明年都會是資本支出高峰,其中今年資本支出約25億元,最大金額會在台灣及中國,明年也會維持20-25億元的支出規模,除兩岸擴產外,越南廠也會跟進客戶計畫擴充;法人估計,若擴產如預期,明年下半年產能將較目前增加二至三成。法人預期,嘉澤今年營收將雙位數成長,並大賺3個資本額以上,明年營收成長幅度不亞今年,獲利續創新高。

總體經濟

台幣…今年最強亞幣
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泰銖曾是亞洲表現最強貨幣,今年卻淪為表現最差貨幣,反映疫情重創泰國觀光產業。相較下,新台幣今年是亞洲最強貨幣,和人民幣成為維持對美元升值的「唯二」亞洲貨幣。根據彭博資訊,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今年升值,主要反映經濟穩定成長和台股動能強勁,在整體亞洲貨幣表現排行中,升值幅度居冠,在岸人民幣匯率升幅居次,印度盧比,印尼盾和星元都貶值,日圓、韓元貶值超過5%。泰銖匯率今年來表現在亞洲貨幣敬陪末座,且和土耳其里拉、祕魯新索爾並列為全球今年表現最差貨幣。新冠疫情打擊泰國經濟仰賴的觀光收入,加上新一波疫情澆熄經濟迅速復甦的希望,已讓泰銖先前做多買家轉為看空。
安本標準投資管理公司投資主管貝克爾(Mark Baker)表示:「泰銖特別受到跨境服務崩解影響,觀光產業明顯是其中一大因素。這項收入基本上已跌至零,還有龐大的國際收支衝擊。」泰國觀光收入是一項可靠的外匯來源,讓經常帳保持大規模盈餘,且外國投資人對泰銖興趣高昂。然而從疫情爆發以來,趨勢即明顯逆轉。澳盛銀行駐新加坡亞洲研究主管吳坤(音譯)表示,在截至6月底止的過去12個月,泰國經常帳逆差22億美元,大幅逆轉疫情前400億美元順差情況。吳坤說:「疫情前拉抬泰銖走強的一大因素是龐大的經常帳盈餘,主要由觀光業帶動。現在這項因素消失了,完全消失,且以目前情況而言,會有好長一段時間將不會回復。」

電子資訊

和碩:電動車美國、中國、台灣三地供應
針對電動車布局,和碩執行長廖賜政表示,因應大客戶(指特斯拉)布局,以滿足客戶規劃一年200萬輛的銷售規模,和碩除了台灣桃園廠供應美國、中國蘇州廠供應上海,未來客戶於德國柏林、美國德州奧斯汀會由美國廠供應,而和碩美國廠細節預計今(2021)年內董事會通過後會對外公布。針對電動車市況,廖賜政指出,目前客戶(指特斯拉)每一季都有銷售資料,都處於高速成長,客戶去年銷售量達50萬台,今年一季度就銷售25萬台,成長比例不得了,和碩會充分掌握機會、隨客戶做必要投資,以滿足客戶規劃一年200萬輛的銷售規模。廖賜政表示,因應電動車客戶布局,和碩除了台灣桃園廠供應客戶於美國據點、中國蘇州廠供應客戶上海據點,未來客戶於德國柏林、美國德州奧斯汀據點會由和碩美國廠供應,而和碩美國廠細節預計今年內董事會通過後會對外公布。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見附圖)表示,目前電動車發展讓他想到過去相似的產業發展軌跡,2000年網路泡沫化,但時隔兩年網路就迎來爆發,2008年智慧型手機一開始也沒有想到影響層面那麼大,後來帶動整個交通運輸、線上產業勃發,先的產業剛開始1-2年都會有一個焦慮時期,這個時期大家都會以月為單位緊追發展進度,會出現不如預期的焦慮現象,但產業發展有很多因素要考慮進去,而電動車正處於許多有利因素的浪頭上。童子賢指出,目前對電動車有利發展因素包括,第一是法規,全球主要國家政府基於對環境的關心,紛紛立法規範燃油車;第二是科技的本質,過去10年電動車發展經歷消費者不適應的陣痛期,包括固態電池改善、馬達效力優化等都有正向回饋與進步,未來相關技術演進會持續修正改善電動車產業,讓這個產業未來十年成長可期,而和碩並沒有脫離當前全球電動車發展趨勢,集團會持續尋求機會,這個產業正在爬升初期階段,以產業來說,其毛利率要比成熟產業要好,集團會好好把握。針對下半年缺料情況,廖賜政指出,目前訂單遠大於產能供應,現在包括馬來西亞、越南當地疫情都讓供應鏈緊張,但這屬於短期現象,並認為供應鏈會動員起來、逐步改善產能利用率,認為下半年缺料問題會比上半年要好一些。至於中國部分省分疫情復燃,以及海外疫情升溫是否對和碩工廠產生影響?廖賜政指出,去年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台灣與中國,所以目前兩地廠區都沒有受到影響,中國廠區所有人員經過一年來運作,包括快篩、核酸檢測都不斷進行,且受到地方政府重視,目前都很順利。至於中國以外廠區,廖賜政指出,和碩越南廠位於海邊附近,越南疫情最嚴重地方在河內與胡志明,和碩廠區目前運作正常;至於印度廠,目前處於初期建廠階段,當地人員作息正常、且都已施打疫苗;其他包括印尼、歐洲廠都運作正常,美國員工都完成疫苗施打。
 
雙鴻Q3伺服器+動能強;NB熱板比重提升添動能
雙鴻受惠於新款Macbook Pro筆電將問世,將再增第3季營收動能,加上伺服器也同步在新平台的帶動之下動能強勁,獲利拚優首季表現。另外,由於筆電效能提升且輕薄化趨勢之下,採用熱板的比重也連帶提升,滲透率有望從1成陸續提升,帶動後續產品價格與毛利率表現,增添中長期動能。 雙鴻為國內散熱模組大廠,上半年營收比重來看,筆電約佔37%、電競相關約佔41%、伺服器約佔15%、手機約佔3%、其他約佔4%。 第2季來看,雙鴻營收29.71億元,季減13.46%、年減0.55%,受到零組件缺料多少影響拉貨力道,法人預期,整季獲利表現將降上季下滑。 下半年而言,法人看好,雙鴻受惠筆電、伺服器動能挹注,雙鴻營運表現將明顯優於上半年表現,有望逐季成長,加上新機種重新報價的機制,毛利率拚穩20%水準,惟近期原物料價格續走揚,後續應持續關注動態變化。就第3季而言,法人預期,營收將回到首季34-35億元的水準,每股獲利拚優於首季3.39元表現。 據了解,由於在美新款Macbook Pro當中,仍是採用熱管技術,且當中使用蘋果自家晶片對於散熱方案來說改變並不大,後續則須關注銷量的變化。就雙鴻筆電產品線來說,目前筆電產品當中約1成使用熱板,其餘則為熱管,但由於熱板單價較高,因此就營收佔比來說,熱板大約佔到2成左右,特別是使用在薄型化的電競筆電,以及超薄商用機種當中,以減輕機身的重量、做得更薄,並且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而今年筆電市場相較去年有1成以上成長幅度,並且已經連續兩年高度成長,明年預期將持穩今年或小幅增加,而儘管成長性趨緩,但就散熱產業來說,也有技術與產品單價上的提升。另外,除了筆電之外,在PC當中也將使用到水冷的技術,特別是在電競機種當中,對於效能的要求越來越高,使用水冷的滲透率也逐步提升,加上由於對於雙鴻的營收貢獻基期也較低,明年也將有翻倍的成長空間。在伺服器當中,由於新平台Whitley效能較前一代更好,因此產品ASP比起舊平台提升,加上毛利率也較佳,有望帶動整體營收與獲利表現。 全年而言,雙鴻受惠於筆電、電競、伺服器等出貨暢旺,法人預期,營收將年增雙位數,獲利估站穩1股本以上,將優於去年。
 
MCU大咖財報靚 帶旺台廠
微控制器(MCU)與類比IC大廠微晶(Microchip)8月4日公布2022會計年度第1季(2021年4月至6月)財報,各項財務數字都超越原預期,未來營運展望也佳。市場預期,由於MCU市場需求持續強勁,國內包括新唐、盛群、松翰、紘康等業者,下半年業績表現應能保持在高檔水準。微晶常被視為是半導體業「礦坑中的金絲雀」,是業界景氣的風向球。微晶公布2022會計年度第1季財報,單季營收達15.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略高於市場估計,季增約7%,年增幅度近二成。在毛利率方面,微晶也來到單季新高水準,達64.8%,而營業利益、淨利與每股純益都刷新紀錄,每股純益為1.98美元,超越原預測區間,也優於去年度同期的1.56美元。同時,微晶第1季包括MCU與類比IC的業績,都創歷史新高。根據微晶先前釋出的展望,長期的毛利率目標是達到65%,營業利益率達到42%,該公司期望後續能再更新長期策略目標。微晶指出,近期業務動能維持,客戶拉貨力道強勁,但由於供應鏈仍然吃緊,因此尚無法滿足所有訂單需求。該公司也期待,接來這一季的營收可以持續季增3%至7%,年增幅度超過25%。另外,國內的MCU廠新唐昨天召開法說會。新唐指出,從去年9月1日起正式將併購的日本Panasonic半導體事業(PSCS)納入旗下。在併購綜效發揮之後,公司已連續兩季業績突破百億元,第2季合併營收為106.14億元,季增5.3%,稅後純益為9.39億元,季增2.46倍,每股純益2.36元。累計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為206.87億元,年增2.98倍,稅後純益12.1億元,每股純益3.07元。
 
USB 準備迎接全新改版?Intel 高層意外爆料新一代規格
Intel 運算執行部門總經理 Gregory Bryant 本週於推特發文,意外透露下一代 Thunderbolt 最新規格,暗示未來筆電可以擁有的最高極速,儘管 Gregory Bryant 後續刪文,截圖卻已遭到大量備份。從 Gregory Bryant 釋出的圖片中,可以發現簡報上顯示「80G PHY」技術,意味著下一代 Thunderbolt 5 將能支援 80 Gbps 的傳輸速度,會是現行 Thunderbolt 4 的兩倍,且下一行更證實 Intel 將延續 USB-C 接孔,另外也透露包含 PHY 物理層的 PAM-3 訊號編碼技術。Thunderbolt 除了用來傳輸硬碟資料,還能用於充電、外接螢幕,隨著 Intel 開發新一代的技術,有望支援更高速的快充,或是上看 8K 的外接螢幕解析度,詳細的支援性仍待 Intel 公開,目前 Thunderbolt 4 才剛於去年正式發表,下一代規格要在筆電、平板端普及,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遠傳攜手台電實現智慧充電管理 啟用首座V2G快充站
台灣電力公司與遠傳電信攜手於台北市區營業處建置電動車直流快充站,8月4日宣布啟用,採用雙槍式設計並可支援國內外多款電動車種,也是台灣本島首座採用「車輛到電網」(Vehicle-to-Grid, V2G)技術的電動車快充站,該模式可將車載電池可回送電力至電網中,使電動車成為移動式儲能裝置,成為未來電網調度彈性的關鍵角色,實現智慧充電管理。遠傳企業暨國際事業群副總經理李明憲表示,因應電動車發展趨勢,充電樁需求增加,遠傳致力推動智慧城市創新應用,運用資通訊專長結合7x24客服資源與機房維運機制,打造充電樁整合平台並提供維運與多元加值服務,彈性支應不同場域的需求。李明憲表示,遠傳很榮幸攜手台電建置直流快充站服務,以豐富的能源管理建置經驗,將車輛到電網(V2G)技術應用落地,推動國內電動車充電設施的技術邁向新紀元,遠傳也將持續投入電動車充電產業生態圈的發展。遠傳一站式智慧充電服務包含充電基礎設施與經營管理兩大面向,從充電樁的佈建、充電管理平台、7x24全天候維運服務、金流支付與對帳系統串接、乃至後續加值服務的開發,例如停車格加裝地鎖、車牌辨識等停車相關環節,也都將涵蓋在內。此外,遠傳充電樁系統具備高相容性優勢,可相容於各設備廠商,是台電未來發展電動車充電項目的強力支援。遠傳將持續透過智慧充電服務,協助企業導入新穎服務爭取新客群,並作為政府部門能源管理的堅強後盾,邁向永續發展目標。
 
電動車引領全球車市大復活 車電迎黃金十年
今年車市出現報復式成長,但這次結構不一樣,電動車成為主流,台廠挾著資通訊產業的科技製造優勢,發展出現新拐點。從過去只能分食 AM 維修市場的汽車零組件廠,到今天直接打入特斯拉、福斯、通用等國際一線車廠供應鏈,台灣車電展現強烈企圖心,正為台股投資市場帶來新機會。《財訊》報導指出,今年車市瘋狂的情況,讓去年慘到谷底的全球五大車廠全數回神,股價、市值大幅攀升。在台灣方面,由於新車到港量下降,扭轉原來進口車在台灣新車銷售占比過半的局勢,上半年占比降至 43.7%。另一方面,台灣以出口為主的汽車零組件製造業也揚眉吐氣,業者營收每月都傳出捷報,今年以來製造業生產指數年增表現傲視各行業,甚至超越電子業相關供應鏈。車市復甦已不容置疑,多所調研機構都對 2021 年全球車市做出樂觀預期,未來數年的全球汽車銷售量都可望穩定上升。根據《財訊》報導,除了量的變化,更值得關注的是車市的質變。電動車去年的新車銷售占比已從前一年的 3% 提升至 4.6%;第一名挪威甚至已達 75%。今年起電動車在全球新車銷售的占比將加速提升,全球科技市場研究公司 Canalys 認為,到 2030 年,電動車銷售量就會成為全市場的絕對多數。這一次汽車產業的變革,已為台灣帶來不一樣的機會。過去由於沒有引擎及變速箱等關鍵技術,汽車零組件雖然是重要的出口項目,但業者大多都是供應售後市場的副廠零件,在原廠供應鏈中,頂多只能對口一階供應商。如今,這些國際車廠在電動車趨勢下,最需要補強的除了動力系統,就是汽車電子,車輛的安全和附加價值,都必須透過資通訊科技的軟硬體整合能力才能達成,這是傳統車廠的弱項,卻正好是台灣的強項。《財訊》報導指出,過去台灣在汽車產業的發展,幾乎是看不到國際車廠的車尾燈,然而隨車電需求大爆發,這是我們最接近領先群的一次。電動車將帶動車市未來 10 年的成長,也正是車電爆發的黃金 10 年,更將是台灣科技業和汽車業不應錯過的轉型機會。
電子連接產業20210805新聞
立訊獲iPhone 13訂單 陸廠攻進蘋果鏈
中國大陸蘋果供應鏈崛起,「日經亞洲」報導,隨著蘋果即將推出iPhone 13系列手機,中國大陸代工大廠立訊精密取得百分之三的組裝訂單,從鴻海與和碩手中搶走一部分生意。除此外,蘋果也找了更多家大陸供應商,參與最新款iPhone的生產。報導說,蘋果計畫在明年一月前生產九千萬至九千五百萬支新款iPhone。蘋果每年生產約二億支iPhone、二千萬台MacBook和數千萬個AirPod。蘋果的生產標準極高,任何打入「蘋鏈」的公司都被視為在該領域擁有最佳能力。大陸蘋果供應商的崛起,也意味在美國、台灣、日本和南韓的競爭同業損失業務。日經亞洲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立訊本月開始生產預期命名為iPhone 13 Pro的高階機款。這對以往從未自行組裝過iPhone的立訊來說是個重大突破。蘋果供應鏈的新進業者通常會從生產較舊款的iPhone著手。消息人士還透露,立訊去年透過旗下子公司拿下的南韓相機模組製造商高偉電子(Cowell E),以及認購的台灣金屬機殼廠鎧勝,也將為今年新款iPhone提供重要零組件。此外,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大陸最大智慧手機相機鏡頭製造業者舜宇光學今年也首度打入蘋鏈,小量供應後置相機鏡頭。舜宇光學是小米、華為、Oppo和Vivo等大陸手機廠的主要鏡頭供應商,被視為是台灣光學鏡頭廠大立光的競爭對手,而大立光則是高階智慧手機鏡頭的領導業者,也是長期的iPhone供應商。以賽亞調研首席分析師曾盟斌表示,立訊、歌爾聲學、聞泰科技和藍思科技這些大陸業者近來在蘋果供應鏈中日益取得訂單,而立訊的崛起,很可能成為蘋果對長期合作夥伴富士康的談判籌碼。針對立訊恐怕瓜分和碩等台灣蘋果供應鏈訂單,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已經很習慣產業變化和競爭,公司會持續維繫營收、獲利,讓人才留下。供應鏈人士也表示,鴻海集團規模是立訊十三倍大,且旗下iPhone零組件供應極為完整,立訊在短期與中期仍然無法挑戰鴻海的地位。
 
NVIDIA Inception培育計畫 已成為全球最大人工智慧新創產業生態之一
NVIDIA宣布,旗下針對深度學習與人工智慧新創公司培育計畫項目NVIDIA Inception,目前已經擁有超過8500名成員,同時累計資金總額已經超過600億美元規模,成員更遍及全球90個國家地區,成為全球最大人工智慧新創產業生態之一。依照追蹤創業投資、私募股權和併購交易在內的私人資本市場數據與研究市調機構Pitchbookw統計資料,目前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工智慧新創位於美國加州,而參與NVIDIA Inception培育計畫的成員數量,幾乎就佔據全球人工智慧新創公司總數的三分之二左右,顯示NVIDIA在人工智慧投入大量資金發展,並且協助推動更龐大的人工智慧新創成長。而從NVIDIA Inception培育計畫數據顯示,美國在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數量 (佔近27%),以及募資金額 (累計超過270億美元)均位居全球的領先地位。同時,這些總部位於美國的人工智慧新創公司中,有多達42%位於加州,幾乎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工智慧聚集於此,其中約29%比例位於舊金山灣區。至於從資金和公司成長階段來看,中國的人工智慧新創發展規模僅次於美國,其中約有12%的NVIDIA Inception培育計畫成員位於中國,印度地區則以7%位居第三,英國則是以6%位居第四,這些地區的人工智慧新創公司幾乎就佔據NVIDIA Inception培育計畫成員數量一半,其餘成員分別位於德國、俄羅斯、法國、瑞典、荷蘭、韓國及日本。若以產業來看,醫療照護、IT服務、智慧影像分析 (IVA)、媒體與娛樂 (M&E)與機器人,分別是NVIDIA Inception培育計畫成員投入發展的前五大產業類別,其中醫療照護領域的人工智慧新創公司就佔16%,IT服務則佔15%、智慧影像分析則佔8%,媒體與娛樂、機器人產業各佔7%。從2016年啟動以來,NVIDIA Inception培育計畫成員數量已經增加十倍,並且逐年成長,2020年的成員數量增長量更達26%,在2021年上半年更已經累積17%成長幅度。另外,從2020年開始更累積超過3000家人工智慧新創加入NVIDIA Inception培育計畫,凸顯人工智慧在近年有龐大成長幅度。
 
科技廠投資高雄 2,000億上膛
北高雄的橋頭科學園區近期吸引國巨、日月光等科技大廠簽署投資意向書;南高雄亞洲新灣區標售案將於18日開標,已有逾20組領標,不少科技大廠蓄勢待發,2,000億銀彈上膛,準備錢進高雄。經濟部統計,投資台商回台2.0、根留台灣、中小企業等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推升高雄投資金額居全台之冠,逾1,962億元。目前高雄兩大新興產業聚落,以北高雄的橋頭科學園區及南高雄的亞洲新灣區為主。高市府積極推動亞灣區文創產業與5G AIoT園區的開發,已吸引微軟、亞馬遜跟國內電信業者等近140家國內外大型廠商進駐。包括被動元件龍頭國巨及體感設備大廠智崴均計劃擴大高雄布局。國巨除了去年開始擴建的大發三廠之外,也對橋頭科學園區遞送投資意向書;智崴則是規劃在橋頭科學園區生產大型體感遊樂設備。戴德梁行表示,高雄即將轉型為科技業重鎮,先前的重工業使用地也會被釋放出來,這也是讓高雄有個經濟轉型的機會。在北高雄的橋頭科學園區,目前已有智崴、日月光、國巨、成大精機等十餘家科技大廠簽署投資意向書。南高雄的亞灣區方面,近期熱門的土地招標案中,屬戴德梁行受託的高雄亞灣區兩件土地標售案最受關注,預計8月18日開標。其一為高雄前鎮區經貿段五小段7地號及7-1地號的第六種特定經貿核心專用區土地,共計2,744.7坪、容積率300%、標售單價為每坪75萬元。第二塊地為高雄前鎮區憲德段二小段3地號的第四種商業區帶建照土地,共計454.9坪、標售單價為每坪150萬元。該地已取得「高雄市高雄厝設計及鼓勵回饋」及「環狀輕軌增額容積」,實設容積率約724.4%。
 
iPad 成平板霸主!研調估單季橫掃市場 3 成市佔
根據研調機構《IDC》報告,指出 2021 年第二季度 Chromebook 與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增長超乎過去幾年的水平。其中 Apple 的 iPad 系列尤其受消費者青睞,持續霸佔平板電腦領域,其出貨量超越其他所有競爭對手。《IDC》指出 Apple 在今年第二季共出貨 1290 萬台 iPad,佔所有市場的 31.9%,而三星(Samsung)的 Galaxy 平板則是出貨 800 萬,佔 19.6% 位居第二,其次為聯想(Lenovo),共出貨 470 萬台裝置,佔 11.6%。最後則是亞馬遜(Amazon)的 Kindle 系列,共出貨 430 萬台,佔全球 10.7% 位居第四。其中 Apple 的表現仍亮眼,報告顯示 2021 年第二季比去年同期增長 3.5%,雖成長輸給三星、聯想,但考慮到 iPad 高售價,Apple 在今年第二季的 iPad 獲益可能超出所有對手的總和。《IDC》指出,儘管平板電腦在本季度仍獲得積極成果,但對比輕薄筆電、Chromebook 等,平板電腦市場的成長已然放緩。雖然 Apple 已經停止公布任何產品的實際銷量,但截至去年底,iPad 8 和 iPad Air 4 與 M1 iPad Pro 顯然是消費者最歡迎的型號。至於 2021 年第三季,Apple 近期公布了 iPad 系列的出貨紀錄,iPad 產品線出貨量比 2020 第三季增長 12%,共獲益 73.7 億美元。
 
陸車7月銷量 年減13%
大陸7月汽車銷量出現下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8月4日發布大陸7月汽車銷量預估,7月大陸汽車行業銷量約182萬輛,年減13.8%,中汽協表示,大陸汽車行業似乎正在由熱轉冷。大陸7月汽車銷量較去年同期衰退,其中,商用車銷量年減27.1%,乘用車銷量年減11.2%,銷量衰退的主因可能是汽車晶片缺貨,導致產量減少,加上大陸各省市在7月底出現新冠疫情,也影響一部分買氣。紅星新聞報導,今年1到7月,大陸汽車行業累計銷量預估完成1,471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19%;分大類看,乘用車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20.5%,商用車銷量增長13.3%。中汽協指出,大陸汽車市場從5月開始就出現衰退的情況,6月也持續衰退,乘用車衰退的主因是缺汽車晶片,至於商用車衰退的主因是因為排放標準變嚴格,導致車價上漲影響銷售量,從各項指標來看,進入下半年,大陸汽車行業似乎正在由熱轉冷。不過,新能源汽車仍是逆勢成長,銷量雖然不及傳統燃油汽車,但新能源汽車因為比較基期較低,成長大都超過一倍,尤其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成長幅度最大。中汽協指出,7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尚在統計中,但從6月的銷售數字來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超過12%,已遠高於今年初的5.4%滲透率,顯示市場接受度持續提高。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