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瀚荃台灣廠擴利基產線;隱含殖利率估逾5.5%
產能供不應求,連接器廠瀚荃去年底啟動台灣廠的擴產,因應國防、低軌道衛星等利基應用所需,第一季將逐步到位,另電動車連接器至少也已打入美國、台灣與日本大廠供應鏈;法人也估計,公司去年每股稅後盈餘約4.4元,隱含現金殖利率5.5-6%,今年元月營收年增5-10%,首季營收挑戰年增兩位數,全年營收也將兩位數成長,每股盈餘登上七年高。瀚荃去年營收創高,法人估計,全年每股稅後盈餘約4.4元,若以往年現金股利配發率約六成計算,今年配發現金股利上看2.64元,對照目前股價,隱含現金殖利率5.5-6%。事實上,瀚荃近年深耕的重點領域,如電動車、工業應用、網通通訊等,都屬明星產業,也已打入低軌道衛星的地面接收站供應鏈,經營團隊坦言,現階段看來接單不是問題,只是產能擴充的速度要能跟上。因而公司已於去年底、今年初先行啟動台灣產線的擴充,雖台灣產線仍定位在少量多樣的利基產線為主,對產體產能擴充幅度有限,但對於如國防、低軌道衛星等特殊應用在台生產,仍具備關鍵意義,新產線第一季可望陸續到位。另在電動車市場,除透過大陸寧波Tier 1廠打入美系電動車大廠供應鏈,本月開始交貨;先前也已是鴻海MIH聯盟電動巴士的連接器供應商,法人亦點出,公司在日系車款同見突破,未來幾年電動車應用可望逐步成長。法人預期,瀚荃元月營收年增5-10%,與前月相當,第一季營收將挑戰兩位數年增,全年可望有同等增幅,每股稅後盈餘登上7年高峰。
 
詮欣1月營收寫7年單月新高 車用、網通迎強勁成長

連接器廠詮欣2月7日公告 1 月營收,受惠車用、網通及工業電腦需求帶動下,單月營收近 2 億元,月增 35.8%、年增 32.2%,創 7 年單月新高。詮欣車用布局持續發酵,新增的歐系、美系等車廠營收將在下半年開始放量,另一方面,伺服器需求也將帶動網通產業成長強勁,二大應用營收貢獻可望翻倍成長。其餘應用方面,詮欣認為,工業電腦可望維持 1 成穩定成長,消費性應用則可望年增 2 成以上,PC 則持續優化產品組合,都將帶動整體營收持續成長,且在營運規模放大、稼動率提升下,毛利率及獲利也將同步向上。

新品出貨放量,優群今年營收成長動能強勁,股價攻勢再起

優群為連接器廠,2021年營收30.16億元,年增16.1%,創下歷年新高。今年受惠微型沖壓件及LongDimm等產品出貨可望放量,Type C產品持續成長,其中DDR 5高速傳輸需求下將大舉取代前世代的DIP製程,預估今年LongDimm可望成長2.5倍。另外,應用於穿戴裝置新品的Metal fence預估今年第二季下旬開始生產,第三季量產出貨,預估今年微型沖壓件營收可望較去年成長1倍。公司預期今年營收成長幅度將比去年更為強勁,獲利亦可望同步成長,再創新高。 今日股價開高上漲,重新站回所有均線之上。目前KD低檔黃金交叉後持續上揚,MACD負值快速收斂,近期股價回測季線有守,短線上月線仍呈下彎,隨著月線扣抵開始扣低,未來有望重新翻揚,有助股價持續向上攻堅。

總體經濟

新南向出口金額 衝新高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2月7日表示,台灣2021年對新南向18個國家出口額達825.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且對新南向出口額年增達35.2%,高於對全球整體、中國大陸、日本、美國等主要市場的成長率。經貿辦表示,其中出口占比最大的積體電路貨品,就占台灣對新南向18國出口比重近四成,其他主要出口貨品包括資通訊產品及零件、半導體裝置及製造半導體之機器、光學元件、石油製品、熱軋鋼製品、塑橡膠原料及有機化學品等,皆為台灣向新南向國家出口大宗。從出口市場來看,經貿辦指出,台灣去年對新南向國家出口成長幅度達35.2%,高於對全球整體的29.4%,也高於對中國大陸的25%、日本25%、美國30%等主要市場成長率。以個別國家分析,經貿辦指出,我出口新南向國家金額排名前五大市場,依序為新加坡的257億美元、年增34.8%;越南140億美元、年增32.8%;大馬133億美元、年增40.9%;泰國70億美元、年增32.8%;以及菲律賓61億美元,年增7.6%。經貿辦說明,我國不僅對新南向國家出口表現亮眼,台灣與新南向國家雙向投資也成長顯著。例如2021年對新南向國家投資121案,投、增資58.2億美元,較2020年增加逾一倍。比較新南向政策上路五年來成績,經貿辦表示,2016年我對新南向18國出口額592.3億美元,2021年為825.8億美元,成長28.3%;2016年我對新南向國家投資額為23.8億美元,2021年則為58.3億美元,成長59.2%;2016年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額為2.4億美元,2021年則為10億美元,成長76%。去年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有529案,投、增資約10億美元,較2020年增加1.6倍,其中投資來源地主要為新加坡、泰國及澳洲等,新南向國家外商看好台灣市場發展前景。經貿辦期許,2022年政府將繼續推動新南向政策,持續以務實作為協助台商因應國際政經局勢變化,掌握實質商機。

電子資訊

蘋果桌機 將導入人臉辨識

蘋果傳出將於3月8日舉行春季發表會之餘,也正考慮在升級版的24吋桌上型電腦iMac,首度導入Face ID人臉辨識功能,而且在Mac桌機增設這種生物特徵識別功能的時間點,可能比MacBook Pro筆電更早。法人看好,若此一新設計成真,台灣相關供應鏈包括砷化鎵代工廠穩懋、鏡頭廠玉晶光、先進光將受惠。彭博資訊「Power On」時事通訊記者葛曼(Mark Gurman)表示,蘋果原就考慮在配備M1晶片的24吋iMac,引進Face ID功能,因為採用內建顯示器的iMac螢幕最厚,而蘋果筆電的螢幕都相當薄。葛曼指出,目前能在輕薄Macbook螢幕內嵌入Face ID功能的技術還不存在,若Mac電腦要引進Face ID功能,將用於iMac或外部螢幕。他說,蘋果勢必持續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但時間將證明蘋果是否引進這項新功能。被點名的供應鏈均不評論相關訂單動態。據了解,蘋果iPhone系列機種Face ID模組中的關鍵零組件VCSEL是由美商Lumentum設計,穩懋負責代工生產,未來若新款iMac也導入刷臉Face ID功能,市場看好,將為穩懋業績注入穩定動能。桌上型電腦最先採用刷臉功能的當屬微軟的Windows Hello系統,包括戴爾(Dell)、惠普(HP)等筆電品牌大廠商務機種均已陸續導入,目前臉部辨識功能已廣泛用於蘋果iPhone、iPad等系列產品上。市場臆測,蘋果優先將臉部辨識功能先導入桌機,而非筆電MacBook,除了因為將Face ID嵌入螢幕較薄的MacBook的技術層次較高之外,先導入市場量能較少的桌機產品,測試市場水溫可能性高。市場預期,一旦蘋果桌機導入人臉辨識新功能,將增加採用新鏡頭,玉晶光、先進光等受惠大。

NB需求升溫 廣達、鴻海今年營運添柴火

研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筆電出貨量達2.68億台、年增19%,刷新歷史紀錄,其中,PC品牌大廠宏碁去年第4季以520萬台重回前五名,戴爾(DELL)、蘋果當季也皆繳出年增佳績。市場看好,相關筆電供應鏈廣達、鴻海、仁寶、緯創等,有望受惠蘋果Mac新品以及商用市場需求持續,為今年營運增添柴火。受惠微軟Windows 11及DaaS(數位化即服務),筆電去年第4季需求持續維持高檔,出貨量達6,800萬台,年減1%;Strategy Analytics指出,對混合辦公環境的需求推升整體市場成長,也受惠Windows 11和DaaS具有吸引力的價格推動。市場看好,隨著疫情減緩,企業要求員工重回辦公室,將持續帶動今年商用市場需求,有利以商用筆電為主的戴爾,此外,蘋果預計今年將再推全新Mac產品,將帶動戴爾、蘋果相關供應鏈廣達、鴻海、仁寶等營運。

諾基亞 建構5G應用新世代

諾基亞(Nokia)是一個成立超過150年歷史的跨國企業,從伐木、造紙,跨向手機、通訊設備,透過不斷轉型,持續永續經營,近年透過聚焦網路基礎建設,積極智慧轉型,並透過網路,帶起古城、工廠、礦區的智慧創新無限可能。

啟動全球合作夥伴計畫

諾基亞大中華區副總裁劉明達表示,諾基亞以網路技術,打造智慧工廠,推動百年古城,甚至是深入地底數公里的礦區數位化,看好5G世代企業專網,更可望加速數位創新應用蓬勃發展。近年諾基亞重新聚焦,並積極轉型,現在諾基亞不僅是網路設備商,更是提供完整網路基礎建設解決方案的供應商,透過網路技術,結合各種科技,讓智慧應用落地在全球各市場,更打造企業專網應用,推動企業智慧轉型。為搶攻數位轉型以及工業4.0伴隨而來的新商機,諾基亞啟動全球合作夥伴計畫(Partner Program),攜手合作夥伴,拓展垂直產業數位轉型商機,布局智慧工廠、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公共安全服務等市場,諾基亞已於許多國家城市參與推動智慧城市專案,包含芬蘭諾基亞總部園區所在地埃斯波打造LuxTurrim 5G生態體系,波蘭千年古城弗次瓦夫推動智慧交通與銀髮照護,比利時魯汶打造智慧電桿建設,日本仙台市則有無人機聯網海嘯預警專案開發等。尤其,在5G發展初期,諾基亞就於2019年在位於芬蘭的Oulu工廠打造5G「未來工廠」,以5G專網,搭配數位分身、邊緣運算及物聯網等技術,每年節省數百萬歐元,提升生產力30%,加速Time to market時間達50%。諾基亞的5G「未來工廠」被麥肯錫及世界經濟論壇選為先進的第四次世界工業革命的先進燈塔之一。

協助政府客戶數位轉型

智慧工廠的應用在疫情期間也發揮了極大的效益,德國漢莎機械(Lufthansa Technik) 於COVID-19期間,與諾基亞共同實證了透過5G專網和虛擬工作台檢測 (Virtual Table Inspection),與位於遠方的客戶共同進行引擎組件的檢測流程的可行性。劉明達認為,5G應用在各種場域已經走過驗證期,進入5G商業期,諾基亞積極以5G網路協助政府、電信與企業客戶邁向數位轉型。諾基亞也投入企業專網整體解決方案,發展至今在全球有有超過380個大型企業客戶,其中有75家是運用5G技術,包括Toyota Production Engineering、土耳其白色家電Arcelik、芬蘭北部Kittilä礦區等應用。近期諾基亞與黃金生產商Anglo Gold Ashanti Colombia,在哥倫比亞合作完成首次地下礦井5G試驗,使用諾基亞5G網路,傳輸速度超過1Gbps,且延遲極低,更整合關鍵任務通訊、載具、採礦機具與系統的連線與遠端遙控、無人機勘查與監控,以及高解析度鏡頭等四項應用,成為礦業4.0跟數位化的重要指標。諾基亞更在Volkswagen德國沃爾夫斯堡的主要工廠,建構5G企業專網結合數位自動化雲(Nokia Digital Automation Cloud, NDAC)解決方案,將數據無線上傳到製造完成的車輛、智慧網路機器人集無線配件工具,並可將數據保留在廠區內,透過邊緣網路即時處理,並由Volkswagen自己控制數據,同時推動汽車工業的數位化及高效能生產線。

IC短缺稍解 今年首季伺服器出貨淡季不淡、僅季減3.8%

根據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龔明德統計分析,2021年第4季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季增幅度較10月預估(約2.6%)稍高,為2.9%,主因部分業者如緯穎、英業達、鴻海IC長短料情況緩解。預期2022年第1季雖仍有電源管理等IC短缺問題,及農曆過年因素,使業者伺服器出貨速度放緩,但美系資料中心需求仍強,加上前季部分未完全滿足的訂單將順延出貨,使伺服器出貨量將僅低個位數季減。總結2021全年伺服器出貨表現,以美、中系大型雲端資料中心業者需求力道較強,尤以亞馬遜(Amazon)、Google成長最為明顯,合計拉貨量年增近3成。惟整體伺服器市場受到全球IC(如電源管理IC)、零組件短缺影響出貨進度,10月原估計全球伺服器全年出貨量可成長5.1%,最終下修為僅成長4.6%,為1,700萬台。預期2022年第1季雖仍有IC短缺問題,但亞馬遜、Google、Meta(原Facebook)對伺服器需求強度不減,估計三家合計拉貨量可達高個位數季增,加上前季部分未滿足的訂單將遞延至第1季出貨,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將僅季減3.8%,並年增1成7。展望2022年,預期隨上游晶圓廠陸續增產,加上其他消費性產品(如筆記型電腦)出貨成長放緩,可望使相關IC缺口逐季紓解,加上大型雲端資料中心需求強勁,及英特爾(Intel)、超微(AMD)將於下半年推出新一代CPU等有利因素驅動下,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呈現高個位數年增可期。

去年全球筆電出貨量創新高,年增19%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研究報告顯示,受惠Windows 11和DaaS(數位化即服務)的成長,去(2021)年第四季全球筆記型電腦需求仍保持強勁,出貨量6,800萬台、年減1%;累計去年全年出貨量達2.68億台,創歷史新高,年增19%。Strategy Analytics認為,隨著今(2022)年的開始,該行業必須對持續存在的供應問題,以及不斷增加的貨運和製造成本保持謹慎應對。以去年第四季來看,聯想筆記型電腦出貨量為1,620萬台,年減9%、季增6%;惠普保持第二,出貨量1,450萬台、年減4%;戴爾出貨量達到創紀錄的1,320萬台,年增14%、季增8%;蘋果MacOS延續之前態勢,出貨量超過660萬台、年增11%;宏碁以520萬台的出貨量重返前五名,與前一季受供應問題的負面影響相比,季增6%。Strategy Analytics行業分析師Chirag Upadhyay表示,去年第四季筆記型電腦市場表現強勁,為又一個強勁的年份畫上了句號,其中,混合工作環境的持續需求支援了先進市場的增長,同時也受到windows 11和DaaS誘人價格的推動;新興市場受到中小企業持續需求的推動,同時消費者繼續往移動性轉變。此外,因元器件短缺和供應問題,從去年第三季開始推遲的訂單也在去年第四季得到了解決。Strategy Analytics互聯計算服務總監Eric Smith補充表示,隨著Chromebook在去年下半年的需求趨緩,Windows的需求在去年第四季開始增長;Windows 11企業版的升級為Windows筆記型電腦提供強勁的動力,微軟最近推出的針對K-8教育的Windows 11 SE也吸引了頂級PC廠商,意在應對疫情期間Chrome市場份額激增,隨著假日季遊戲筆記型電腦的需求持續成長,Windows仍然是消費者的熱門選擇。

陸數位化轉型投資2022-2025年CAGR估18.9%

IDC發布《IDC FutureScape: 全球數位化轉型2022年預測:中國啟示》報告,從數位化投資、數位化韌性、數位生態系統、數位化優先、環境與社會責任、數位化文化等多個角度提出今(2022)年中國數位化轉型十大預測,其中提到,預計中國直接的數位化轉型相關投資在2022-2025年的CAGR將增長至18.9%。上述中國數位化轉型十大預測具體內容如下:預測一:兩位數投資的增長。中國直接的數位化轉型相關投資在2022-2025年的CAGR將增長至18.9%,高於2020-2025年18.4%的CAGR;到2025年底,中國直接的數位化轉型相關投資將占中國整體ICT投資(含第三平台技術)的51.5%。預測二:數位化GDP規則。為應對全球新冠疫情,中國各組織加快了對數位化的投資;這意味著,在2022年,超過一半的中國經濟是基於數位化或受數位化影響的。預測三:面向數位的物理架構。到2023年,中國80%的組織將優先投資於數位化工具,以數位化體驗擴充物理空間和資產。預測四:自動化企業和生態系統。到2026年,60%的中國組織將利用企業及其生態系統實現自動化,並利用基於模型的企業概念、卓越中心和低代碼/無代碼平台來進行顛覆式創新。預測五:數位化韌性領導力。到2026年,50%的中國首席信息官將推動業務轉型,透過戰略性技術路線圖和平台重構,為數位化韌性組織賦能,以實現敏捷、數據驅動、員工協作。預測六:數位化文化和賦能。利用低代碼/無代碼工具和數據利用的能力,到2024年,60%的中國企業員工將引領轉型,並在其角色中體現數位化韌性。預測七:數位化韌性。到2023年,50%的中國組織將擴展韌性計畫,以適應未來的業務,與同行相比,將盈利能力、創新率和成本效率提高20%以上。預測八:數位化投資回報和結果。到2023年,三分之一的中國公司將從數位化產品和服務中獲得超過30%的收入,而2020年此一比例是20%。預測九:數位化夢之隊。到2025年,擁有跨職能領導、數位化夢之隊的公司將比同時代的公司擁有更快的創新速度、更高的市場份額增長和更高的營運效率。預測十:碳中和與數位化。碳中和計畫是數位化轉型的一個關鍵目標;只有不到15%的組織表示,他們不遵循或是未設置到2023年底減少碳排放的目標。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表示,今年全球及中國經濟仍然處於恢復增長時期,所有企業都經歷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風浪,順風包括消費者需求持續增長、優良的數位基礎設施、數位化創新持續、政府刺激計畫持續;逆風則包括疫情持續肆虐、供應鏈持續緊張、地緣政治風險、數位化技能短缺;側風包括利益相關者期望的變化、數位主權的強化、數據安全個人隱私的強化、生態系統的顛覆與重構。因此,所有企業都要基於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制定合適的數位化優先策略,選擇以下一個或幾個領域作為今年數位化轉型的重點,包括軟體創新、遠端營運、安全隱私、混合工作、人工智慧、邊緣數據、數位孿生、個性客戶、無線連接。

趁疫情加速政府數位轉型

疫情逐漸升溫,各行各業又開始繃緊神經。不僅開始分流辦公,有些公司更再度實施在家上班。雖然大家都已經有與病毒共處的心理準備,但還是希望透過零接觸或低接觸的方式與環境,盡量減少病毒所帶來的危害。而經過將兩年來的衝擊與適應,許多產業都已逐漸透過數位轉型來強化組織韌性,但還是有許多中小微企業需要政府協助推一把。政府也的確觀察到這樣的狀況,因此正大力推動中小企業產業數位轉型工程,我們樂見政府著力於產業競爭力的提升,但也想提醒政府,在提升產業實力之餘,也應該趁疫情的契機,加速推進政府組織及服務的數位轉型。為了提升施政及服務效率、與民間產業共同進步,數位轉型也是政府自身責無旁貸的工作。根據世界銀行的主張,政府數位化進程可分為四個階段:最早為類比式政府(Analog Government),所有行政工作均採紙本與實體方式進行;第二階段為e化政府(e-Government),大部分的資訊開始在網路上協作、並提供民眾查詢,但原則上資訊流仍然是單向地由政府對民眾溝通。到了第三階段的數位政府(Digital Government),政府除了透過網路、App等數位科技將服務推送給民眾外,亦從民眾身上蒐集服務的體驗數據,做為改善服務效率的參考,例如:運用上下車熱點數據決定計程車招呼站的設置點,或是分析刷卡時間與人數來優化市區公車路線安排事實上,先進國家多已進入數位政府階段,而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021世界數位競爭力調查評比,台灣於評估國家數位化轉型程度的「未來整備度」指標排名第七,可見我國政府對大多數國民的數位服務提供上已見完備。然而,數位政府在某些「特例」下仍有服務失靈的可能,因此第四階段的「GovTech」,可視為數位政府的進階,除了更強調跨部門之間資訊的通透與共融,並以公民為中心,大體上可理解為兩個重點:服務對象的無差別、以及服務空間的無縫隙。所謂「對象無差別」是指如何讓所有民眾都能享有政府的服務,而無性別、年齡或族群之差異。舉例來說,一般人上網預約施打疫苗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但對不諳手機或電腦的長輩,若系統不夠便利且無人指導,他們接受政府服務的權利就可能被剝奪。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有9.3%的人口為65歲以上的高齡族群、15%的人口身有殘疾、以及9.2%的人口居於貧窮線(每日生活費1.9美元)以下,這些人均為所謂的數位弱勢。若說過去的數位政府已讓85~90%的國民順利以數位的方式接受政府服務,未來趨勢將更聚焦如何以更平價、直覺的科技,把餘下10~15%族群的也包容進來。至於在服務空間上,也必須不因地域的改變而讓原本習以為常的事變得窒礙難行。今年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凸顯許多待解決的課題,例如一般小吃店原本僅做內用生意,轉為外送/外帶面臨餐點上架宣傳與妥適運送等問題,以及醫院原本採實體看診及開立處方箋,轉為線上問診後,民眾卻仍得實體取藥等。真正的「空間無縫隙」,唯有所有生活大小事做到真正的虛實融合且能迅速切換,能線上處理的就完全線上處理(如:工作會議),非得實體處理的、也能隨時在最短實體通勤距離內完成(如:網購到超商取貨)。近年如C40 Cities等國際聯盟或大型城市,均訴求打造「15分鐘」生活圈,意指市民所有生活所需,應該能以在15分鐘內以步行、單車或其他輕型交通工具等方式就能到達或滿足。如此種種將促使各項數位與實體基礎設施的改造,並牽涉相關產業發展與監管議題,值得提前關注與部署。

鴻海泰國合資公司成軍 拚2030年產15萬輛電動車

鴻海集團與泰國國家石油集團(PTT)合資新公司HORIZON PLUS Co., Ltd.(HORIZON PLUS)今天正式成立,在泰國建立新電動車製造工廠,初期年產能規劃5萬輛,逐步擴大到2030年產15萬輛的目標。HORIZON PLUS今天傍晚發布新聞稿,指出PTT全資子公司ARUN PLUS Co., Ltd. (ARUN PLUS)和鴻海集團全資子公司利億國際,共同宣布合資成立HORIZON PLUS,未來將在泰國攜手建立新的電動車製造工廠,初期年產能為5萬輛,將逐步擴大到2030年產15萬輛的目標,因應泰國境內和東協地區對電動車不斷成長的需求。ARUN PLUS和利億將分別持有HORIZON PLUS各約60%和40%股權。HORIZON PLUS預計在今年內動工電動車製造工廠外,也將配合生產投資計畫,在泰國建立一個研發設計中心。PTT創新與新興事業資深執行副總裁兼HORIZON PLUS董事長Buranin Rattanasombat表示,此項合作代表泰國能同時作為燃油車(ICE)和電動車區域生產中心的潛力,此投資將在泰國建立一個垂直整合的電動車生產基地,鴻海的先進製造技術將顯著縮短設計開發週期並降低生產成本。他指出,HORIZON PLUS準備好與每一家有興趣在泰國和周邊地區開發電動車和支持電動車生產的汽車公司合作,包括四輪電動車和巴士。鴻海E事業群ETVG處總經理暨HORIZON PLUS執行長邱創儀表示,PTT的策略和商業理念反映與鴻海相同的願景,合資公司的成立是雙方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將能強化彼此在電動車產業生態系布局。PTT於6日向泰國當地中文媒體透露,與鴻海集團合資泰國電動車廠,最快2024年第1季量產,親近PTT產業人士6日向中央社記者透露,PTT與鴻海集團雙方首期投資總金額規劃10億美元(約合330億泰銖)。鴻海集團去年9月中旬與泰國國家石油透過線上儀式簽署協議,成立合資公司,第一階段規劃2至3年時間,達到年產能5萬輛的製造目標,並在未來擴展到每年15萬輛產能。

台積咬蘋單 今年大補丸

台積電今年持續受益於蘋果產品線快速擴張與擴大先進製程投片,業界傳出,台積電今年來自蘋果相關營收將超越3,800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增率上看19%,營運大補。台積電一向不評論單一客戶與產品訊息。業界人士指出,蘋果自家晶片當中,目前以iPhone搭載的A系列處理器投片量最大,由台積電獨家代工,且iPhone採用高階半導體製程比重正逐步提升,都對台積電業績挹注不小。另一方面,蘋果在2020年宣布Apple silicon計畫,持續增加自行開發的M系列晶片家族成員,雖然蘋果未直接點名由台積電操刀代工晶片,但拆解硬體與蘋果技術藍圖,都顯示台積電先進製造持續扮演關鍵核心夥伴。除了自行設計核心處理器提升效能,蘋果2023年將新增自行設計的5G基頻晶片,使蘋果對高階製程採用量穩步提升,也因為整體需求增加,台積電今年全年將無明顯淡季。美國ITC文件顯示,蘋果和高通在基頻晶片合作至少會到2024年5月,橫跨「X55」、「X65」及「X70」等產品,業界推估,按照產品發展趨勢來看,蘋果手機基頻晶片未來將以類似「Apple silicon計畫」,自行設計產品接棒,為了實現無縫接軌,最快2022年內至2023年初,蘋果自行設計的5G基頻晶片就將開始生產。在手機產品線之外,業界觀察,蘋果產品線持續擴張,非手機產品線在台積電5奈米家族與7奈米家族相關高階製程投片量同步擴大,包含Mac與iPad產品線皆是如此。業界認為,近期蘋果開始為後續5G智慧裝置所需晶片設計展開前置作業,讓穿戴新款裝置具備擴增實境、虛擬實境等終端應用布局,增添想像空間。台積電去年營收1.58兆元,但公司未公布各大客戶每季營收占比。依據Statista研究庫數據顯示,推估去年台積電第一大客戶仍是蘋果、占營收比重約二成。法人推估,去年台積電營收當中來自蘋果相關產品線約超過3,174億元。今年在先進製程投片需求大增下,估計高標有望超過3,800億元,年增率約19.7%。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去年第2季時,台積電第一大客戶是蘋果,超微居第二大(占比約9%),第三是聯發科(占比約8.2%),第四是博通(占比約8%),高通居第五(占比約7.6%),第六是來自英特爾相關(營收比重約7.2%),輝達則約5.8%。相關客戶都是先進製程的重度採用者,台積電先前表示,客戶對5奈米家族需求強勁,產能擴充持續推進,計畫在2023年產能達到2020年四倍以上。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