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貿聯攻頂 併購效益發酵
華立1月營收72.7億元 刷新紀錄
半導體通路耗材供應商華立今日公布1月合併營收一舉站上70億大關、達72.7億元,年增24.3%、月增19.3%。在5G、AI、高效能運算、電動車新興科技引領下,華立半導體先進製程的關鍵耗材、5G高頻基板及IC載板製程用高解析度乾膜、3C用高機能工程塑膠及光電顯示器用的材料與IC出貨動能強勁,加上春節長假客戶提前拉貨效應帶動下,推升業績締造新猷。華立配合客戶5奈米投片量倍增及下半年3奈米即將量產的帶動下,光阻液、電子級化學品及特殊氣體、CMP研磨液營收衝出高雙位數的成長力道。華立也指出,行銷歐美的次世代電子產品,去(2021)年前期曾面臨關鍵零組件及船運供不應求的挑戰,到了下半年船期相對可控、長短料問題也稍獲緩解,累積的需求動能造就營收持續噴發。今年1月因春節長假客戶提早拉貨的效應下,業績延續去年的熱度,年增高達170%,預期在當地政府的教育預算補貼下,營收表現將可望拉出長紅。此外,今年上半年IC價格雖漸趨平穩,但整體供應仍屬緊缺狀態,華立指出,透過多方佈局供貨來源,並在兩岸增設倉儲資源,讓客戶在交期取得相對優勢,進而帶動華立在驅動、電源管理、時序控制IC及MCU(微控制器)營收大進補,較去年同期呈現3成的成長。
詮欣元月營收月成長35.7% 六年高點
連接器與線材廠詮欣2月9日公布去年12月自結稅後純益1,300萬元,年增18%,單月每股純益0.17元。詮欣並公告,元月合併營收為2億元,攀上六年來高點,月成長35.7%,並較去年同期成長32.2%,公司表示,主要受惠於市場對IPC、車用與網通相關產品需求較預期強勁。詮欣歷經多年辛苦轉型,持續朝自動駕駛系統所使用的車用鏡頭與雷達相關連接器與連接線束,以及USB4.0 高速高頻傳輸類相關產品技術開發,耕耘有成,詮欣已成為與國際知名大廠擁有同等設計與開發實力之國內連接器廠領導廠。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廣達營收連四月上千億
廣達2月10日公布1月營收1,008億元,首度在1月營收站上千億元大關,月減19.2%、年增6.8%,寫下歷年最旺元月,連四個月站穩千億元大關。廣達1月筆電出貨達600萬台,月減11.76%、年減6.25%,維持相對高檔。展望2月受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減少影響,筆電出貨、營收預期都將下滑,3月可望在工作天數恢復、季底拉貨效應下,呈現V型回升。廣達指出,在遞延訂單挹注出貨動能下,今年首季筆電出貨季衰退幅度將小於往年20~25%水準,呈現淡季不淡,整體供應鏈仍面臨缺料、貨運塞港物流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對今年筆電出貨仍以優於產業平均為目標,伺服器方面則看在5G、AI、雲端應用持續擴展下,維持雙位數成長目標。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之前表示,廣達獲利一直提升,新產品需求很多,現在是訂單太多、材料不夠,客戶很早就下訂單,甚至給到兩年。從事製造業30幾年來,只有這兩年出現供不應求現象和這麼長的訂單,廣達在缺料之下,獲利仍保持增長。面對缺料、通膨,林百里認為,缺料狀況今年將逐步改善,但不是在某一個時間點就改善,而是由供給與需求互相媒合所致,大環境則還要觀察全球疫情變化。林百里強調,廣達筆電橫跨微軟Windows、蘋果MacBook,以及Google的Chromebook三大平台,絕無僅有;在AI與雲端產品也是第一大;自駕車業務剛開始,會愈來愈大,對未來有信心。廣達資深副總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之前表示,目前產能全滿,2022年包括台灣、泰國、美國與歐洲四地將全面擴增雲端伺服器產能。
鴻海 今年再推兩款電動車
鴻海電動車大進擊,董事長劉揚偉2月10日首度透露,今年將再推出兩款電動車,印尼、美國與泰國的電動車事業也將動起來,推升今年半導體營收將成長10%到20%,車用零組件營收今年也可望倍增,達200億元。鴻海昨天舉行開工典禮。去年鴻海科技日推出電動巴士Model T,以及兩款乘用車Model C與Model E,劉揚偉說,今年的鴻海科技日,將再推出兩款不同大小、不同用途的新電動車,請大家拭目以待。鴻海去年展出電動轎跑Model E是鎖定後座買家車款,Model C主打家庭電動休旅,預計2023年在台灣上市。Model T電動巴士3月量產,今年在高雄就可以搭得到。印尼投資部長Bahlil Lahadalia先前表示,鴻海第3季向印尼投資80億美元,發展電池與電動車產業鏈,劉揚偉表示,共有五家公司、總投資額80億美元,鴻海是五家公司之一;雙方在1月底簽訂MOU,預定3月簽訂正式合約。鴻海1月底與印尼投資部、印尼電池公司(IBC)、Indika能源公司Indika Energy)和Gogoro簽署MOU,聚焦電池及電動車相關產業鏈。據了解,鴻海規劃在印尼爪哇省馬當(Batang)工業區的廠房有200公頃,將製造電動車、通訊零件以及電動車電池等。在美國電動車市場方面,劉揚偉說,與合作夥伴Lordstown開發的電動皮卡Endurance將在第3季量產;與泰國PTT集團合作的電動車工廠,將在今年動工,最快2024上半年量產。
台達電1月營收寫同期高;於供應鏈議合評價再報捷
台達電公佈今(2022)年1月份合併營收為262.7億元,年成長5%、月減12.6%,創歷年同期新高。從1月三大業務範疇營收比重來看,電源及零組件占61%、基礎設施占25%、自動化占14%台達電也宣布連續榮獲CDP供應鏈議合領導者「A」殊榮。CDP公布2021年度供應鏈議合評價(SER)結果,台達在「供應鏈議合」、「溫室氣體範疇三排放」等關鍵評分項目均得到最高級分,獲評「A」級最高級別「供應鏈議合領導者(Supplier Engagement Leader)」。此為台達連續第二年獲評CDP供應鏈議合領導者,也是繼去年底其榮獲CDP「氣候變遷」與「水安全」兩大環境主題評鑑為領導級企業之後,在氣候議題上的努力與行動成果再受指標性評比肯定。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表示,台達長期關注氣候變遷,除了在日常營運中致力節能減碳,也積極接軌國際永續倡議,2017年通過並執行科學化減碳目標(SBTs),藉由自主節能、太陽能自發自用、購買綠電或憑證等做法,2021年已超越原先訂定2025年碳密集度下降56.6%的目標,全球據點使用再生電力的比例在2020年亦達到45.7%。基於SBT執行經驗與成果,公司進一步加入RE100,承諾2030年全球所有據點達成100%使用再生電力及碳中和,同時持續深耕永續價值鏈,透過創新研發,提供客戶高效節能產品幫助減碳,亦推動供應鏈落實永續管理,接軌國際淨零碳排趨勢,共創氣候商機。台達電表示,公司視供應商為對抗氣候變遷的長期夥伴,積極鼓勵節能以邁向零碳,不僅制定供應商氣候變遷行為準則,提供專業教育訓練資源,亦帶領不同規模的廠商展開碳盤查,要求通過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標準。台達電每年透過ESG問卷發送、教育訓練、供應鏈議合、績效納入供應商QBR等方式,與超過90%的一階供應商在氣候變遷等議題上互動,再依其能力與風險等級,訂定下一步推動計畫;為有效降低供應商因乾旱發生斷鏈的風險,同時也挑出近600家重要供應商為乾旱風險評估對象,將評估結果納入決策依據。台達電亦指出,每年也為參與CDP供應鏈計畫的數十家客戶計算製造階段的碳足跡,同時提供節能技術與減碳效益,從各階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010至2020年,台達高效電源產品協助全球客戶累計節省335億度電,相當於減少1,780萬噸碳排;自2015年起,公司出貨的電子安定器、伺服器電源、太陽能變流器、電動車直流充電器等11項產品的節能數據陸續通過ISAE 3000確信,具體呈現協助客戶減碳的績效。此外,2020年台達整體廠區的溫室氣體範疇一及範疇二都100%通過ISO 14064-1查證,範疇三亦通過第三方查證;廠區也實施80項節水方案和111項減廢方案,共節省183.6千噸用水及7,774公噸廢棄物;種種氣候行動與實際成效,均呼應CDP SER透過議合達到價值鏈減碳的目標。
仁寶公開收購普達51~65%股權、切POS市場
仁寶2月10日舉行重訊,宣布以每股30元公開收購興櫃工業電腦廠普達系統65%股權、最低收購數量要達51%股權,預計公開收購截止日為3/7。仁寶希望,雙方的合作,可以仁寶在採購、生產與技術研發的能力,搭配普達在市場與通路的經驗,提昇整體競爭力。仁寶副總經理呂清雄表示,普達自2009年成立以來,致力於開發與設計高品質及高性能的端點銷售(POS)系列產品,並以自有品牌Poindus行銷全球,著重軟硬體整合能力。除POS終端機系統外,產品線亦包含工業觸控顯示器、工業平板電腦等工業物聯網設備,是零售業和餐飲業POS系統和觸控顯示器的著名品牌商。呂清雄表示,仁寶目前在工業電腦的產品主要為工業用顯示器,希冀透過此次合作,加速在工業電腦領域的布局。普達在POS產業的經驗以及在歐洲的銷售通路,正好在產品面及市場面有助於拓展仁寶在工業電腦領域的廣度。此外,雙方的合作,可以仁寶在採購、生產與技術研發的能力,搭配普達在市場與通路的經驗,提升產品品質、優化成本結構、並加快新產品研發進度,提昇整體的競爭力、並發揮綜效,對雙方公司之財務及業務均有正面助益。呂清雄表示,工業電腦範圍很廣,目前只是跨入普達的POS領域,以前仁寶以代工為主,現在等於普達走在前面,仁寶在後面,相輔相成。待第一階段磨合期做好後,下一步我們會跟普達團隊有進一步規劃。至於為何會選擇投資工業電腦?呂清雄表示,筆電產業很競爭、毛三到四,而工業電腦,不論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都比筆電更好,而公司本來就要朝高附加價值產品方向著墨。
CES 2022預告下世代創新科技
有科技風向球之稱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2,在Omicron病毒肆虐北美之際,展期縮短為3天,仍吸引約2,300家廠商、1,800位媒體與4萬多人參觀。工研院歸納CES五大重點主軸,全球科技大廠齊力打造「永續力、移動力、視覺力、聯結力、運算力」五大驅力,帶動下世代創新科技往前,實踐未來美好遠景。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2021年受疫情影響,首度採「全線上」形式舉辦,今年重返實體展覽,以「虛實聯展」並行,全球科技廠商大秀先進科技。眾多展覽類別,包括5G及物聯網、家居及家庭、 健康與健身、車輛、區塊鏈、機器智慧等,均延續往年成果持續推陳出新,其他初登場的展項,例如非同質化代幣(NFT)、食物科技、太空科技等,也宣告新時代的來臨。
五大展出主軸 永續為重中之重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趙祖佑分析本次CES 2022展出重點,歸納出五大展出主軸:永續創新與氣候友善科技、21世紀新物流帶動全新運輸科技、新興顯示科技、聯網智慧邊緣裝置倍數成長與無線技術進化、更深入廣泛的運算及AI創新應用。「永續是CES 2022的關鍵字,幾乎所有大廠均提出零碳目標,或強調產品技術的永續性。」趙祖佑舉例,像是Panasonic、Bosch均在展中宣示碳中和時程及路徑;三星以「Together for Tomorrow」為題的演說中發表「永續日常」的產品策略,包括洗衣機以AI省水、透過Wi-Fi支援無線充電的遙控器、目標2025年以前,將品牌手機與電視待機功率降至零,以減少能源消耗。獲2021 Global 100永續指標第一名的電機集團施耐德(Schneider),則提出永續住宅低碳創新方案,整合智慧配電盤連結所有家電、以AI優化電力負載,來解決極端氣候導致的供電不穩定問題;造船大廠現代重工則提出永續海運,包括超大型無人駕駛船、海氫服務鏈(氫動力船)、船舶智慧製造。賓士汽車也在車內採用環保材質,如仙人掌飾板,磨菇皮革、竹製踏墊,順應循環經濟潮流。
數位樂活、數位實體化 盡現未來生活
本次CES也將環境永續的概念,融入企業永續經營思維,以及疫後數位健康等議題。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林研詩指出,企業投入數位科技落實環境永續,也以數位賦能為生活型態加值,促成數位樂活,與網實融合的實體數位化(Phygital)情境,共感出新數位經濟生態系。
林研詩觀察,疫情期間在宅經濟大噴發,也促成數位健康成為後疫時代創投主要投資項目,舉凡防疫非接觸科技、身心健康、健身與睡眠科技、長者照護與家庭陪伴,寶寶科技,乃至寵物科技應有盡有。例如,會互動、輕咬主人的機器貓;壓電感測足跡AI識別的健康地墊,可提供脊椎保健建議,並記錄體重;以AI偵測嬰兒情緒、安全與睡眠的科技保母;可多貓辨識、分析疾病的AI貓砂盆;免植入晶片還能防丟失的狗鼻辨識科技;工研院研發的iPetWeaR也在CES亮相,藉由低功率生理偵測雷達技術進行寵物生理感測,測得毛小孩的心跳、呼吸、姿勢、情緒。
當紅NFT與元宇宙關鍵字 技術與平台齊發
當紅關鍵字NFT為元宇宙(Metaverse)運作重要的經濟體基礎,則首次在CES獨立展出。近期隨著數位加密藝術品陸續在拍賣市場拍得天價,三星的新款電視中,也內建NFT瀏覽器及市場整合器;NFT系統業者AF,整合顯示器與NFT服務,主打「從錢包到牆」(From Wallet to Wall)方案,另有廠商發表可觀看NFT 3D藝術作品的顯示裝置,讓加密藝術品不僅買得到也摸得到。另一方面,建構元宇宙感知系統的沉浸式體驗,將持續帶動軟硬體升級與社群生態擴大,林研詩舉例,今年所展出的各家擴增實境(AR)眼鏡及虛擬實境(VR)頭戴裝置在省電、調焦、全彩高解析、邊緣運算均有所突破。元宇宙平台更吸引生態系夥伴結盟,三星與元宇宙平台Naver Z合作的ZEPETO已累積2.5億用戶,用戶的數位分身可在My House虛擬空間依個人喜好來布置與互動,廠商則在其中行銷家電及行動產品。輝達(NVIDIA)的免費版Omniverse市集,讓藝術家及創作者可進行即時3D協作,打造創意、工業、娛樂互連的數位世界。
移動力升級 重新定義智慧運輸
儘管受疫情影響,部分車廠改以線上參展,但處於數位轉型階段的汽車產業,仍是CES 2022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羅宗惠表示,「本屆CES重新定義了智慧運輸的價值,從以往強調載硬體規格進化至軟體平台、從載具本身進化至車隊管理。」美國通用汽車(GM)執行長Mary Barra透過線上演說宣示,至2025將累計推出30款電動車、重型車輛在2035年全面電動化、美國工廠於2025年全面使用再生能源;豐田汽車(Toyota)則從智慧城市的角度切入,專為測試智慧載具打造的「Woven City」,預計2024完工,並發表用於共享接駁的Level 4自駕車MX221、鎖定商務用途強調元宇宙感官體驗的Level 5概念車MOOX。傳統IT品牌廠如Apple、LG跨足車輛產業,一直備受囑目。今年CES最震撼的消息,莫如Sony宣布成立Sony Mobility,正式進軍電動車產業,發表內建逾40組感測器的Vision S02車款;BMW與賓士雖然取消實體展,但在線上展示的電動車款,其續航力已與Tesla並駕齊驅,BMW甚至在2025年就將推出固態電池車。今年CES在汽車業的重大突破還包括:一線系統廠Bosch轉型從硬體整合走向軟體開發,提供製造商與供應商軟體解決方案;無線通訊大廠高通(Qualcomm)的車用平台獲得眾多車廠青睞,以後進者之姿挑戰先進者NVIDIA及英特爾(Intel);其他如Ottonomy的貨物運送機器人,從取貨到完成遞送全程自主;Seoul Robotics以控制塔內的感測及運算單元,讓物流車隊自行移動,達到Level 5自駕的水準。羅宗惠分析,CES揭示了車輛產業的三大重點,一是2024、2025年將是電動及自駕的重要里程碑,各式車款及服務將遍地開花;二是車輛科技複雜度大增,單一廠商無法獨立完成,改為供應鏈高度整合並緊密合作;三是電動化導致車輛產業特性趨近於消費型電子產品,傳統封閉的供應鏈已鬆動,對臺灣廠商是大好機會。
顯示科技無所不在 眼球體驗升級
無論在實體或虛擬空間,「顯示科技」無所不在。在今年CES,全球顯示科技大廠仍持續在智慧家庭、智慧移動、智慧顯示等領域,展出全新解決方案,無論是OLED、Mini LED或Micro LED均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產品。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陳昆彥指出,受疫情影響,智慧家庭的顯示趨勢朝向「一機搞定日常所需」,追求眼球體驗升級。如LG Channel平台提供線上問診、居家運動等功能,搭配全新發表的OLED evo 8K OLED電視,在家也能滿足大部分生活需求;各品牌廠也積極布局電競產品,支援G-sync、低延遲及高更新率幾成標準配備,讓宅經濟下的混合工作模式動靜皆宜。智慧移動方面,兼具美觀及安全性的智慧座艙概念則是布局重點。此外,元宇宙逐漸成形,使用AR眼鏡的虛擬會議除了支援手勢辨識,搭配SpaceAudio還能讓與會者清楚聽見講者聲音方向,而Meta(前Facebook)推出的Horizon Workrooms,在虛擬會議中實現寫白板的實體功能,都讓世人窺見線上辦公的最終型態。
萬物聯網、運算力大戰 促半導體堅穩成長
在「聯結力」與「運算力」方面,本屆CES揭示了萬物互聯、邊緣運算的重要趨勢,也提供半導體在可預見的未來強勁的成長。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楊啟鑫以移動、通訊、永續、健康來分析半導體市場:首先,車廠與晶片廠攜手投入OTA雲端自動更新軟體功能,方便系統維修與更新;通訊領域則以5G為重點,即時影音及遊戲串流更加蓬勃發展;永續領域,則是以智慧家庭平台為中心,建立共同標準Matter,無線串聯所有電子產品,優化電力消耗;健康領域則有從智慧手表、智慧口罩到電子導盲背心、微型智慧助聽器等各種應用,需要更精準即時的通訊與運算,也是推升半導體成長的主要動力。諸多創新應用,更引發國際大廠的晶片運算力大戰,紛紛在AI晶片進行優化。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黃慧修指出,AI晶片可望加速自駕車實現、優化智慧家庭體驗,如影音處理、智慧衣櫥、智慧衛浴等,各終端市場對AI晶片的需求持續成長,估計全球AI半導體市場將從2021年的359億美元規模,快速增至2025年的768億美元,其中以儲存、消費電子領域成長最快、通訊領域規模最大。
總結CES 2022五大展出主軸,對應到未來科技趨勢,可說是永續力、移動力、視覺力、聯結力、運算力等五力齊發,下世代科技的美好遠景,正在發生。
廣宇車用布局雙軌旗下;Q1營收拚兩位數年增
鴻海集團車用喊衝,集團線束廠廣宇全力支援,法人估計,今年鴻海將正式量產的自主研發的電動巴士,線束將多數由廣宇提供,加上安徽廠的新客戶效益,整體車用營收佔比會首度站上兩位數,而明年在電動休旅車與旗艦轎車量產下,電動車佔車用的營收比重將逐步追上傳統車,且將逐年墊高。法人預期,廣宇1月營收雖會較去年12月出現季節性下滑,但相較去年同期仍有機會兩位數成長,力拼維持在20億元以上,本季營收也會較去年同期成長兩位數。而在車用等利基應用持續成長,與馬來西亞廠全產能開工下,上半年營收都有機會維持約兩位數的增幅,今年在營收穩定成長的基調下,期許毛利率穩定年增。而廣宇未來的發展中,車用將是重中之重,現階段也是雙軌並行,一個是與鴻海MIH平台搭配,今年量產的電動巴士T系列,內用線束幾乎都是由廣宇提供,後續出貨量更寄予厚望的SUV休旅車C系列與旗艦轎車E系列,明年開始量產後,廣宇供應有機會仍是線材主要供應商。在安徽廠部分,主要則是供應大陸自主或合資品牌為主,現以傳統車線束供應為多,近年也陸續都有新客戶加入,營收挹注穩定擴大。法人也預期,廣宇今年車用營收佔比將首度挑戰兩位數,其中傳統車應用仍佔其中八成以上,但若集團休旅車與轎車系列量產順利,明年車用貢獻的佔比上,傳統車與電動車有機會調整至近各半水準,且電動車的貢獻將呈逐年增長。
《大陸產業》全球清潔能源專利 陸占一半
知名資訊分析公司愛思唯爾(Elsevier)近期發表報告顯示,中國在2014年後成為清潔能源領域專利產出最高的國家,截至2020年底,全球該領域約一半專利來自中國。愛思唯爾近期發表的「淨零之路:全球清潔能源研究現狀」報告指出,中國領跑全球清潔能源研究。2001年以來,中國在該領域的科學研究產出持續增長,共發表40多萬篇論文,排名全球第一。界面新聞報導,從中國近十年的科學研究產出來看,其在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鋰電池、二次電池(又稱充電電池或蓄電池)等相關研究主題。其次為光催化、大陽能電池,以及風力發電及電能分布方向。在企業對清潔能源領域近十年科學研究產出的貢獻方面,中國企業的文獻產出量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21%。但由於中國在此領域產出的規模較大,企業產出占比只有5%,並不突出。日本企業的產出貢獻率最高,占比達17%。針對中國成為清潔能源領域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領先力量一事,北京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關大博表示,這與中國長期以來系統的政策實施和龐大的資金投入密不可分。此外,向清潔能源的轉型,會越來越被視為中國提升生產力的關鍵領域。關大博指出,風力發電與太陽能是目前成熟度最高的新能源技術,但這兩種能源都有弱點,並不能單獨作為電力系統中的一個完整能源系統,來支撐整體。他認為,至少到2030或2035年,中國仍以穩定的石化能源為主,石化能源占比會越來越小,但不會完全被取代。
專利證實Apple Car研發中! 天窗有這功能別人不准抄
美國專利商標局本週授予蘋果一項特別的專利,且與iPhone、iPad無關,而是Apple Car的天窗專利。這項專利讓駕駛可以選擇調整天窗的透明度,從最透亮到完全不透明。MotorTrend 指出,專利還顯示包括天窗與側窗可以依次打開等功能,猜測可用Siri 操控,也證實了蘋果在開發汽車的傳言。根據專利, Apple Car 的限定窗戶上可選擇變半透明、甚至不透明,只允許適合的光線進入車內,還有可移動面板的組件,讓車窗、天窗打開關閉;駕駛能選擇只讓陽光進入,或是完全打開享受新鮮空氣,而且,不難想像 Apple Car 天窗可以透過 CarPlay軟體,甚至Siri 來操控。另外,最近的報導指出,蘋果還繼續開發和測試新的自動駕駛汽車系統,並且一直與其他公司討論製造計劃;不過,就算所有傳言都是真的,Apple Car 推出仍要等 3 到 4 年的時間,尤其近期傳出 Apple Car 團隊有多名工程師出走,面世時間大概只會延後不會提早。
華碩元月營收年增17.5% 寫下同期新高紀錄
PC品牌大廠華碩元月營收回檔,月減16.2%、但年增17.5%,創下歷史同期新高紀錄。華碩2月10日公布今年元月營收431.55億元,月減16.2%、但年增17.5%,為歷史同期新高紀錄;1月品牌營收為399億元,順利達成積極成長的目標。展望今年營運,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先前表示,過去一年全球環境充滿挑戰,新冠疫情詭譎多變為產業帶來衝擊,但同時也帶來新機會。新的一年是充滿變數且動盪的環境,大環境的挑戰就如同變種病毒一樣充滿未知。儘管不少研調機構、法人看衰今年PC產業後市,預期全年筆電出貨將陷入衰退,但華碩今年已訂定積極成長目標,將續創高峰,不過,華碩仍有海運缺櫃、塞港,以及零組件缺貨等問題尚待解決。在PC細分市場方面,華碩看好商用市場發展,近年加大力度投入相關領域,2022年目標翻倍成長。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曾指出,華碩商用市場相對較弱,事業群策略首重拓展市占率、而非獲利,目前仍在打底階段,相信很快就可看到成績。此外,華碩近年持續「跨界出圈」策略,藉此在電競、消費性、創作者等領域擴大市占率,華碩尤其大力發展電競事業,產品線涵蓋電競筆電/PC、顯示器、顯卡、主板及周邊產品等,相關業務今年定下營收雙位數年增,並有優於市場成長均值一成以上的高標。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近期加密貨幣比特幣、乙太幣等價格回檔,也讓「挖礦」礦主縮手採買顯卡,導致近期通路顯卡溢價幅度減少,由於華碩2020、2021年獲利增長一大關鍵就是顯卡業務,若通路顯卡逐步回歸正常價格,勢必影響華碩顯卡收益。
SpaceX營運傳雜音 台鏈警戒
美國太空總署(NASA)以最高國家太空計畫領導單位之姿,罕見對全球低軌衛星龍頭SpaceX發射低軌衛星提出疑義並示警,影響美國太空任務。美國對國家級太空計畫與安全高度重視,SpaceX遭NASA盯上,市場憂心未來發射低軌衛星將遭遇「卡關」危機,金寶、同欣電、昇達科等供應鏈首當其衝。法人分析,先前SpaceX創辦人馬斯除克發出員工信,警告公司恐有破產之虞,受到晶片缺貨影響,旗下星鏈計畫無法如期供應預約客戶相關用戶端產品也引發爭議,今年缺貨問題稍解,又面臨太陽磁暴讓40顆衛星報銷,連NASA都警告星鏈的第二期計畫恐影響太空任務,這麼大的帽子扣下來,再讓SpaceX的星鏈計畫後續發展蒙塵。SpaceX低軌衛星供應鏈包含昇達科、啟碁、金寶、同欣電、昇貿等。近期SpaceX雜音不斷,如今又被NASA盯上,未來發射低軌衛星恐遭遇「卡關」危機。金寶表示,不評論單一客戶與產品。金寶主要供應SpaceX衛星通訊所需要的基地台主板,包含天上傳送端、地面接收端等產品。同欣電為SpaceX高頻無線通訊模組(RF)主要供應商,目前營收占比約2%至3%。昇達科低軌衛星產品包含地面閘道器(Gateway)天線,地面終端收發(User terminal)及衛星衛星酬載天線(Stellite Payload),除已出貨SpaceX外,也積極其他主要低軌衛星營運商,並開始出貨,公司表示,目前穩定出貨,現況仍算正常。外電報導,SpaceX上周發射49枚低軌衛星,其中有40枚受到太陽磁暴衝擊因而脫離軌道並燒毀,SpaceX為此損失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4億元),也被NASA盯上,警告SpaceX發射衛星失利可能對國際太空站(ISS)造成危害,且不利NASA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監測。即便SpaceX堅稱這些衛星與其他衛星沒有碰撞風險,且這些衛星設計在重返大氣層時會解體,預料不會有碎片撞擊地表。NASA擔憂太空中發生撞擊事件並非杞人憂天。SpaceX有兩顆衛星去年差一點就擦撞到大陸的太空站,其中一顆與該太空站距離不到4公里。