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總體經濟
今年台製造業產值增逾2成 明年續揚
工研院10月28日發布2021、2022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2021年製造業產值達23.06兆元,年增率21.26%,為歷史次高成長,較今年6月預測的20.92兆元上修;展望2022年,各國經濟重啟、國際需求強勁,加以內需可望回溫,預估經濟可望將持續成長,製造業四大業別均維持正向展望,整體製造業產值達24.12兆元,年增率4.61%。工研院IEKCQM預測團隊分析,近期有多重不確定因素,包含新冠肺炎疫情、供應鏈斷鏈、原物料價格飆漲、通膨隱憂升溫、國際港口壅塞未緩、中國能耗雙控政策素等,引發市場擔憂,但全球景氣持續復甦,製造業成長動能仍保持強勁。此外,國際需求帶動傳產貨品外銷成長,以及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拓展、科技類產品續旺,台灣外貿迎來空前榮景,累計前9月出口成長30.7%,達1,172億美元。展望2022年,工研院IEKCQM預測團隊預期,隨著國內疫情趨緩,管制陸續放寬,經濟活動回歸常態,民間消費支出可望逐步改善,輔以政府振興措施,有利內需市場景氣回溫,樂觀預估2022年台灣製造業產值仍維持正向展望,且四大產業均有不同成長幅度。以金屬機電業來看,中國市場需求不振限縮全球鋼鐵需求成長,但中國之外的全球鋼鐵需求預料將在2021年底前恢復疫前水平。各國政府振興方案推動、產業資本支出擴大、汽車與消費電子商品需求回升,可望推動設備、汽車零組件、工具機產值成長。預估2022年金屬機電業產值達6.64兆元,年成長5.1%。 資訊電子方面,在全球網通業者持續增加5G網路基礎設施,和各國政府擴大網路基礎建設投資以振興經濟的需求帶動下,可望支撐網路通訊設備產值成長。受5G手機、AIoT、AR/VR等成長因素,使高效能運算與手機應用處理器晶片對於高階製程需求大增,台灣在5奈米半導體製程技術領先全球,加上載板廠擴廠新產能陸續開出。預估2022年資訊電子業產值將達9.69兆元,年成長6.76%。 化學工業方面,受石原油庫存下降、油輸出國組織及俄羅斯聯盟(OPEC+)維持原訂生產計劃,供需失衡狀態加劇,造成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高,美國能源資訊局(EIA)上調2021年第四季原油價格,預計供需吃緊狀況到2022年才會逐漸緩解。而全球經濟活動重啟、宅經濟、防疫需求仍在、加以全球淨零碳排議題持續發酵,有助台灣化學工業可維持成長。惟在高基期因素下,預估2022年化學工業產值將達5兆元,年成長1.22%。 民生工業方面,因東南亞疫情逐步解封,各廠稼動率回升,有利紡織業業者出貨能量釋放。此外,肺炎疫苗施打逐漸普及,民眾外出需求帶動紡織與服飾業成長,加以國內管制進一步放寬,零售、餐飲、旅遊業營運逐漸回歸常態;輔以政府振興措施實施,民間消費可望回暖,而疫情帶動宅食新商機及生醫產品需求,也可為民生工業成長帶來挹注。預估2022年民生工業產值將達2.80兆元,年成長2.49%。
電子資訊
上游物料供應不足,立訊精密Q3獲利年減25%
中國基金報報導,大陸蘋果產業鏈立訊精密公布,今(2021)年前三季營收、淨利均實現年增長,但第三季淨利潤年減25%。立訊精密指出,報告期內,外部環境持續複雜多變,除了海內、外疫情的持續反覆,上游材料短缺、價格上漲、運輸能力下降及運輸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對公司獲利能力及部分產品出貨造成一定影響;加上部分重要產品線因客供物料供應不足,均發生量產落實與出貨時間的遞延,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淨利潤、存貨、營業費用等均受到一定程度影響。立訊精密第三季營收328.66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42.4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6億元,年減25.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4.72億元,年減21.40%;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5%,年減3.90個百分點。累計今年前三季,立訊精密營收為810.13億元,年增36.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46.90億元,年增0.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39.94億元,年減5.15%;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15.30%,較去年同期減少5.37個百分點。立訊精密表示,雖受到外部環境的深度影響,但公司在智慧穿戴、精密結構模組、系統封裝、手機、光學顯示模組等新、舊產品的綜合表現持續獲得客戶認可,在精密智慧製造及數位化智慧平臺等方面的綜合優勢不斷顯現。報告期內,公司再度推出股權激勵計畫,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戰略,以人為本,在穩固既有業務優勢地位的同時成功卡位新市場;隨著多元化布局的不斷落實及外部環境的逐漸回穩,將助推公司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另外,數據顯示,6月30日以來,立訊精密股價表現低迷,截至昨(27)日累計跌近20%,報38.12元,總市值2,686.85億元。若從今年1月中旬來看的話,立訊精密股價已累計跌逾38%。對於連連下跌的股價,立訊表示,公司與大股東的合資公司目前融合、協作效果較好,透過在相關產品的發揮,客戶對團隊表現滿意,對於更迭的新產品,以及明、後年的整體表現,公司均保持樂觀。此外,公司在消費電子、通信及汽車等領域均深度布局,堅定走多元化的產品和客戶路線,致力於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良得電Q3營益率拚轉正;看好明年5G/車用動能
費用率漸回常態,法人預期,線材廠良得電第三季營益率可望重回正數,只是少了業外貢獻,單季每股稅後盈餘會呈現季減;而公司接獲大陸電信大廠移動路由器的線材訂單,第三季開始出貨,本季量續增,另車用挹注也穩定成長,將是明年營收較看好的區塊。良得電第三季營收不旺,季減6%,法人預期,毛利率持穩前季水準,但因少了遷廠或員工調整的一次性費用,營益率有機會小幅轉正,只是業外資金操作部位可能小幅轉負,遠不如第二季認列收益超過1億元,每股稅後盈餘將不如前季,小賺0.1-0.3元。良得電表示,今年面臨銅價與PVC高漲,營運壓力確實很大,客戶多數很難接受成本完全轉嫁,內部只能更努力在產品結構調整,如美系大廠智慧音箱線材陷入殺價競爭,公司不願意犧牲獲利接單,出貨佔比下滑,取而代之將資源轉入如車用、5G等布局。其中5G部分,公司近兩年已打入陸系電信大廠供應鏈,第三季開始交智慧家庭入口的移動路由器線材訂單,第四季持續增量,因終端需求訂單不少,雖有兩、三家供應商,但預期對明年營收也會有不錯貢獻。在車用部分,公司本來就已間接交貨歐系高檔車的電動車急救包用線,目前也已切入美國創新電動車廠的新車隨車標配線,近月已正式交貨;外界預期,今年車用佔比約2%,明年可望增至5%。良得電也表示,近日惠州廠二期工程已在招標階段,年底前可望動工,未來車用將規劃移入二期專廠生產。
加速淨零轉型 推動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
因應極端氣候地球暖化空污嚴重等議題,近期世界各國紛紛宣布2050淨零碳排目標,並將低碳運輸列為首要項目。國內亦訂定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達到碳中和承諾,其中運具電動化為運輸領域努力重點。在此之前,國內已將低碳列為重要政策,行政院於民國106年12月21日核定環保署「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並指示各部會協力推動降低空氣污染措施,由交通部提出電動大客車推動策略,環保署配合提供限排相關法規,經濟部協助交通部研提相關產業配套措施,以達成行政院「2030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目標。行政院109年6月核定交通部「公路公共運輸服務升級計畫(110-113年)」,其中包含推廣電動大客車推動策略,行動方案為辦理電動大客車購車與維運補助計畫、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等,推動期程分為先導期(108-111年)、推廣期(112-115年)與普及期(116-119年)。經濟部工業局則於國產化關鍵系統與整車,協助電動大客車產業發展,修訂電動大客車附加價值率評估作業要點,並配合交通部所規劃之電動大客車推動期程,提出電動大客車產業發展策略及馬達、驅控器及智慧化等關鍵零組件國產化推動措施。
政策推動,加速電動巴士上路
近幾年來,我國政府以推動電動大客車為主軸,希望藉由其定點、定時、定線與大量運輸之特性,發揮電動車輛節能減碳之最大效益。為此,行政院訂定「2030年公路客運全面電動化」政策目標,透過跨部會推動,鼓勵業者採用電動大客車。交通部2020年11月中旬核定「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車輛業者資格審查作業要點」及修正「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補助作業要點」,透過提高補助金額,要求參與示範計畫的車輛業者,應於車輛配備智慧化、自動化等先進輔助設備以提升車輛安全,提升智慧電動巴士科技產業競爭力,包含開發新型式科技化電動巴士車型及優先整合自駕車先進安全設備系統研發成果,訂定新式科技電動巴士車型規範,開發新式科技化電動巴士車輛產品;並擴大開創電動巴士投入商用營運發展,訂定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普及推動計畫,提供業者完善誘因,加速汰換為電動巴士營運。預期未來國內各地方政府及客運業者在行政院所設定公車電動化政策目標下,將積極爭取導入電動大客車投入公共運輸服務。
扶植產業,提昇國內電巴關鍵量能
我國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廠商之技術開發能力近年來雖已逐漸受到國際肯定,惟仍待建立自主關鍵能量,包含電動巴士整車,及其所使用之馬達、驅控器及智慧化等關鍵零組件上下游產業間合作,與打造電動巴士整車所串連之產業價值體系。為協助關鍵零組件廠商投入技術能量升級,並成功切入國內外大廠供應鏈體系,工業局將協助廠商投入電巴關鍵技術項目研發模組開發,整合車廠、關鍵零組件廠等需求與能量,以技術或產品能夠推動出口外銷前提下,共同投入電動巴士國產關鍵零組件自主開發。除了投入關鍵零組件能量提升外,亦將投入電動巴士整車製造能量升級,規劃促成廠商投入產創平台整車開發計畫,透過計畫資源,整合車廠、關鍵零組件廠商等需求與能量,共同投入國產電巴整車自主開發,標的將包含電動大巴或中小巴等,以滿足未來國內逐步提升之電動巴士市場需求,並建構未來行銷國際之產業基礎能量。為達行政院所推動之公車電動化政策目標,並配合交通部推動電動大客車規劃時程,協助研擬電動大客車產業發展策略及國產化推動措施,並針對交通部電動大客車一般型及示範型計畫之推動,致力投入提升電動巴士產業價值鏈,已規劃分成先導期(109-111年)、推廣期(112-115年)及普及期(116-119年)逐步推動,交通部並與經濟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等單位共同合作,推出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示範型計畫訂有3年10項國產化目標,要申請示範型的業者,109年須具備使用國產車身總成、智慧化系統及電池組(Pack);110年需取得國內大客車製造廠自主設計開發能力資格,並使用國產整車控制系統(VCU)、電池管理系統(BMS)、採用國產鋼材車架(橫樑、縱樑)及電能補充系統(含車端及充電設備端);111年須達成動力系統馬達需採用國產定轉子、矽鋼片、驅動器(不含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IGBT),目標是透過提升公車客運服務績效、健全制度增加使用誘因、完善電能補充基礎建設、建構國際化產業價值鏈,目標達成減碳抗空污、提高能源效率、營造智慧環境、提升營運效率進而打造世界一流生產基地。以期國內整車業者得以持續提升技術能量,產出獲得客運業者與使用者信賴之電動巴士,以利公車電動化政策目標之推動。
我國為推動電動車上路,工業局過往透過電動車先導運行專案,推動電動車上路。藉由運行平台測試不同車種、商業服務模式及建置充電場站,逐步引領產業建立電動車整車打造技術、營運模式與構建產業聚落,並成功促使我國電動車零組件業者成功打入國際電動車大廠供應鏈體系,再再顯示透過政府資源的積極推動,有效帶動我國電動車輛產業的發展與我國電動車市場成長。藉由整合政府與業者資源,於全台各地推動電動大客車示範運行,提供民眾搭乘,提升電動車輛產業曝光度。先導運行專案計畫之電動大客車運行減碳成果豐碩,累計減碳3,343公噸,相當於8.5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之碳排放吸收量,有效實踐環保的綠色運輸服務。截至110年8月底止,我國已有743輛電動大客車上路,電動大客車之運行逐步推廣至全台各主要區域。
持續推動,加速產業發展
智慧電動車輛產業尚屬新興產業,為推動我國電動巴士產業發展,除持續強化電動巴士產業能量,提升國內整車與關鍵零組件技術能力,符合交通部電動大客車補助示範型計畫有關國產化及技術評估作業規定,並整合我國車廠、關鍵零組件廠之需求與能量,促使產業持續升級與轉型,持續協助大巴或中小巴等電動巴士整車及關鍵零組件廠商投入升級開發、加速國內產業進入國內外大廠供應鏈體系等,共同投入電動巴士整車及關鍵零組件自主開發,使國內具備電動巴士關鍵系統技術能量及整車設計製造之完整產業能量,促使國內產業持續升級與轉型,並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創造新市場商機並擴大市場規模,提高我國智慧電動車產業發展之綜效。
經濟部引領電巴產業加速起程
我國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廠商之技術開發能力受到國際肯定,整車打造亦具備基礎,藉由交通部推動示範計畫,將市區公車、公路客運逐步電動化,再由經濟部工業局協助國產化及技術、國產化達成度等評估作業,藉由3年10項關鍵零組件國產化目標,扶植國內產業發展。
政策推動,加速電動巴士上路
近幾年來,我國政府以推動電動大客車為主軸,希望藉由其定點、定時、定線與大量運輸之特性,發揮電動車輛節能減碳之最大效益。為此,行政院訂定「2030年公路客運全面電動化」政策目標,透過跨部會推動,鼓勵業者採用電動大客車。交通部2020年11月中旬核定「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車輛業者資格審查作業要點」及修正「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補助作業要點」,透過提高補助金額,要求參與示範計畫的車輛業者,應於車輛配備智慧化、自動化等先進輔助設備以提升車輛安全,提升智慧電動巴士科技產業競爭力,包含開發新型式科技化電動巴士車型及優先整合自駕車先進安全設備系統研發成果,訂定新式科技電動巴士車型規範,開發新式科技化電動巴士車輛產品;並擴大開創電動巴士投入商用營運發展,訂定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普及推動計畫,提供業者完善誘因,加速汰換為電動巴士營運。預期未來國內各地方政府及客運業者在行政院所設定公車電動化政策目標下,將積極爭取導入電動大客車投入公共運輸服務。
扶植產業,提昇國內電巴關鍵量能
我國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廠商之技術開發能力近年來雖已逐漸受到國際肯定,惟仍待建立自主關鍵能量,包含電動巴士整車,及其所使用之馬達、驅控器及智慧化等關鍵零組件上下游產業間合作,與打造電動巴士整車所串連之產業價值體系。為協助關鍵零組件廠商投入技術能量升級,並成功切入國內外大廠供應鏈體系,工業局將協助廠商投入電巴關鍵技術項目研發模組開發,整合車廠、關鍵零組件廠等需求與能量,以技術或產品能夠推動出口外銷前提下,共同投入電動巴士國產關鍵零組件自主開發。除了投入關鍵零組件能量提升外,亦將投入電動巴士整車製造能量升級,規劃促成廠商投入產創平台整車開發計畫,透過計畫資源,整合車廠、關鍵零組件廠商等需求與能量,共同投入國產電巴整車自主開發,標的將包含電動大巴或中小巴等,以滿足未來國內逐步提升之電動巴士市場需求,並建構未來行銷國際之產業基礎能量。為達行政院所推動之公車電動化政策目標,並配合交通部推動電動大客車規劃時程,協助研擬電動大客車產業發展策略及國產化推動措施,並針對交通部電動大客車一般型及示範型計畫之推動,致力投入提升電動巴士產業價值鏈,已規劃分成先導期(109-111年)、推廣期(112-115年)及普及期(116-119年)逐步推動,交通部並與經濟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等單位共同合作,推出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示範型計畫訂有3年10項國產化目標,要申請示範型的業者,109年須具備使用國產車身總成、智慧化系統及電池組(Pack);110年需取得國內大客車製造廠自主設計開發能力資格,並使用國產整車控制系統(VCU)、電池管理系統(BMS)、採用國產鋼材車架(橫樑、縱樑)及電能補充系統(含車端及充電設備端);111年須達成動力系統馬達需採用國產定轉子、矽鋼片、驅動器(不含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IGBT),目標是透過提升公車客運服務績效、健全制度增加使用誘因、完善電能補充基礎建設、建構國際化產業價值鏈,目標達成減碳抗空污、提高能源效率、營造智慧環境、提升營運效率進而打造世界一流生產基地。以期國內整車業者得以持續提升技術能量,產出獲得客運業者與使用者信賴之電動巴士,以利公車電動化政策目標之推動。
我國為推動電動車上路,工業局過往透過電動車先導運行專案,推動電動車上路。藉由運行平台測試不同車種、商業服務模式及建置充電場站,逐步引領產業建立電動車整車打造技術、營運模式與構建產業聚落,並成功促使我國電動車零組件業者成功打入國際電動車大廠供應鏈體系,再再顯示透過政府資源的積極推動,有效帶動我國電動車輛產業的發展與我國電動車市場成長。藉由整合政府與業者資源,於全台各地推動電動大客車示範運行,提供民眾搭乘,提升電動車輛產業曝光度。先導運行專案計畫之電動大客車運行減碳成果豐碩,累計減碳3,343公噸,相當於8.5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之碳排放吸收量,有效實踐環保的綠色運輸服務。截至110年8月底止,我國已有743輛電動大客車上路,電動大客車之運行逐步推廣至全台各主要區域。
持續推動,加速產業發展
智慧電動車輛產業尚屬新興產業,為推動我國電動巴士產業發展,除持續強化電動巴士產業能量,提升國內整車與關鍵零組件技術能力,符合交通部電動大客車補助示範型計畫有關國產化及技術評估作業規定,並整合我國車廠、關鍵零組件廠之需求與能量,促使產業持續升級與轉型,持續協助大巴或中小巴等電動巴士整車及關鍵零組件廠商投入升級開發、加速國內產業進入國內外大廠供應鏈體系等,共同投入電動巴士整車及關鍵零組件自主開發,使國內具備電動巴士關鍵系統技術能量及整車設計製造之完整產業能量,促使國內產業持續升級與轉型,並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創造新市場商機並擴大市場規模,提高我國智慧電動車產業發展之綜效。
經濟部引領電巴產業加速起程
我國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廠商之技術開發能力受到國際肯定,整車打造亦具備基礎,藉由交通部推動示範計畫,將市區公車、公路客運逐步電動化,再由經濟部工業局協助國產化及技術、國產化達成度等評估作業,藉由3年10項關鍵零組件國產化目標,扶植國內產業發展。
英特爾 布局四大「超級力量 」
英特爾創新論壇(Intel Innovation,或稱Intel ON)28日登場,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英特爾正在執行產品和製程路線圖,並加速橫跨包括無所不在的運算、雲端到邊緣的基礎設施、廣泛的聯網性、人工智慧等四股超級力量(superpowers)創新節奏,讓開發者能夠推動破壞式創新、持續發現和產生影響力。英特爾在Intel ON論壇中確認將加快製程推進,基辛格表示,摩爾定律仍然有效,英特爾在接下來十年會依循摩爾定律推進製程,甚至可以走得比摩爾定律更快,超越摩爾定律每2年晶片上電晶體數量增加1倍的成長速度。同時,英特爾也會看重極紫外光(EUV)微影及先進封裝技術的研發。基辛格說,在用盡元素週期表來解開矽的魔力、啟發開發者才能之前,不會停下腳步。基辛格亦看好包括無所不在的運算、雲端到邊緣的基礎設施、廣泛的聯網性、人工智慧等四股超級力量,將為半導體產業、以及英特爾產品線及製程路線圖、包括英特爾提出的IDM 2.0策略等領域,帶來更大成長動能及推動破壞式創新。基辛格認為無所不在的運算就是人與科技的交會點,運算能力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層面,在這十年結束之時,每個人都有可能擁有1 petaFLOPS的運算能力和1PB的資料數據,而這些運算能力和資料距離我們不到1毫秒。英特爾的Alder Lake處理器、以及由台積電6奈米生產的Alchemist繪圖晶片將可提供強大算力。雲端到邊緣基礎設施則是利用雲端的無限規模和容量,透過智慧邊緣與無限覆蓋範圍相結合。英特爾表示,各方紛紛競逐朝向zettascale(十垓)的目標前進,從兆級(terascale)運算到百萬兆級(exascale)運算花費超過12年的時間,英特爾挑戰自己,訂出5年內實現zetta運算的zetta 2027目標,其中核心就是英特爾與開放生態系統的合作。基辛格指出,廣泛的聯網性代表每個人和一切事物都相互連接,隨著網路提供從上到下和端到端的可程式化能力,在未來將有望看見一個真正開放的完全可程式化網路,英特爾是唯一一家提供全套硬體和軟體來建立端到端可程式化網路的公司。至於人工智慧部份,英特爾在開發者生態系統、工具、技術和開放平台方面的深入投資,為各地推廣AI開拓了前進的道路。
蘋果號召 陸企擁抱清潔能源
在大客戶蘋果的號召下,多家大陸知名蘋果供應商加入使用清潔能源的計畫,蘋果最新披露,近半年來有多達17家大陸供應商做出清潔能源承諾,累計共有50家陸企響應計畫,全球占比逼近三成,將使每年碳排放量減少1,800萬噸。蘋果官網10月28日宣布,自2015年來啟動的「Apple供應商清潔能源項目」大有進展,目前全球已有175家蘋果供應商承諾,將逐步轉型完全使用清潔能源,這有助於蘋果2030年在供應鏈及產品周期中,實現100%碳中和的目標,意謂2030年前每台產出的蘋果設備將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蘋果表示,過去五年已減少40%的碳排放量,預計公司與供應商將帶動逾9GW的清潔能源,且每年將減少逾1,800萬噸碳排放,相當每年減少近400萬輛汽車在道路上行駛。在全球供應商中,陸企是響應最熱烈且成長最快的群體之一。蘋果指出,過去半年有多達17家大陸供應商加入計畫,過去一年共有逾25家陸企加入,帶動當前多達50家陸企承諾使用清潔能源,占全球比重28.5%。最新加入不少陸企是大型上市公司,除港股上市的大陸鏡頭大廠舜宇光學外,還遍及陸股電子族群,即將叩關深交所創業板的蘇州萬祥科技也在其中。蘋果表示,許多加入清潔能源項目的大陸供應商,都最大限度利用解決方案,履行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承諾,近年參與計劃的陸企一直穩定成長,也遍布大陸山東、浙江、福建、廣東各地。全球日益關注環保以及清潔能源議題,也成為企業擠身蘋果供應鏈的考量關鍵之一。蘋果近年大幅增加大陸供應商,此前蘋果公布的2020年供應商名單中,大陸有41家、香港10家,台灣則是46家。不過大陸央視此前也指出,蘋果目前已經剔除逾34家陸企於供應體系外,外界推測可能與限電等因素有關。此外,蘋果在最新造車項目上,與陸企合作空間也可能減少,日前消息傳出,蘋果造車可能無緣使用陸企寧德時代、比亞迪的電池,原因是蘋果要求陸企赴美設廠專門供貨,但陸企考量到中美關係、人力等,不願專門成立團隊赴美服務蘋果。
衝刺新處理器出貨 DDR5市場起飛
英特爾創新論壇28日登場,執行副總裁暨PC客戶運算事業群總經理Gregory Bryant發布代號為Alder Lake的第12代Core K版桌機處理器,採用Intel 7(7奈米)製程量產。Alder Lake領先業界率先支援DDR5,預期將引爆DDR5模組出貨動能,威剛、十銓、宇瞻等模組廠可望受惠。
年底前逾30國、140客戶採用
英特爾在Intel ON論壇發布Alder Lake處理器產品線,此次同步發表6款新的不鎖倍頻版桌機處理器,預計年底之前將有超過30個國家、超過140個客戶採用在全新PC產品線。英特爾預計在年底之前出貨超過數十萬顆,2022年3月之前將出貨超過200萬顆。為滿足2022年初的桌機、筆電和商業市場,英特爾開始出貨Alder Lake系列中的28款處理器給OEM合作夥伴。英特爾表示,Alder Lake全產品線將包含60款處理器,為來自廣泛合作夥伴超過500款設計注入動力。Alder Lake處理器的全新效能混合架構首次透過Intel 7製程打造,並首波採用最高效能的效能核心(P-core)及專為可擴充多執行緒工作負載效能所設計的效率核心(E-core),結合兩者的英特爾效能混合架構,同時提供從9W至125W彈性可擴充的功耗效能,推動從超輕薄筆電到效能型玩家桌機,再外展至邊緣的各層PC市場。新款處理器亦帶來全新規格支援,包括為業界首款支援DDR5記憶體的處理器,並領先業界支援PCIe 5.0高速傳輸匯流排,最多可搭載16條通道。相較PCIe 4.0提供最高2倍的I/O吞吐量,額外還支援最多4條PCIe 4.0通道。再者,透過整合Intel Killer WiFi 6E高速無線網路和強勁遊戲網路技術,最小化延遲和封包遺失,同時獨立的Thunderbolt 4通用纜線可用來外接擴充裝置。英特爾同步發表支援Alder Lake的全新Intel 600系列晶片組,最高可提供28條通道,其中包含新加入的PCIe 4.0通道,內建USB 3.2 Gen 2x2提供最高2倍的頻寬,以便快速存取周邊裝置和網路。英特爾首次將Intel VMD技術帶往PC晶片組,無須額外RAID控制器或其它硬體轉接卡,就能夠從PCIe匯流排直接控制和管理以NVMe為基礎的SSD,簡化儲存裝置控制。
年底前逾30國、140客戶採用
英特爾在Intel ON論壇發布Alder Lake處理器產品線,此次同步發表6款新的不鎖倍頻版桌機處理器,預計年底之前將有超過30個國家、超過140個客戶採用在全新PC產品線。英特爾預計在年底之前出貨超過數十萬顆,2022年3月之前將出貨超過200萬顆。為滿足2022年初的桌機、筆電和商業市場,英特爾開始出貨Alder Lake系列中的28款處理器給OEM合作夥伴。英特爾表示,Alder Lake全產品線將包含60款處理器,為來自廣泛合作夥伴超過500款設計注入動力。Alder Lake處理器的全新效能混合架構首次透過Intel 7製程打造,並首波採用最高效能的效能核心(P-core)及專為可擴充多執行緒工作負載效能所設計的效率核心(E-core),結合兩者的英特爾效能混合架構,同時提供從9W至125W彈性可擴充的功耗效能,推動從超輕薄筆電到效能型玩家桌機,再外展至邊緣的各層PC市場。新款處理器亦帶來全新規格支援,包括為業界首款支援DDR5記憶體的處理器,並領先業界支援PCIe 5.0高速傳輸匯流排,最多可搭載16條通道。相較PCIe 4.0提供最高2倍的I/O吞吐量,額外還支援最多4條PCIe 4.0通道。再者,透過整合Intel Killer WiFi 6E高速無線網路和強勁遊戲網路技術,最小化延遲和封包遺失,同時獨立的Thunderbolt 4通用纜線可用來外接擴充裝置。英特爾同步發表支援Alder Lake的全新Intel 600系列晶片組,最高可提供28條通道,其中包含新加入的PCIe 4.0通道,內建USB 3.2 Gen 2x2提供最高2倍的頻寬,以便快速存取周邊裝置和網路。英特爾首次將Intel VMD技術帶往PC晶片組,無須額外RAID控制器或其它硬體轉接卡,就能夠從PCIe匯流排直接控制和管理以NVMe為基礎的SSD,簡化儲存裝置控制。
看PC市況 未見買氣下滑
面對市場唱衰PC市況,英特爾指出,目前沒有看到因後疫情時代減少在家上班導致買氣下滑,市場需求依舊強勁,但示警晶片缺料成為壓抑PC出貨的問題。英特爾看多PC後市之際,聯想、惠普(HP)、華碩、宏碁等PC品牌大廠也異口同聲認為,目前訂單需求仍大於供應量,對明年市況不悲觀。由於Chromebook下半年需求減弱,加上歐美地區疫情緩解,讓近期法人圈及顧能(Gartner)、IDC等研調機構看衰PC市況,顧能甚至預估4季PC出貨量將陷入衰退。隨著英特爾昨(28)日正式發表全新第12代Intel Core中央處理器(CPU)系列產品,市場關注帶來的換機潮效益。針對PC、筆電市況,英特爾強調,目前沒有看到因後疫情時代減少在家上班導致買氣下滑,市場需求依舊強勁。但零組件晶片缺貨壓抑PC出貨表現。這也是PC廠目前普遍的看法。聯想集團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認為,雖然消費市場表現可能不會像之前疫情期間那樣強勁,但商業需求正在恢復,且商用電腦因價位較高,在整體銷量可能減緩下,高價的商用PC將彌補銷售額,他對PC市場仍持樂觀態度。惠普近期才舉行財報會議,對2022年會計年度展望優於預期,看好企業對商用PC的需求將彌補消費PC下滑的買氣,因此PC產業榮景可望延續,且營收將持續成長。展望明年PC景氣,宏碁董事長陳俊聖認為,需求不是問題,問題仍是供給面。宏碁手上仍有超過一個季度的訂單量,「現在每季出的貨都沒收的訂單多,且愈積愈多!」預期到明年上半年需求還是被供給面制約。針對Chromebook市況,宏碁認為,長期仍看好Chromebook增長速度將超過整體PC,除了因出貨量基期較小外,Chromebook產品單價低、使用容易也是原因。華碩也看好今年筆電出貨表現,預期今年筆電出貨可望達到目標2,400萬台,並且對明年設下積極成長目標。展望未來,華碩表示,隨旺季需求增溫,加上Windows 11筆電新品上市,及零組件供應鏈產出增加,將推升後續營收成長。
台達電第3季每股賺2.45元 擬建中壢廠六期
台達電公布第3季稅後盈餘63.68億元,季減16%,單季每股盈餘(EPS)2.45元,累計前3季EPS 7.91元;為因應未來業務發展需求,董事會決議將興建中壢廠六期,暫估工程總價款約52.52億元。台達電第3季合併營收796.46億元,季增1.11%,創下單季歷史新高,不過受到產品組合及原料成本高漲等因素衝擊,毛利率下滑至28.3%,季減1.76個百分點,稅後盈餘63.68億元,單季每股盈餘為2.45元,低於第2季的2.92元及去年同期的3.23元。累計前3季合併營收2309.01億元,年成長13.16%,合併毛利率29.38%,年減1.39個百分點,營業淨利為240.59億元,年增10.91%,稅後盈餘205.38億元,年增13.8%,每股盈餘7.91元。台達電將於10月29日舉行法說會,說明第4季營運展望。在台達電法說會前,包括歐系及亞系外資已陸續下修台達電獲利預估,基於毛利率趨勢疲軟,預估獲利將低於預期,紛紛下修目標價。
台灣大攜手Google 把智慧音箱變電話
亞馬遜、Google、蘋果等帶起全球家庭使用智慧音箱串聯智慧家庭應用熱潮,台灣智慧音箱家庭滲透率也持續提升,台灣大10月28日宣布攜手Google推出「Google智慧家庭通話」,讓智慧音箱升級電話,動動嘴就可以打家庭電話。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看好,未來三年智慧音箱家庭滲透率可望提升到10%,未來將持續擴大智慧家庭應用服務。台灣大昨日宣布與Google攜手,提供包括Pixel 6與Nest Hub在内的Google新品。台灣大是台灣第一家、同時也是亞洲第一家提供透過智慧音箱撥打電話與接聽等全功能的電信業者。林之晨表示,台灣大Google Nest系列智慧音箱推出以來,兩年總銷量突破33萬台,在台達3.7%家戶滲透率,Google智慧家庭通話是台灣大跟Google秘密研發多時的另一項重磅功能,用戶申辦一組台灣大070門號,綁定智慧音箱,即可將音箱升級為電話,隨時隨地透過WiFi與任何號碼通話。林之晨表示,疫情期間,用戶使用智慧音箱搜尋餐飲服務,找到要聯絡下單中間有斷點,未來透過智慧音箱就可直接訂購,同時也可協助長輩跟小孩透過070號碼直接聲控通話,看好智慧音箱撥號跟接通功能進一步提升智慧家庭生活。林之晨看好智慧音箱用戶持續成長,三年可望達10%的家戶滲透率。近年電信及有線電視業者看好智慧音箱將成為家庭智慧夥伴,中華電信就推i寶貝智慧聲控平台,搭配各種智慧音箱,並推出Apple HomePod mini;遠傳打造遠傳智慧音箱,以AIoT技術,攜手Google、中嘉、淇譽,串起全方位智慧居家生態系。
製造業應加速數位科技導入、實現綠色轉型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10月28日發布2021年與2022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惟數位轉型加速、淨零碳排壓力、全球供應鏈重組國際三大趨勢來襲,我業者須及早布局數位科技解決方案朝向智慧化運營、融入環境、社會與企業治理(ESG)意識與低碳技術實現綠色轉型、並強化國際鏈結,以因應全球產業變局。工研院觀察臺灣面臨全球三大關鍵趨勢,將對產業前景造成衝擊與挑戰。第一、疫情催生消費新需求及產業新風貌。疫情改變民眾消費型態,零接觸服務商機興起;遠端工作成企業營運新常態,企業亟需強化數位競爭力。第二、國際淨零碳排變革,減排能力考驗台灣在國際供應鏈的競爭力。各國積極規劃「淨零碳排」可能路徑及設定政策目標,推動碳交易、碳定價、碳關稅已成重要國際趨勢,臺灣經濟以出口為導向,面對全球淨零碳排變革,產業將面臨碳關稅風險,亟待從供給、製造、需求、環境等四大面向,朝向低碳生產轉型。第三、美中科技戰與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全球供應鏈重組。美中科技戰與疫情所引發的供應鏈斷鏈與斷料風險,凸顯供應鏈安全問題,各國積極規劃政策,擴大投入研發及人才培育,發展在地經濟,提升產業自主性,國際競爭加劇。在此趨勢下,工研院建議企業須審慎留意並及早因應。疫情加速數位轉型力道,業者需盡早導入數位科技,而我國新創團隊已於相關領域長期耕耘,所開發出的技術與產品廣泛應用於各大領域,並在國際間佔有一席之地。業者可積極與我國數位科技新創合作,建立跨域夥伴關係,布局科技平台服務解決方案,朝向智慧化運營。而政府除可擬定財稅優惠、研發抵減等政策,提升企業數位轉型誘因,尚可針對各產業提供數位轉型指引,並針對重點項目設立分級補助制度,引導產業數位升級。面對國際淨零碳排趨勢,業者應即早融入ESG 意識實現永續經營,經由盤點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碳足跡,攜手上下游業者,協力打造綠色供應鏈。政府可透過計畫推動,支持國內研究法人擴大投入低碳技術開發,再透過技術移轉協助業者提升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降低產品碳足跡,實現產業低碳轉型。在適應國際供應鏈重組趨勢的議題上,建議政府與業者可協力邀請國際領導業者來台投資、設立研發中心,並共同提出關鍵技術。在經過國內場域進行驗證,可進一步建立可複製的商業模式與解決方案,將台灣經驗輸出國際,擴大產品與服務的銷售市場規模。其次,針對我國具國際競爭優勢之產業,需擴充領域人才儲備,以維持產業生態鏈競爭力。針對國際新興產業,則應及早布局新興關鍵技術,方有機會打入國際供應鏈,爭取龐大商機。政府可協助業者深化國際機構合作,或引入國際專家協助,強化產業競爭力。
砍價代工廠 維持利潤
業界人士推測,iPhone 13系列零組件成本上升,但整機卻沒漲價,蘋果要維持利潤,勢必擠壓零組件、組裝價格。面板、處理器、影像感測器等重要零組件廠商產能緊、價格硬,蘋果就轉向降低其他零組件成本,例如降低規格,代工廠也是蘋果砍價對象。代工廠面臨殺價壓力,也有生存之道。例如iPhone 13系列部分設計沿用iPhone 12,省下開模及機器設備費用。業界人士指出,iPhone 13系列定位為小幅升級款,設計上沿用iPhone 12,變化不大的mini機款更明顯,外觀上13 mini相機模組、螢幕瀏海、手機厚度都有改變,但整機設計、內部構造及部分零組件「看不到」的部分就跟進前代產品。另外,代工廠積極尋找新出路。和碩不評論iPhone代工利潤或價格,但近年明顯往電動車方向發展,iPhone組裝事業對於目前的和碩主要意義是維持營收,即使無法大幅獲利,但組裝iPhone有現金流,可支持電動車等具成長性的新領域,才是和碩的戰略轉型方向。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也表示,鴻海的本業是系統組裝,但半導體等關鍵零組件缺貨,零組件的成本上升,影響了客戶,對鴻海的毛利率影響不大。事實上,鴻海將系統組裝發展為管理資金、物流等專業項目,累積50年的組裝實力和門檻,成為最大的競爭優勢。
比亞迪淨利連兩季下滑
儘管大陸電動車大廠比亞迪前三季汽車銷量大增逾六成,仍難以避免淨利連兩季下滑窘境。比亞迪28日傍晚在港交所公告,前三季營收年增38.25%至人民幣(下同)1,451.92億元,淨利年減28.43%至24.43億元。另一方面,比亞迪在港上市的子公司—比亞迪電子28日公布,2021年前三季未經審核綜合業績,前三季營收年增27.99%至659.35億元,淨利年減50.24%至21.57億元。受此消息影響,比亞迪28日A股、H股股價率先反映。比亞迪A股收跌4.28%至307.98元,H股收跌2.26%至301.8港元。但是受到近期比亞迪供貨特斯拉電池、比亞迪調漲電池價格兩大傳聞影響,近一個月比亞迪A股、H股分別累計大漲30.5%、26.49%。集微網報導,對於前三季營收年增38.25%、營業成本年增51.81%,比亞迪在第三季財報中說明,主要是汽車、手機業務增加所致。此外,因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增加,比亞迪前三季其他收益年增47.47%。在第三季單季業績表現方面,比亞迪第三季營收年增21.98%至543.07億元,淨利年減27.5%至12.7億元。2021年以來,大陸新能源汽車業穩中走俏。根據比亞迪3日公布的產銷快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比亞迪汽車全系銷量年增68.32%至45.27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年增204.29%至33.75萬輛。在乘用車方面,比亞迪問鼎9月大陸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冠軍。其中,旗艦車型「漢」9月熱銷10,248輛,再次達成單月銷量破萬成績,連續六個月銷量正增長,持續領跑大陸品牌中大型轎車市場。另外,比亞迪電子公告,2021年第三季,由於晶片短缺導致客戶需求減弱、波動的局面依然持續,加上大陸「能耗雙控」政策對短期生產的限制,對第三季的經營、業績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比亞迪電子積極應對,持續投入研發和新產品布局,加深與客戶的戰略合作,為長期發展儲備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